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特色创建中学科课程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4-10-20侯春阳
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黄金实力和亮点。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建设应该提升到课程文化的高度,应该是学校文化特色创建的重头戏。学科课程文化建设应该注重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与促进人的发展相结合、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与学生获得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全员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学科课程文化的国际视域发展与本土化文化的有机彰显相结合。认真研究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视域文化背景下的特色学校文化机制。
学科课程文化 二律相容 非物化 物化 多元文化 黄金亮点
学校文化的营造需要大文化的统领,需要有思想性的文化反思。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中国需要自己的“文化复兴”:学习哲学的崇高、雄浑、浩博;学习科学的求真、务实、精细;学习艺术的求异、灵动、激情……
学科课程文化是一种坚守,因为教育不能浮躁;学科课程文化是一种责任,因为教学不是功利。一节课就是一次文化透析,一节课就是一次文化成长,一节课就是一次文化旅行,一节课就是一次文化探索,一节课就是一次文化提升,一节课就是一次文化精神的倾听,一节课就是一所学校的学科课程文化黄金亮点……学校文化其实原本不必寻觅,也无需发现,只需多多“进课堂”“走基层”,牢牢抓住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特色创建这一强势抓手。
教育治学当以做人为先。学校的教育活动、教育管理要形成一定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学科课程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形成一定的学科课程文化并依托其为学校文化的载体,才能促进从理念到行动的教育管理的跟进和水平提升。
在学校文化特色创建活动中,特色就是个性,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卓越,特色就是黄金亮点。实践告诉我们,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中的学科课程文化的科学性、人文性、独特性、交融性、前瞻性、个性化等关系着学校文化建设的质量和生命力。
一、依托学科课程文化系列基点,抓住关键创新点,让学校文化闪亮起来
依托学科课程文化建设的基点,抓住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关键创新点,打造学科课程文化主题教育系列,提振课程文化复兴龙头,让学校文化亮起来。
1.学科课程文化传承系列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规范以及世界优秀文化传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是学校学科课程文化育人的必要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是中华文化文明的历史底蕴和宝藏。如读国学、读《史记》《论语》《弟子规》、读我国传统四大文学名著、读世界文学名著,开展阅读文化接力活动等,积极建设和开展校园书香文化、墨香文化传承活动,引领学校文化传承文明活动,并适机编印学科课程文化校本化教育教学系列。
2.学科课程文化主题系列
学科课程文化应当结合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节日、纪念日形成文明文化科普、文明文化美德、文明文化法制、文明文化环保、文明文化安全等主题教育活动系列,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形成良好的文明文化规范、习惯养成和文明文化引领主题教育活动。诸如“读名著文化沙龙”“文明文化头脑风暴赛”“文明文化好习惯,伴我行”“课堂捉虫(课堂陋习)树文明文化”“文化在考场”“学科课程文化进教研组进备课组”“学科课程文化进班级进寝室”“送文化进家庭、进社区、进广场、进农村、进基层”“文化进步家校互评”等主题文化系列活动,让学科课程文化不断被赋予新形式,注入新内涵。
3.学科课程文化教材系列
皮尔森说:“人不是单纯的问事物是怎样的,而是问它应该是怎样的。”结合学校学科课程文化建设和师生实际,开设学科课程文化“大讲堂”活动,编写《学科课程文化:从这里起步》《学科课程文化发展史》《学科课程文化美在身边》等系列化学科课程文化校本教材活动,以使学科课程文化实事求是、有机结合、动态平衡。这样的话,从教材的研究、编写到教材的使用、改进,学校学科课程文化之路将越走越平坦而宽广。
4.学科课程文化基地系列
许多名校都是在历史文化殿堂的基础上几经演变发展而形成的,学校历史文化深厚,国学渊源流长,文化根基殷实,学风敦厚朴实,这就为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建设打下了牢固坚实的文化基础。学校在创建文化特色基地活动系列的过程中,就应该本着修旧如旧,推陈出新的原则,优化学科课程文化科学发展观,投入学科课程、资源整合、品牌提升,以改革促发展,由量变到质变,铸就学校学科课程文化联合体,形成仿古复古文化与创新引领文化的崭新学科课程文化基地模式。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命运。在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系列化创建活动中,校长要做“放风筝”的有心人,这样学校的学科课程文化创建才能:心中有天空、眼中有课程、手中有基地、脚下有沃土,特色有创新,文化有亮点。
二、以学科课程文化规范为基石,张扬师生文化个性,让学校文化劲道起来
规范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在学科课程文化特色建设的同时,要始终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第一要务来抓。
学科课程文化的“磁场”应力作用滋养教师学科文化的智慧生成和彰显。以学科文化为特色的学校更要注重学科课程文化的规范基石,关注师生个性的张扬,为每位师生的发展提供舞台,让每位师生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自身的文化个性特色价值,张扬个性化文化特色发展。一定意义上讲,一所文化特色学校,如果没有学科课程文化特色的突破,学校的规范学校管理、规范课堂教学、规范师生行为、规范教科研等不会走得顺畅,也很难走远。学科课程文化特色发展能为学校规范办学提供经验、积蓄智慧。
支撑学科课程文化特色发展更重要的基石是学科教学质量,没有了学科质量,特色就难以深化、学校就难以突出模式化办学的重围而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始终把语英数的学科教学质量看作是学校发展的底线。为了提高学生语英数的成绩,学校应该在突出学科课程文化特色的同时,坚持每月的学科文化成绩调研,每学期对教师的学科课程文化教学质量进行动态考核,并将学科课程文化教学质量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绩效的主要指标。规范办学文化侧重于共性,而学校文化特色强调学校的学科课程文化个性品牌力量。如不能正确把握两者的内涵,均有可能把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引向一刀切的死胡同。endprint
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正确处理学校文化特色发展与师生个性化文化张扬之间的关系,学校文化特色建设必须有利于师生文化个性的张扬。学校文化特色教育不是学校文化教育的全部。把师生都绑在学校文化特色一辆战车上是一种极端的、有害的办学行为。因此我们在学校文化特色教育课程化的同时,就应该为学生提供“菜单+特长发展项目”,以此来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性成长诉求,学校可以在满足主修课程的同时,积极开设国学类、域外文化类、器乐类、棋类、球类、武术类、民族类等诸多学科课程文化特长发展项目,为学校文化特色教育的“一枝独秀”到学生大发展的“春色满园”铺平道路。
正如皮尔森所言:“文化是人的活动,它从不停止在历史或自然过程所给定的东西,而是坚持寻求增进、变化和改革。”学校在创新学科课程文化时,还可以为文科学生开设科学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诸如天文地理、航空航天模型制作、苹果落地实验等,以形成学生那多元包容、体验与创造的价值追求及自然与人文、学校与社会的有机融合的特点,并创造出一种积极探索的团队精神。为理科学生开设经典音乐欣赏课程,诸如阿炳的《二泉映月》、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g小调第一交响曲》、国画中的工笔画鉴赏等,让理性思考的光辉照耀、濡染未来学子的创造灵性。借用《教育哲学》中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民族能否为人类贡献一个爱因斯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理工科学生能否从哲学那里接受一种崇高的雄浑浩博气质的感染……取决于我们的理工科学生是否从现实世界接受了似乎同自己专业全然无关的许多形象,并且有一种创造性的联想力。从这个意义上看来,学科课程文化是学习者汲取、储存知识并应用于、创新于自己及回报社会的一种知识礼品,是使学习者“获得一种使他们能够改变文化的对话并发起社会变革的批判的和自觉的教育。”
规范和特色就是卓越。例如江苏省四星级高中丹阳市第五中学的“学科课程文化”亮点工程更是为学生发展创造了广阔舞台,如语文的作文教学,以课题研究为先导、以班级日记周报为载体、以成功激励为手段,以《运河潮》《芳草》《旦阳》等文学社团为平台,培养出一大批小小作家,仅近两年以来,该校已有五十多位学生在《语文报》《中学生作文选刊》《中学生》《地理教育》《考试报》《扬子晚报》《江苏教育报》《镇江日报》《京江晚报》《丹阳日报》等报刊发表习作70余篇。在学生发展的同时,“学科文化亮点”工程也促进了教师的多元发展,每一个学科亮点的形成,必将造就一批学科教学的领军人物。如数学学科的丹阳市名师工作室导师林伟民、政治学科的镇江市名师工作室导师丁双六等,涌现出镇江市教学能手王洪玲、史培喜、朱国良等;物理、化学、生物、国画、计算机、舞蹈、体育等学科文化的兴起都与教师的成长同步。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最大的幸福、是学生最大的幸福,是学校强大的幸福标志。
三、物化学科课程文化形态,创造学校文化黄金亮点,让学校文化精神靓丽起来
把学科课程文化物化为学校环境文化,既可以诠释学校的办学理念,又使学校环境建设有了重心和中心。如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多元提升,和谐发展”,因此他们就在学科课程文化环境建设上围绕其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学科课程文化之“尚品”教学优势,布置了古今中外“人本文化”的名人书香长廊,设计了国学廊、数理化名家塑像群、科技园、地理园、生物生态园林、松鹤梅竹莲兰相伴等景观,请来了文化始祖孔子,觅集了始建于唐初的万善园遗石,竖起了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并激励后学者的征宇落英池,刻录了一段彰显江南齐梁故里、季子兴学、孔融让梨的故事碑刻,矗立起文化巨匠鲁迅雕像等。园林相依,古今相通,一脉相承,这些都或许能给学生留下点滴人生的思考和启迪。此外,挂在墙上的十大功勋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雷锋等成了学生做现代人的楷模。开放的电脑房、每个教室都有能宽带上网的电脑,提高学生现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人的必需。英汉对照的名人名言,告诉学生外语已成为日益国际化的现代社会必备的工具。总之,学科课程文化是能够诠释,是可以物化,是可以触摸,是可以实践的,通过努力也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随着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创建和培育,以学科课程文化为载体的墨香校园和书香校园工程的推进,还可以结合学科课程文化教学,建设书画苑,在校园曲径处布置学生的课程学习书法石刻小品;把学校图书馆搬进教室,使文化书香更贴近学生;成立“小小书虫俱乐部”、英语角(EnglishCorner)等学科课程文化外显景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文化做派,却也能够使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在逐步丰满,如林间的学生书法石刻小品,既是对书法尖子生的褒奖,更为了让富有哲理的短语去鼓励警示每个欣赏作品的人。同时还具有创造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功能,随着书写作品的学生的成长,这些石头文化符号必将记录着学生一生的故事,也让这些学生终身牵挂着学校。如班级图书交流中心的建设与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小书虫俱乐部全天候开放、学生自我管理、好书分享的运行模式,学生获得了被尊重的快乐、分享的幸福、享受自由阅读的快乐。
此外,还可以创新非物质化的学科课程文化教学活动,如语文学科课程文化教学中的“读书读报沙龙:为教学而学习”的实施,师生们读名著,与大师对话,与巨人握手。潜心研读,可表程门立雪之虔诚;品头论足,却无贻笑大方之顾虑。名著如敦厚的长者,永久立于书柜,供你咨询,解你疑惑,助你成长。学科课程文化的非物质化创新中,案例反思,讲述自己的教育文化故事活动也是一个不错的创意。学科课程文化教学案例的撰写,可以为教师提供了练笔的机会,提供记录自己的“教育文化故事”的成长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使教师的学科课程文化教学反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总之,有眼光的校长,就应该从历史性、时代性、标志性、示范性引领的视角中,物化学科课程文化形态,使其成长为学校环境文化,其目的是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学校的文化理念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学科课程文化的魅力去影响人、造就人,最终使之内化为师生的人文科学素质,创造学校文化黄金亮点,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让学校文化精神靓丽起来。
————————
[作者:侯春阳(1988-),女,江苏丹阳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任洪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