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及预警管理探讨
2014-10-20沈定荣
沈定荣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公路施工安全工作的特点,进而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做了深入的分析,针对事故诱因,提出构建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预控管理模式,对可能产生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施工过程、紧急救援措施等进行监测与评价。通过预警分析,制定预控管理对策,以使公路施工事故的灾害损失尽量减少到最低。
关键词: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预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和人身伤害频频发生。目前我国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尚未形成系统的预警管理系统。因此,基于分析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危险源的控制原则与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公路施工安全工作的特点
公路施工安全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多源性、动态性、伴随性、高风险性等。具体情况说明如下:(1)多源性。公路施工生产活动大多是在开放和露天条件下进行全天候作业的,外界自然环境、地质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公路施工系统内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干扰和影响较大,工人的工作环境差,包含着大量的危险源;又由于一般的流水施工使得班组需要经常更换工作环境,因此,相应的安全防护往往跟不上施工过程。(2)动态性。公路施工生产/位移0的过程处于时空的巨大变换之中,影响安全问题的不可预料的因素很多,稍有不慎,就将发生差错,都将会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3)伴随性。安全依附于生产而存在,只要有公路施工的生产活动,施工安全问题就必然会发生;从另一角度看,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企业间的竞争性在不断加剧,伴随竞争而引发的不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增加。(4)高风险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公路工程(如桥、隧道)在向长、大方向发展,与此相应的施工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使技术系统的复杂程度在增加,而相应的安全事故的风险性也在随之增加,公路施工安全工作的艰巨性越来越大。(5)离散性。离散性是指作为一线生产者的工人,在生产时分散于施工现场的各个部位。尽管有各种规章制度,但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工人不得不依靠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因而增加了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所导致事故的风险。离散性的特点还决定了公路施工发生重大特大事故的频率比较低,因为一个危险源直接伤害的劳动者的数量通常是比较少的。
2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2.1 内部原因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作为导致施工进程停止或受到干扰的意外事件,是以施工生产过程中一系列有序的不安全事件为前提的。施工过程中的人员、设备、工具、材料和环境是构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特征,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作业活动、不安全因素、不安全事件构成的系统在安全管理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事件的存在是安全事故产生的基础,而安全事故是以施工生产活动为载体的。
2.2 外部原因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上述的内部机理外,还受到社会上相关因素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2.2.1 公路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
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表现为:针对施工过程中薄弱环节采取的事故防范措施不到位,安全施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差;政府主管部门安全监管可能存在盲点,未能合理组织利用施工系统各种管理资源和充分发挥各个管理层次、环节的整体效能。
2.2.2 公路工程施工各方主体安全责任未落实到位
安全责任不实到位表现为:部分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培训教育流于形式;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要求,未能建立起真正有效运转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2.2.3 保障安全生产的各个环境要素尚需完善
施工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低价中标,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无资质单位挂靠、以包代管现象突出;公路施工行业科技进步在推动公路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好转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2.2.4 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
当前,公路施工组织方式和公路施工的经营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公路施工的安全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应随着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如一些部门抓安全管理仍习惯于搞人海战术、突击式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单位急功近利、应付了事的工作作风,主要表现为:抓外表性的东西多,抓实质性的工作少;采用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多,应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少。
3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预控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预控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公路施工安全事故预控管理模式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两大任务:预警分析与预控管理对策。
3.1 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就是对诱发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并作出警示的管理活动。它主要包括监测、识别和诊断3个环节:(1)监测,通过确立公路施工活动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主要的监测对象,对公路施工外部环境突变、施工设备失控、施工人员主观过错等方面的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交叉因素等实施监测。(2)识别,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识别公路施工活动中可能发生事故的主要诱因或致灾因素。(3)诊断,对已识别的事故诱因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哪个事故诱因是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危险源。
3.2 预控管理对策
预控管理对策主要根据预警分析的输出结果,对公路施工事故诱因的早期征兆进行及时矫正、避防与控制的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实现对施工安全事故的早期预防与控制,并能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实施危机管理措施。通常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危机处理3项内容:(1)组织准备,即为预控管理活动提供必要和有效的组织保障。包括确定整个预控管理活动所需的组织机构、职权及运行方式,以及为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后提供危机处理的预案和对策准备等。(2)日常监测,主要指对预警分析活动所确定的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进行专门监控的管理活动。它包括日常对策和危机模拟两项任务。其中:日常对策,是对公路安全事故隐患进行避防与纠正,并使施工生产活动恢复到正常状态;危机模拟,则是对发生安全事故后的紧急救援和对有可能陷入更大灾害的危机状态的假设与模拟活动,为将来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作好相应的对策准备。(3)危机处理,是指当发生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后,根据事先设计和准备的紧急处理预案,对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与救
4 结语
通过公路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的探讨。可以加强对公路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避免公路施工不安全因素问题的出现,保证施工质量,加强施工安全。 对杜绝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国华,史峰.铁路安全事故诱因与安全预控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铁路,2003(07).
[2] 张宏胜,罗东.浅析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对策[J].施工技术,2006(S2).
[3] 韦玉学.公路施工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