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理解性阅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4-10-20赵琳娅

考试周刊 2014年71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大学英语

赵琳娅

摘 要: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实是在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学习英语的本质就是准确读取语言背后的信息,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理解。本文从理解性教与学的内涵出发,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情境、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学生反思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理解性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理解性阅读 教学应用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大学生必须扫除的障碍。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是传递各种信息的工具,学习英语的本质是准确读取语言背后的信息,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理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始于对单词、词组、习语、语法规则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往往是相对孤立的死记硬背,紧随其后的一步是阅读。大学生英语阅读的材料多是课本上的文章或所谓的范文。由于学生有时对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只能按字面意思生搬硬套,解读出来的意思与原文相去甚远,因此面对考试,多做练习题成了学生的唯一途径。然而当面对阅读理解及翻译写作这种综合运用型的题型时,学生仍会茫然不知所措,这种缺乏理解的学习方法只能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语言学习的目的是理解,这需要学习者不断整合、选取已有的旧知识,为准确获取新知识提供理解的基础与标准,然后再把新的知识内化成旧知识储备起来,为新的阅读打基础。

一、理解性阅读的内涵

阅读能力是语言学习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传统方法往往把阅读视为从简单的译码到复杂的思维的单向式过程。学生要做的是记忆文字的发音和意义,接着在阅读中对文字进行译码,获得基于文本的理解,最后继续深入地解释、分析或评论文本。然而,这种单向的阅读模式限制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阅读的积极性及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提高。

理解性阅读是一种灵活性的阅读,可丰富文本对话中读者的角色。最初由昆士兰大学的阿伦·路克和格里菲斯大学的彼得·弗里博迪制定的四层阅读角色分别是:密码破译者、意义建构者、文本使用者和文本评论者。密码破译者的角色是指读者通过认识和运用像表字母表、单词、拼写方式和结构管理这样的基本特征和体系破解书面语言的密码;意义建构者的角色是指读者联系自身已有的相关知识和体验,参与理解和组合有意义的阅读材料,并挖掘出文本所隐含的意义,文本使用者角色是指读者需将文本放置在一定的劳动和社会关系中,功能性地使用文本;读者要了解各类文本在不同环境所表现出差异性的文化及社会功能,反之也是这些功能塑造了文本。文本评论者的角色是指读者对在意识形态上不自然或中立的文本知识进行批判性分析并改变文本,塑造读者特殊的观点。理解性阅读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应只选择一种阅读策略,而应根据阅读背景决定哪一种阅读策略占据主导地位,其他策略则起辅助作用。

理解性阅读强调培养思考投入。学生在阅读中不但要不断调整自己的阅读策略,还要有意识地培养阅读情趣和阅读动机。思考投入中的思考旨在唤起学生对阅读的认知和反思。好的阅读依赖于融合、组织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监控和反思自己的学习。大学生是有思考和学习掌控能力的人,理解性阅读需要他们积极而有目的地做一切必要的事情,使文本变得有意义,并调整监控自己不断变化的知识结构。

理解性阅读的策略可以使学生通过讨论充分参与文本,借以密切与文本的联系,增强理解和学习效果;也可以直接而有目的地讲授认知和元认知策略,借以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和掌控性;还可以把阅读当做一种发展拓展专业知识的渠道,等等。

二、理解性阅读的原则

理解性阅读提倡学生将阅读知识放在情境中学习,这种方法帮助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和重要问题。在理解性阅读中要促使学生主动查找资料、使用工具、管理团队,并训练学生严谨思考、系统思维、逻辑表达及自我评定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使英语阅读学生的阅读不仅是强制性地记忆生词、繁琐地查找字典、生涩地英汉翻译等环节,还是在阅读过程中对知识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有效读写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些理解性阅读目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对阅读学习具有普遍的认识基础。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人是如何学习》的研究报告中总结了三个基本的学习原则:(1)如何融合原有知识与新知识;(2)如何组织知识;(3)学习者如何很好地监控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这些理解性学习原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理解性阅读中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思想,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视为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而不只是简单地检查学生对新单词和新知识的记忆。学生在英语学习及阅读中要清楚地认识到掌握知识是为了让智力和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应该把英语阅读设计成让学生运用知识积极思考和丰富人生经验的过程。其次,老师在英语课堂上要避免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而要体现对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老师指导的差异化理解。传统英语教学大多采用以老师讲学生听为模式的“教师中心化”教学模式,而理解性阅读中,教师应该变成为学生服务的角色。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客观上存在差异,基础不同、知识储备不同、理解能力不同。这些差异决定了学生在面对同样的阅读材料时需要用不同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得到不同的帮助以完成阅读任务。再次,改变英语课上只讲不说、只讲不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充分提问和讨论的机会,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性状态。学生只有在亲自动脑参与某项课堂设计时才能真正拥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学生作为重要对象放在课堂设计中,避免课堂上表演式的授课方式。最后,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监控。英语阅读训练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丰富学生课外的阅读生活才是问题的关键。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把课外阅读视为教学任务以外的事,很少过问,更缺乏指导监管。其实,指导学生搞一些丰富的阅读、讨论、写作活动在培养阅读能力方面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英语阅读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建立新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采用各种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的教学方法,使阅读成为理解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基础。endprint

三、理解性阅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理解性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充分讨论文本实现。充分讨论文本内容对学生发展更高技能的认知至关重要,是激励参与阅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教师在协调学生参与文本阅读的讨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促进学生阅读;通过让学生多说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通过预设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预留大量阅读作业培养阅读习惯,等等。然而,这些方法往往是低效而被动的。根据理解性阅读的策略,可以在这些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创新另一种重要方法——讨论性阅读。让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围绕文本展开参与性讨论,把阅读看做是与其他学生对话交流的基础。这样的讨论需要有缜密组织的环境。

读书俱乐部就是一种对阅读文本高度参与的讨论模式,能给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参与文本讨论的机会,满足各类学生和学习目标的要求。大学英语的阅读大多涉及文学作品,这种讨论可以让学生深入人类经验的各个方面。读书俱乐部的形式包含很多,包括老师的讲解、学生的阅读、写作读后感、分小组讨论及小组反思和共享等。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主要以各种小组的形式工作。具体的操作是,按兴趣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读完阅读材料后由小组长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读书笔记,相互间进行提问,讨论文本主题等。这些活动慢慢会被融合到一起,成为大学英语日常阅读的一部分。

文学名著讨论是另一种学生围绕文本充分讨论的阅读途径。大学英语的学习不应该只是对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功的习得,还应该是学生了解英语世界文化的过程。对于一般大学生来说,阅读原版的经典文学作品不但能增强语感还能直接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可学生往往是雄心勃勃地借书,灰溜溜地还书,很难真正完整阅读一本原著。这是因为学生在单独阅读原版文学名著时往往是抱着一种为了阅读名著而阅读的态度,并不是源于兴趣的阅读,缺乏积极主动性。文学名著讨论要求学生一起阅读共享的文本,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疑惑,然后向老师或阅读同伴对文本中一些含混不清的地方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用在文本中找到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小论文对文本进行回应。这种方法中,学生积极探究,与同学一同阅读,提高了阅读水平和阐释文本的能力。

问答式教学是最有效地参与文本阅读的方法。问答式教学古已有之,中国古代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就是语录体散文,大多都采取问答形式。这种授课方式在一问一答中传授知识,师生都能畅所欲言,气氛融洽和谐。在西方,苏格拉底时代就已经存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问答式教学特别适合传递概念和发展语言。教师可以把班级设计为一个论坛让学生发表观点,并通过协作提炼观点。这种讨论需要老师在课下做大量细致的规划和安排。老师可以首先选取某个想法或概念让学生提问讨论,然后提炼出学生感兴趣的观点做出回应,激励更高水平的学生参与。传统的背诵式问答总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位学生回答,然后老师评价这个回答,接着再提出下一个问题,循环往复。而问答式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之上,是让学生协同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只提供角色,而是通过阐述及引导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会话。

逻辑写作是充分讨论文本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论是哪种阅读讨论结束后,把讨论的过程和论点梳理总结并变成书面文字都是最后的提升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有意植入“对抗”的理念,鼓励学生为某部作品中某个道德或伦理问题进行辩论,避免做那种似是而非、左右逢源的论述,要在论述中联系“辩”的技巧。在“辩”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协同工作以寻找论断和证据,这些论据将在班级辩论中使用。通过阅读理解、逻辑写作及班级辩论,学生的英语在言辞上变得娴熟,还能把理解迁移到写作中。逻辑写作中,学生更容易写出说服力强的文章,因为文章中包含了他们在充分讨论文本的过程中收集到的基于文本信息的相关论据。逻辑写作是充分讨论文本式阅读过程的对阅读和讨论行为的延续与巩固,使学生的认知更完善。充分讨论文本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就文本进行心智对话的过程中促进了阅读的思考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运用原有的知识解释阅读材料,然后在阅读中把已有知识和新产生的观点建立起连贯的知识框架,最后利用这两种知识监控自己的阅读。

基于理解的英语阅读巩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建立了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学习联系,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反思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丰富的活动设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阅读不再是一项独立的、非联系的教学活动,而是激发学生发现、探究和理解世界的工具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布兰思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琳达·达林-哈蒙德.高效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金生鈜.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4]高静,窦曼玲.论理解性教学在汉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成宁学院学报,2010(8).

[5]唐德海,马勇.理解性教学理论的发生根源与逻辑起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7).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高校教育国际化与国外原版教材教学本土化研究”(SKL—2014—1324)。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大学英语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