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4-10-20张红艳
张红艳
摘 要: 在言语行为理论领域中,学者们对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和外语教学的发展方面提出很多建议。外语教师可以从言语行为理论得出一些启示,有责任运用理论指导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关键词: 言语行为 特有文化 教学应用
语言学家J.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在第二或外语教学方面已经作出很大贡献。调查结果显示,学好一门外语不仅要知道语法,还要知道外语语境的应用。鉴于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可以解释句法学、真实条件语义学等无能为力的语言现象。可见,言语行为理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但任何理论又都存在不完备性。因此,专家和学者一直强调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语言学家们大量研究了特定言语行为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其中包含与其相关的社会规范。外语教师可以从研究结果得出什么启示呢?如何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指导教学呢?针对这些问题,希望给予外语教学工作者些许启示。
1.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J.奥斯汀在20世纪60年代发起的,旨在反驳逻辑实证主义的思想。20世纪70年代J.塞尔奥斯汀进一步发展这一理论,他认为,语言不仅是用来通知或描述事物的,还经常被用来执行行为。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我们说话的同时也在实施某种行为。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1)言内行为:是通常意义上的行为,即移动发音器官,发出话语,并按规则将它们排列成合格的词、句子;
(2)言外行为:表明说话人意图的行为,表明说话人为什么要这么说,或者说它表达的是说话人的意义。
(3)言后行为:行事行为跟说话人的意图有关,而取效行为跟说话人的意图无关,它只指一句话导致的结果,不管它是什么。例如,丈夫回来,并对他的妻子说:“我很饿。”言内行为,说明他是在饿的状态;言外行为要求他的妻子准备一些食物;言后行为是让他的妻子听到他的话语。言外行为是奥斯汀的焦点,交际意图是执行,也就是言后行为。话语的惯用语几乎是它的字面意义,在言语行为理论中,学者们最关心的是言外行为,因而涉及更多的是言外行为。
2.特定文化
特定文化特性是言语行为的组成部分,而言外行为是言语行为理论的焦点。怎样将言外之意传递给听众呢?听众的反响如何呢?一个言语行为,为了避免误解,说话者会采用什么策略呢?所有这些任务所涉及的原则是文化的具体研究。不同的文化通常有不同的适宜性原则,执行不同的言语行为,因而这些原则的理解是形成交际能力的重点。理查兹(1988)认为,言语行为理论忽略了重要的情景和文化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制约作用。知道怎样说话就等于如何以言行事,以及何时以言行事。以此为据,他反对塞尔将言语行为划分为:断言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等,因为这样的分类不是语言使用中跨文化分类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奥斯汀与塞尔都坚持言语行为的规约性或惯用性,但塞尔同时强调意向性。他认为,礼貌是使用间接言语行为(比如“请求”)最重要的动因,不过他忽略影响言语行为礼貌程度的社会文化特征。
3.言语行为理论的外语教学在中国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词汇和语法,而言语行为的本质是交际者借助话语传达的交际目的或意图。不论我们是在向他人提出请求,或者是在向他人道歉,只要所说的话语传达了一定的交际意图,发挥了一定的功能,就是在实施言语行为。合乎语法的句子一直是外语学习者的主要目标。鉴于言语行为理论,一些社会语言学家给了一个新的定义——外语学习者使用目的语的能力。他们批评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的观点——承认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能力,这是正确的语言前的保护伞。戴尔·海姆斯以交际能力取代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使用目标语的言语行为在外语学习和演讲中的运用。外语教师有责任采用更好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发展交际能力。在我们看来,这应该引起重视。
4.结语
言语行为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超越了语言知识语法层面,延伸了交际能力和发展了交际能力。在实现一个言语行为时,参与者的需要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而且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尤其是让学习者知道跨文化交际是怎么回事,它为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对外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很有帮助,表明人们必须知道适当的语言有一定的规范,将参与者和话题都运用到语言中。鉴于理论,我们有责任教语言和文化,同时也要教给其相应的社会背景下的语言。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莱文森.语用学[M].剑桥,U.P,S.1983.
[3]理特奥德.外语与第二语言学习[C].剑桥,UP1988.
[4]理查兹.语言教学语境中的万吨[C].剑桥,UP1988.
[5]塞尔.言语行为:语言哲学随笔[J].剑桥,UPJR19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