APP下载

新教育实验

2014-10-21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4年8期
关键词:朱永新海门市实验

在女儿小雨就读江苏省海门市能仁小学前,范春花心中满是担忧。“因为她实在太特殊了。”范春花说。小雨早产,语言发展非常慢。孩子不愿与人交流,集体唱歌从不开口。幼儿园的晨间活动,所有孩子都蹦蹦跳跳,唯独她站在操场上一动不动。范春花一度以为孩子得了自闭症,更无法想象她进入小学后将面临什么。

入学第一堂课,却针对家长。老师召集全体家长共读一本书《我们拥有孩子多少年》。“就是告诉我们,对孩子要舍得放手,让孩子有好的适应过程。”

待孩子正式走进课堂,第一周的主题也是让孩子们一起读绘本。这本《小阿力的大学校》,讲述了一个叫小阿力的男孩,如何克服对学校的恐惧,找到校园生活的美妙。范春花发现,小雨开始对去学校这件事充满了期待。

范春花介绍,小雨每天在学校要进行晨诵、午读,老师鼓励小伙伴们一起读书讨论;课后的作业竟是布置给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孩子回家讲述学校里都发生了什么,妈妈将它写下来,孩子还会为文字配上图画。“和女儿的交流比以前多很多,关系也更加亲密。”老师号召家长们给孩子开博客,小雨的积极性更是被调动了起来,每天不间断地写,有时写故事,有时记日记,有时观察植物,记录每天的变化。

去年10月,小雨参加了学校的朗诵比赛,被选为领诵;接着在校园故事大赛上,她又获一等奖。此后的活动中,原来连话都不敢大声讲的小雨,居然当上了主持人。

范春花相信,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强化阅读,培养自信,鼓励孩子们探究、实践,倡导亲子交流……这些已逐渐为人们接受与向往的教育理念,并不仅存于小雨所就读的这所学校。

从2000年起,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开始推广不同于应试教育的新教育模式,倡导人本价值和通识教育,构建多元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成为主体,充分参与到教学生活之中。14年间,全国已有2 000余所公立学校响应朱永新的倡导,投入新教育实践。海门市更因其教育局长本人加入到新教育实验的推广之中,成为新教育实践的重镇。海门市能仁小学,是海门市试验区中的一所。

随着人们对应试教育的反思逐步深入,中国民间涌现出大量“非主流”的教育尝试。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一些家长让孩子“在家上学”,或成立另类私塾,有的家庭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这些孩子在家长认同的教育理念下,用不同于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方法学习更为多元的教材和课程。其中多数孩子放弃学籍,且不再进入中国公立教育体系。

与这些民间行动不同的是,朱永新所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则主要在公立学校中推开。如今,新教育实验已成为在中国影响最广泛的民间教育改革项目。

今年4月,新教育实验入围了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教育项目奖。这个从2009年起在卡塔尔举行的世界级峰会,每年都从全球申请者中挑选最优秀的六个教育创新个案予以嘉奖,被誉为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今年包括新教育实验在内的15个入围项目,通过了由多名国际知名教育专家组成的初审委员会的严苛评选,认为其项目体现出创新思维,对所在社区和社会产生卓著影响,且其运营模式可被复制到其他环境和地区。

生长于中国应试教育土壤的新教育实验,究竟有多大魔力?

“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无论是和同学一起诵读,还是和妈妈一起写绘,小雨从步入学校第一天开始,便迈上了新教育所倡导的“儿童阅读阶梯”。这是新教育研究院根据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年龄层次开出的阶段性阅读书单,从低年级的各种绘本读物,到高年级的《狄金森诗选》《苏菲的世界》或《圣经故事》《万物简史》,所涉甚广,颇受孩子们喜欢。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朱永新将推广儿童阅读看作是新教育最核心的项目。“营造书香校园”,就是期望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学校,能为阅读留出时间和空间。

小雨每天的校园生活,都是从读书开始的。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学校让孩子们“晨诵、午读、暮省”。大多数新教育实验学校每周会给孩子们开一节阅读课。全天候开放的阅览室、教室一角的图书架,更是标准配置。学校还会通过举办读书节、组织读书沙龙、评选阅读小明星等各种形式,鼓励孩子海量阅读。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海门市教育局局长许新海也是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自称“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而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并不支持自由广泛的阅读。

2007年,许新海在海门市主持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关于中小学生生活与学习和教师教育生活状况”专题调研,他发现随着年级升高,孩子们读书时间越来越少。初三还能“经常看”“天天看”课外书的学生不过三分之一,教辅书竟成为课外获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

这项调研更让他感慨的还有孩子们对学校的态度。到了初中,有三分之一的中学生每天在步入校门时感到“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甚至“恐惧”,初三对学习还有兴趣的学生比例不足10%。

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许新海,深知应试教育之弊:提倡服从的教育观,无所不在的工具意识和实用主义思想,被考试挟持的呆板无趣的课堂……在他看来,中国教育面临全面危机。“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归教育本质。”许新海说,“让孩子们上学不是为了排名次和分数,而是让他们觉得上学有意思,喜欢上学,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最终理想。2000年,朱永新写就《我的教育理想》一书,被视作新教育实验的起点。在朱永新的主持下,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理论实践研究,成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中国教育学会的重点课题。

朱永新强调,新教育并非颠覆性改革,而是改良性、叠加性的教育变革,目标与国家教育方针一致,建立在国家基本课程基础之上。它针对应试教育体系最突出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案,并以项目的形式在各个学校中推广。

在他眼中,中国学生首要问题是不读书。越是教育水平低的地区,问题越突出。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就能看到孩子们的精神面貌非常大的变化。

其余的项目,有针对中国学生表达、思辨能力缺失问题,以故事、演讲、辩论为形式的“培养卓越口才”;有针对课堂教学“满堂灌”、枯燥乏味的问题,推广的“构筑理想课堂”项目,要求老师给孩子更多自主学习和深度参与的机会,鼓励讨论、表达、实践和小组合作。此外,还有补充德育教育,促进师生、亲子关系以及班级文化发展,强化学生社会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一系列项目。

朱永新强调,这些项目无论是形式或理论都已相对成熟,“只要去做就会有效果”。

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初二的学生王晓涛,就是读了《沙漠里不是只有沙》后才有了要去非洲的想法。这本描述马里阿雷格族人游牧生活的书,让晓涛对非洲这片土地充满好奇。今年9月,他将前往博茨瓦纳,进行半个月的交换学习。

和他同行的,还有同年级的陆一凡。这个男生酷爱历史,最喜欢三国。在他看来,三国时代的诸多故事对今日中国极有借鉴意义。“如果你有时间,我可以给你讲一整天的曹操。”

“他们从小读的书,整天思考的东西,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孩子不可能有的。”他们的老师俞玉萍对孩子们赞不绝口,在她看来,是阅读启迪了他们对世界的好奇。从这些学生身上,她看到了教育家们期望为孩子培养的品质:广阔的视野、乐于探究与尝试的开放心态。

海门市学生的应试能力也令人满意。连续四年的高考成绩,海门市综合排名都位列江苏省第一;两年一次的义务教育质量抽测,海门市也全是全省第一。在抽测的分指标中,写作、阅读两项上,海门市远远高于第二名。

江苏省在高中阶段举行的现场作文大赛,连续两年的第一名也出自海门市。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教研室副主任钱珏尤其记得,有一年的考试命题是“看见看不见”,海门市学生写的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看见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看不见的是整个社会对人才要求、标准的变化。“孩子们思维的广度、深度,完全超越了所谓高考作文的套路。”

走进体制

如何推广这样一套逐渐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新教育面临两条不同的路径。

其一,便是和大量另类教育的实验者一样,成立相对独立的民办学校乃至小规模私塾,按新教育的理念开展教学;其二,则是“渗透”到公立教育中,让一线的老师、校长们接纳并按新教育的要求行事。

在新教育的推广者中,有一支“小分队”选择了前一路径,在内蒙古罕台、北京丰台等地与地方教育局合作,成立专门的新教育实验学校;而“大部队”选择了后者。相较而言,独立的实验学校显然可以更彻底地践行新教育理念,而现实中却有诸多制约。朱永新介绍,这既包括能否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像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还要有能力拿到教育用地、疏通政府关系;另一方面,也只有在公立教育体系里推广才能惠及更多的平民子弟。

事实上,新教育所提出的教育理想,在官方的话语体系中也并不陌生。与它内涵最为接近的概念,就是素质教育。从2000年开始,因应试教育备受诟病的中国教育部由上而下推动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举措,包括减少课时,以“一纲多本”的方式实现教材多元化,改变课程结构、增加活动时间课时等。

但事实上,新课改搞了十多年,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高考和中考都没有改,基础教育被全面卷入考试之中,让学校不得不把所有的校内时间都给了国家课程、应付考试。”在许新海看来,新课改仍有功绩,通过大规模由上而下的培训宣传,向老师们都灌输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但评价机制不变,老师们的教学行为依然无法改变”。

而新教育的推广,选择的则是和从上而下的课改截然不同的路径。朱永新本人在中国教育界极有影响力,他利用在全国各地演讲、开会等机会,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新教育。凡是接触、了解新教育的老师、校长,均可在“教育在线”的网络社区上找到大量的资料,与同仁进行交流,只要自愿坚持实践一年后,就可以免费加盟到新教育实验中。

在海门市新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吴勇看来,老师和校长们自愿践行新教育的动力,就是摆脱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每天都是讲课、批作业,不断重复,始终处于一种庸碌的生活状态。”海门市东洲小学的刘宇禹老师回忆,自己师范学校毕业后不久,便对教师职业产生了怀疑。当时她接触到新教育所提倡的晨诵,开始每天选择最美的诗歌分享给孩子们。新教育所提出的“完美教室”“理想课堂”等理念给她带来新的灵感,每天的教学和校外的活动都需要老师不断创新,又不断获得成就感,“新教育让我找到了职业的意义”。

一线教师、校长之外,也有很多教育行政官员对新教育产生了兴趣。许新海是其中最为特殊者。2003年,还是学校校长的许新海在一次学术活动中认识了朱永新,了解到他的新教育理念。而后许新海前往澳大利亚访学,也持续不断与朱永新交流访学见闻。待他回国后,便被朱永新收入门下,成为朱永新的博士生。老师给他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推广新教育。而同一时期,许新海也被任命为海门市教育局副局长。“有这样的便利,新教育当然要在海门推广。”

而现在,在海门市新教育实验区,前来取经最多的,恰恰是以应试教育著称的山东省。“教育部提出了一系列的‘不许做什么,不许补课,不许择校,‘小升初不许考试。但可以做什么,却没有答案。”吴勇认为,新教育事实上为一线教育实践者指出了一条路。

这些完全自愿加入到新教育实验中的老师、校长乃至教育局局长,组成了新教育实验的共同体,其组织体系也日趋完善。

最顶端的新教育理事会,由朱永新任理事长,通过一年一次的理事会议决定整个新教育实验的发展方向。以新教育研究院为首的一系列执行机构,则负责新教育的理论研究、课题管理、培训会议等一系列工作。

2009年,新教育成立了专事募款的基金会,以解决整个新教育研究、推广中的资金问题。2013年,海门市更调用了15个事业单位编制,设立新教育培训中心,为全国各地的新教育实践者提供培训。每年,新教育研究院都会组织年会、国际论坛、开放周等活动,给研究者、实践者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不断发展理论实践。

到2014年,全国已有25个省市自治区、42个实验区、2 000余所实验学校、12万多名实验教师和近200万名学生参与了新教育实验。

两套评价体系

新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扩张,也引起一些争议。一位观察者以华德福教育为例,这个发端于1919年的非宗教性的独立教育运动,至今在全世界范围内也不过2 000多所学校。每一所学校的启动,都要经过国际华德福组织协会的认证、接受严格的师资培训,保证华德福教育体系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而新教育在推广中,真正的评价体系还未形成,师资培训和学术支持指导也显得不足,甚至据说开完一场讲座,就成立一个实验区。在海门市这样的教育发达地区,即便不推广新教育,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也有相对开放、先进的教育理念;而在落后地区,挂牌的新教育到底做得怎么样,没有明确的答案。

朱永新坦言,新教育前期的发展,确实比较粗放。由于加入实验完全自愿,新教育研究院对各个学校、地区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对其实验的效果、程度也没有严格的考核。许新海介绍,有一些地方教育局的官员感兴趣,在自己的辖区范围内推广,但也可能随着这个官员退居二线,实验区不了了之;有的是某任校长在自己的学校里实践,调走后实验便逐渐停滞;还有的只是一个深受感染的老师,自己在课堂里坚持改革。

随着新教育名气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加盟学校的评估提上日程。朱永新介绍,新教育研究院已成立新评价研究所,正开发新教育评价体系,考虑对不合格的学校“摘牌”;新教育研究院也不断强化对老师的培训和指导,一套21册的实验手册即将编写,给加入新教育中的每个老师行动上的详细指导。

不同于行政体系,可以以考核指标、职称、工资等方式对老师校长们进行激励和管理,新教育即便建立起评估体系,根据评估结果能给予老师们的,只有荣誉和职业成就感。新教育在基层能否真正落地,完全取决于一线老师和校长是否认可。如何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是校长或教育行政官员们最大的困惑。

一位从新疆伊宁地区来海门学习的校长介绍,西部农村老师一个月不过2 000多元工资,很多地方依然缺编,年轻特岗教师难以留下。相较东部地区的福利保障,西部农村教师还要为温饱担忧。老师们每周要学习8小时的群众路线,有的老师回家还要操持农活。而新教育正是要求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以各种创新探索教育的可能性。“我们的老师没有那个精力,也没有那个能力。”

在一些观察者看来,新教育在海门的成功难以被复制。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海门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资源相对充分且均衡。近年来,海门也基本实现“零择校”,“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初升高”则有大比例的重点高中名额下放。至少在小学阶段,孩子们不需要为升学担忧,各个学校与新教育相关的活动也有时间充分开展。

这样的教育环境为其他地区的教育者所艳羡。上述从新疆伊宁前来海门学习的校长表达了他的忧虑。“一抓民族团结,二抓学业成绩。”他介绍,当地即便“小升初”不考试,教育局依然要根据统测成绩对校长进行考评、通报,老师的考核也与学业成绩挂钩。“尽管理论上新教育和应试不矛盾,综合素质的提高肯定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但老师和校长们都不敢贸然拿孩子来实验。”

相较而言,由教育局局长亲自推广新教育的海门市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许新海自2012年升任教育局局长后,开始调整教育系统内部的考核指标,不断弱化与学业成绩直接相关的考评,强化校园活动、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如学校在全市各种艺术比赛中的排名就是对校长的重要考核,这让校长在文体活动上丝毫不敢放松。评优等资源,也大规模地向积极践行新教育的老师、校长倾斜。

不过,即便教育局内部的考核不以学业成绩为重,中考、高考仍是以学生分数为核心的评价机制,也是社会的最终评价。尽管教育局局长坚信新教育的开展只会对应试成绩有所促进,但高年级和毕业班的老师们仍不敢贸然放松应试的训练。许新海坦言,到了初三、高中,新教育的推广就越来越困难。

自主办学之路

在多年探索后,通过实验区由上至下推广新教育正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主流。朱永新解释,行政推广能给新教育匹配更多的资源,推广速度快且易于管理,但行政推广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朱永新表示,尽管实验区是由地方教育行政官员自愿申请,但在该区域内实施时,也会有官僚主义,可能搞得千篇一律,强制老师每天读书、写日记,事实上也可能给老师带来很大的负担,以造假等形式去应对。

朱永新认为,解决问题最关键的还是增强新教育自身的吸引力,以更成熟的课程理论体系、更明显的教育实验效果,提高老师和社会对新教育的接纳度。

在朱永新心中,新教育将在未来十年深入教育改革核心区:建立自己独立的课程体系。他介绍,新教育的特色课程将包括四部分内容。其一是新生命教育,针对个人发展的问题,涵盖健康、安全、生命伦理等方面内容;其二是新公民教育,针对社会人的问题,向孩子们传播法治、民主精神等概念,涵盖思想品德、哲学伦理等方面内容;其三是新艺术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美术课,也整合进新教育已广泛推广的童话课、电影课;其四是新智识教育,主要是现在的文理教育。

朱永新举例,现在的历史课程一般就是三段论,发生什么,原因是什么,意义是什么。而新教育试图研发的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孩子的历史情怀,而不仅仅限于文本之中,让孩子从自己的家庭历史,逐渐走向世界历史。

这一系列课程的研发,目的就是替代当前国家课程中一些枯燥且政治化的课程。朱永新设想,新教育的课程可以以校本教材的形式,先在一些地区实验;从远期来看,则要申请通过教育部门审批。“尽管很困难,但不是没可能。”朱永新介绍,新教育团队曾开发高中语文读本教材,仅差一票即通过教育部的审核。

对比国外的一些另类教育实验,朱永新认为这也是要在中国推动民间教育改革最困难的地方:课程上的自由度太小。一般情况下,只有通过教育部审核的教材,才会被允许在基础教育的课堂上使用。

朱永新坦言,尽管公立教育体系能够更快、更广地推进新教育,但来自行政体系的束缚仍然非常多。每一个校长、局长的价值取向,对新教育的理解都不一样,很难保证新教育得到彻底的实施。

也是为了争取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新教育研究院旗下的新教育研究中心,2009年在内蒙古的罕台创办了一所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实验学校。新教育研究中心成员魏智渊介绍,出于对新教育理念的欣赏,地方教育部门的领导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包括允许他们使用自己选择的教材和课程,学生在五年级前不参加区域统测,管理层不必参与行政会议等。2011年,北京丰台二中新成立的附属小学也向这个团队伸出橄榄枝,希望他们用新教育的理念来管理这所学校。同样给予他们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以及硬件、编制等各方面的支持。

然而在丰台二中附属新教育实验小学,此种完全依赖于个人信任的办学空间,也因丰台二中校长在区教委的失势而岌岌可危。2014年4月,丰台二中校长本人陷入人事争斗中,被指有经济和管理问题而停职。担心新教育受此牵连的家长们自发发起护校行动。经过一个月的调查,被证清白的校长复职,家长们强烈要求以合约的形式保障新教育实验小学的办学空间,但遭到教委方面的拒绝。学校未来走向仍不清晰。

这一场风波,也让朱永新和魏智渊等人意识到独立自主办学的重要性。“新教育以后一定要做自己的私立学校。”朱永新说,“否则一个校长的变化,都会给学校办学带来冲击和影响。”

但不管怎样,在朱永新看来,无论何种路径,由下自上的民间的教育实验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带来更多元的可能,“只要行动就会有改变”。

(来源:财新《新世纪》 蓝 方 赵 晗/文)

猜你喜欢

朱永新海门市实验
总是写在第一段的外貌
“能见大义”的杨明义
Four Seasons
江苏省海门市龙信幼儿园活动掠影
朱永新:以阅读推广为己任
猫鼠会谈
吃火锅的发现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从渴望改变的那一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