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4-10-20尹晓艳程琳
尹晓艳+程琳
对辽宁省普通高中教师的调查显示,教师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这方面的认识还是比较弱的,从每个维度的总均值来看,调查的所有教师对职业性向定位意识以及关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满意程度这两方面认识效果达到了标准水平,而在对学生的职业兴趣了解程度以及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公平性问题这两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具体表现在不同地域学校的男女教师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意识以及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上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不同地域学校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满意度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性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以课程形式推进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以培训方式增强高中教师的职业性向定位教育意识,以政策形式营造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环境,以共同体形式推进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公平等策略,增强教师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认识程度。
普通高中 职业性向 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学者关于职业性向定位的概念解释不多,中国知网上“职业性向教育”的论文只有23篇。围绕着职业性向的相关概念,学者们对职业倾向、职业兴趣、职业选择等概念都有过研究。学者丁丽玮认为,职业倾向是一个人潜在的对某种职业的心理偏好,它受到社会职业兴趣个人能力人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1]。霍兰德认为,职业兴趣在人的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影响人的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开发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探索与创造,增强人的职业适应性和稳定性[2]。有的学者认为,所谓职业选择是劳动者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相符合的过程[3]。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当兴趣直接指向与职业有关的活动时,就称之为职业兴趣。职业兴趣在人的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影响人的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开发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探索与创造,增强人的职业性与适应性[4]。这里所说的职业性向与上述概念密切相关,笔者认为,职业性向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有利于其在某一职业方面成功的素质的总和。它是与职业方向相对应的个性特征,也指由个性决定的职业。
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对一个人未来职业的选择起着一个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职业性向定位教育涉及的很少,很多学生是在高考后根据自己的分数来选择自己的专业,岂不知高考志愿的填报很重要,它决定着你以后职业的选择方向。那么,教师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这方面的认识上有何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性的分析,我们想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研究根据目前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自拟量表,量表的内容包括“对职业性向定位意识的调查”、“关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满意程度调查”、“对学生的职业兴趣了解程度的调查”以及“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公平性问题的调查”等四部分。每部分5道小题,共20道小题,每道小题设四个选项A、B、C、D,分别赋值4、3、2、1分,分值越高说明效果越好。我们依据教育统计学的变量,分别从性别、所教学科、任教年级、是否担任过班主任、职称、教龄、最终学历、所在高中地域等8个方面进行了变量设计。为了便于比较,本研究把每个量表的得分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使分值范围都变成了1到4分。大于2.5分的说明老师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认识比较强,低于2.5分说明对这职业性向定位教育这方面的认识比较弱。分值越高,说明对这一方面的认识越好。
2.被试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对辽宁省一些普通高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92份问卷,收回84份,有效率为91.3%。本研究对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被试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普通高中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n=84)
三、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1.不同特征群体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认识
表2中的A均值、B均值、C均值、D均值分别代表着调查问卷的四个维度,即对职业性向定位意识的调查、关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满意程度的调查、对学生的职业兴趣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以及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公平性问题的调查四个方面。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们调查的所有老师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这方面的认识还是比较弱的,总均值2.4559小于2.5这个标准值。由此可以看出,我们需要加强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力度。
表2 不同特征群体对各个维度的分析(N=84)
2.不同特征群体的职业性向定位意识的差异性分析
由独立样本T检验的计算结果(表3)可知,性别以及学校级别不同的教师群体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认识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而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从事过班主任、最终的学历等这些因素的显著性均大于0.05,所以这些因素在这方面的差异性不显著。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教师的任教年级、教师的职称以及教师的教龄进行分析,这三个因素对职业性向定位意识的差异性不显著。
表3不同特征群体对职业性向定位意识的差异性分析
(n=84)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由于教师都有着不同的教育经历,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因此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认识程度也不同。
第二,城市学校的条件优于县域学校,整体师资力量高于县域学校。因此,教师的整体认识水平也都比县域学校的教师高。
第三,城市的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会经常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经验。而县域学校的教师学习机会少,甚至还不重视这种学习机会。因此,不同地域的教师在认识层面会有一定的差异。
3.不同特征群体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满意度的差异性分析
在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满意度的分析中,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的计算结果(表4)可知,不同地域学校的老师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满意度这方面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从表4中可以看出城市教师对这方面的满意度远远超过县域学校的老师。而教师的性别、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从事过班主任、最终的学历等这些因素在这方面的差异性不显著。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教师的任教年级、教师的职称以及教师的教龄进行分析,这三个因素对职业性向定位意识的差异性不显著。endprint
表4不同特征群体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满意度之间的
差异性分析(n=84)
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县域学校教师的认识层面不高,在教学上只管教和进度,不关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第二,城市学校的教师认为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对学生以后的职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力度会大于县域学校。
第三,由于不同地域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城市学校的教师会更多的注重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因此会对学生进行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指导。
4.不同特征群体对学生职业兴趣了解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的计算结果(表5)可知,性别与地域学校不同的老师对学生职业兴趣的了解程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女老师对学生职业兴趣的了解程度高于男老师,城市学校的老师比县域学校的老师更关注学生的职业兴趣。而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从事过班主任工作、最终的学历等这些因素在这方面的差异性不显著。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教师的任教年级、教师的职称以及教师的教龄进行分析,这三个因素对职业性向定位意识的差异性不显著。
表5不同特征群体对学生职业兴趣了解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n=84)
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由于男女教师的细心程度不同,导致其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也不同。因此,对学生的了解会存在一些差异。
第二,教师对自己专业知识的运用程度不同,对学生的关注点不同,所以会影响其对学生职业兴趣的了解程度。
第三,城市学校由于生存压力可能会更多的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职业兴趣来培养学生。所以相对于县域学校来说,城市学校对学生的职业兴趣的了解程度会高于县域学校。
5.不同特征群体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公平性这一认识上的差异性分析
由独立样本T检验的计算结果可知,教师的性别、所教的学科、是否从事过班主任工作、学历以及学校的级别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公平性这一方面的认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教师的任教年级、教师的职称以及教师的教龄进行分析,这三个因素对这一方面的认识也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我们调查的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之所以不存在差异性,很可能原因是这些教师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这方面的认识还不够,从来都没有想过把这方面的教育与高考填报志愿结合起来。因此,教师更需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培训。
四、关于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通过上述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教师的性别与学校的级别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认识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性的分析,提出了如下几点策略。
1.以课程形式推进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
目前的普通高中很少有关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可以课程的形式来凸显其在普通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里的课程形式分为两种:一是短期课程。学校可以定期对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短期培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聘请校外的专家来为本校的学生及教师进行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知识的指导,让教师及学生共同意识到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性。二是长期课程。长期课程指的是关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校本课程。高中阶段可以开设相应的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课程目标是基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与学生发展的需求,通过拓宽课程范围为学生提供较多信息,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以培训方式增强高中教师的职业性向定位教育意识
职业性向定位教育是普通高中的一项基本工作,与教学、管理并行,不可替代,是学校改变单纯追求升学率的一项教育。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培训。学校领导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聘请一些专家为本校的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也可以鼓励教师利用业余的时间外出学习,多为教师提供一些进修的机会。教师也应注意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参加一些关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指导课程。只有学校重视了这方面的教育,教师们才会意识到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性,并且会通过培训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职业性向定位意识和能力。
3.以政策形式营造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环境
普通高中教育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普及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升学。想要让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在大部分的普通高中扎根,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督导制度,使该项教育作为每个普通高中的一项重要的培训课程,真正为学生营造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环境。就政策规定而言,目前尚无全国性的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政策规定,仅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了职业性向定位教育。所以,我们应该从宏观角度提高对这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的重视程度,增强这方面的立法强度。
4.以共同体形式推进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公平
促进地方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公平和均衡发展是共同体应承担的责任。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解释教育共同体:第一,学校共同体。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分布于城市和县域地区,县域学校在师资队伍、教学质量与城市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城乡学校的领导及教师应该定期互派交流,要求在各教育共同体内建立稳定的学校干部、教师互派交流机制。第二,家长共同体。孩子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和支持。所以,可以定期的开办家长会,使不同层次的家长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一个交流。或者是建立一个聊天群,使教师与家长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联系,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第三,城乡共同体。从总体上来看,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学校经费缺口大。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队伍以及教学质量与城市学校相距甚远。所以教育资源配置应以省政府为主,提高其在农村教育投资中的比例。实行“以省为主”的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以更好地把握全省教育发展中的城乡差距,适时合理地分配各项教育经费,从而有利于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公平。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调查的所有老师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这方面的认识还是比较弱的,从每个维度的总均值来看,调查的84名教师对职业性向定位意识以及关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满意程度这两方面认识效果比较好,而在对学生的职业兴趣了解程度以及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公平性问题这两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两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任重而道远,还有待于我们做更深入的研究。
————————
参考文献
[1] 丁丽玮.师范生职业倾向调查.考试周刊,2009(43).
[2] 王来顺.霍兰德职业选择理论及其现实运用.求索,2009(7).
[3] 范云霞,钟建安,陈子光,谢萍.当代高中生职业选择调查研究.应用心理学,2004(3).
[4] 赵冬芝,施俊琦.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人才资源开发,2006(12).
[5] 戴学淋.关于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教师版),2007(2).
[6] 高翔.基于常态实施的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实践模式.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作者:尹晓艳(1989-),女,辽宁普兰店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程琳(1974-),女,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表4不同特征群体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满意度之间的
差异性分析(n=84)
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县域学校教师的认识层面不高,在教学上只管教和进度,不关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第二,城市学校的教师认为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对学生以后的职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力度会大于县域学校。
第三,由于不同地域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城市学校的教师会更多的注重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因此会对学生进行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指导。
4.不同特征群体对学生职业兴趣了解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的计算结果(表5)可知,性别与地域学校不同的老师对学生职业兴趣的了解程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女老师对学生职业兴趣的了解程度高于男老师,城市学校的老师比县域学校的老师更关注学生的职业兴趣。而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从事过班主任工作、最终的学历等这些因素在这方面的差异性不显著。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教师的任教年级、教师的职称以及教师的教龄进行分析,这三个因素对职业性向定位意识的差异性不显著。
表5不同特征群体对学生职业兴趣了解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n=84)
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由于男女教师的细心程度不同,导致其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也不同。因此,对学生的了解会存在一些差异。
第二,教师对自己专业知识的运用程度不同,对学生的关注点不同,所以会影响其对学生职业兴趣的了解程度。
第三,城市学校由于生存压力可能会更多的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职业兴趣来培养学生。所以相对于县域学校来说,城市学校对学生的职业兴趣的了解程度会高于县域学校。
5.不同特征群体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公平性这一认识上的差异性分析
由独立样本T检验的计算结果可知,教师的性别、所教的学科、是否从事过班主任工作、学历以及学校的级别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公平性这一方面的认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教师的任教年级、教师的职称以及教师的教龄进行分析,这三个因素对这一方面的认识也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我们调查的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之所以不存在差异性,很可能原因是这些教师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这方面的认识还不够,从来都没有想过把这方面的教育与高考填报志愿结合起来。因此,教师更需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培训。
四、关于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通过上述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教师的性别与学校的级别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认识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性的分析,提出了如下几点策略。
1.以课程形式推进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
目前的普通高中很少有关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可以课程的形式来凸显其在普通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里的课程形式分为两种:一是短期课程。学校可以定期对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短期培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聘请校外的专家来为本校的学生及教师进行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知识的指导,让教师及学生共同意识到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性。二是长期课程。长期课程指的是关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校本课程。高中阶段可以开设相应的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课程目标是基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与学生发展的需求,通过拓宽课程范围为学生提供较多信息,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以培训方式增强高中教师的职业性向定位教育意识
职业性向定位教育是普通高中的一项基本工作,与教学、管理并行,不可替代,是学校改变单纯追求升学率的一项教育。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培训。学校领导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聘请一些专家为本校的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也可以鼓励教师利用业余的时间外出学习,多为教师提供一些进修的机会。教师也应注意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参加一些关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指导课程。只有学校重视了这方面的教育,教师们才会意识到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性,并且会通过培训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职业性向定位意识和能力。
3.以政策形式营造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环境
普通高中教育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普及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升学。想要让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在大部分的普通高中扎根,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督导制度,使该项教育作为每个普通高中的一项重要的培训课程,真正为学生营造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环境。就政策规定而言,目前尚无全国性的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政策规定,仅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了职业性向定位教育。所以,我们应该从宏观角度提高对这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的重视程度,增强这方面的立法强度。
4.以共同体形式推进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公平
促进地方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公平和均衡发展是共同体应承担的责任。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解释教育共同体:第一,学校共同体。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分布于城市和县域地区,县域学校在师资队伍、教学质量与城市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城乡学校的领导及教师应该定期互派交流,要求在各教育共同体内建立稳定的学校干部、教师互派交流机制。第二,家长共同体。孩子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和支持。所以,可以定期的开办家长会,使不同层次的家长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一个交流。或者是建立一个聊天群,使教师与家长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联系,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第三,城乡共同体。从总体上来看,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学校经费缺口大。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队伍以及教学质量与城市学校相距甚远。所以教育资源配置应以省政府为主,提高其在农村教育投资中的比例。实行“以省为主”的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以更好地把握全省教育发展中的城乡差距,适时合理地分配各项教育经费,从而有利于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公平。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调查的所有老师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这方面的认识还是比较弱的,从每个维度的总均值来看,调查的84名教师对职业性向定位意识以及关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满意程度这两方面认识效果比较好,而在对学生的职业兴趣了解程度以及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公平性问题这两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两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任重而道远,还有待于我们做更深入的研究。
————————
参考文献
[1] 丁丽玮.师范生职业倾向调查.考试周刊,2009(43).
[2] 王来顺.霍兰德职业选择理论及其现实运用.求索,2009(7).
[3] 范云霞,钟建安,陈子光,谢萍.当代高中生职业选择调查研究.应用心理学,2004(3).
[4] 赵冬芝,施俊琦.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人才资源开发,2006(12).
[5] 戴学淋.关于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教师版),2007(2).
[6] 高翔.基于常态实施的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实践模式.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作者:尹晓艳(1989-),女,辽宁普兰店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程琳(1974-),女,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表4不同特征群体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满意度之间的
差异性分析(n=84)
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县域学校教师的认识层面不高,在教学上只管教和进度,不关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第二,城市学校的教师认为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对学生以后的职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力度会大于县域学校。
第三,由于不同地域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城市学校的教师会更多的注重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因此会对学生进行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指导。
4.不同特征群体对学生职业兴趣了解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的计算结果(表5)可知,性别与地域学校不同的老师对学生职业兴趣的了解程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女老师对学生职业兴趣的了解程度高于男老师,城市学校的老师比县域学校的老师更关注学生的职业兴趣。而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从事过班主任工作、最终的学历等这些因素在这方面的差异性不显著。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教师的任教年级、教师的职称以及教师的教龄进行分析,这三个因素对职业性向定位意识的差异性不显著。
表5不同特征群体对学生职业兴趣了解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n=84)
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由于男女教师的细心程度不同,导致其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也不同。因此,对学生的了解会存在一些差异。
第二,教师对自己专业知识的运用程度不同,对学生的关注点不同,所以会影响其对学生职业兴趣的了解程度。
第三,城市学校由于生存压力可能会更多的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职业兴趣来培养学生。所以相对于县域学校来说,城市学校对学生的职业兴趣的了解程度会高于县域学校。
5.不同特征群体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公平性这一认识上的差异性分析
由独立样本T检验的计算结果可知,教师的性别、所教的学科、是否从事过班主任工作、学历以及学校的级别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公平性这一方面的认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教师的任教年级、教师的职称以及教师的教龄进行分析,这三个因素对这一方面的认识也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我们调查的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之所以不存在差异性,很可能原因是这些教师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这方面的认识还不够,从来都没有想过把这方面的教育与高考填报志愿结合起来。因此,教师更需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培训。
四、关于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通过上述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教师的性别与学校的级别在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认识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性的分析,提出了如下几点策略。
1.以课程形式推进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
目前的普通高中很少有关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可以课程的形式来凸显其在普通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里的课程形式分为两种:一是短期课程。学校可以定期对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短期培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聘请校外的专家来为本校的学生及教师进行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知识的指导,让教师及学生共同意识到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性。二是长期课程。长期课程指的是关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校本课程。高中阶段可以开设相应的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课程目标是基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与学生发展的需求,通过拓宽课程范围为学生提供较多信息,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以培训方式增强高中教师的职业性向定位教育意识
职业性向定位教育是普通高中的一项基本工作,与教学、管理并行,不可替代,是学校改变单纯追求升学率的一项教育。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培训。学校领导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聘请一些专家为本校的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也可以鼓励教师利用业余的时间外出学习,多为教师提供一些进修的机会。教师也应注意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参加一些关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指导课程。只有学校重视了这方面的教育,教师们才会意识到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性,并且会通过培训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职业性向定位意识和能力。
3.以政策形式营造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环境
普通高中教育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普及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升学。想要让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在大部分的普通高中扎根,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督导制度,使该项教育作为每个普通高中的一项重要的培训课程,真正为学生营造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环境。就政策规定而言,目前尚无全国性的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政策规定,仅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了职业性向定位教育。所以,我们应该从宏观角度提高对这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的重视程度,增强这方面的立法强度。
4.以共同体形式推进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公平
促进地方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公平和均衡发展是共同体应承担的责任。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解释教育共同体:第一,学校共同体。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分布于城市和县域地区,县域学校在师资队伍、教学质量与城市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城乡学校的领导及教师应该定期互派交流,要求在各教育共同体内建立稳定的学校干部、教师互派交流机制。第二,家长共同体。孩子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和支持。所以,可以定期的开办家长会,使不同层次的家长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一个交流。或者是建立一个聊天群,使教师与家长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联系,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第三,城乡共同体。从总体上来看,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学校经费缺口大。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队伍以及教学质量与城市学校相距甚远。所以教育资源配置应以省政府为主,提高其在农村教育投资中的比例。实行“以省为主”的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以更好地把握全省教育发展中的城乡差距,适时合理地分配各项教育经费,从而有利于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公平。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调查的所有老师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这方面的认识还是比较弱的,从每个维度的总均值来看,调查的84名教师对职业性向定位意识以及关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满意程度这两方面认识效果比较好,而在对学生的职业兴趣了解程度以及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公平性问题这两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两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任重而道远,还有待于我们做更深入的研究。
————————
参考文献
[1] 丁丽玮.师范生职业倾向调查.考试周刊,2009(43).
[2] 王来顺.霍兰德职业选择理论及其现实运用.求索,2009(7).
[3] 范云霞,钟建安,陈子光,谢萍.当代高中生职业选择调查研究.应用心理学,2004(3).
[4] 赵冬芝,施俊琦.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人才资源开发,2006(12).
[5] 戴学淋.关于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教师版),2007(2).
[6] 高翔.基于常态实施的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实践模式.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作者:尹晓艳(1989-),女,辽宁普兰店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程琳(1974-),女,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