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儿童音乐课器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4-10-20于美茹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器乐音乐课美的

于美茹

小学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中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通过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在参加音乐的欣赏、表演和创作的艺术实践活动中,能了解音乐艺术的特征和规律,启迪智慧,开发智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完善的人格。可见,音乐教育是培养合格接班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意义

“美”是指动物体的生命运动与客观世界总体运动取得协调的感觉标志,审美教育的最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看待和区分美与丑,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自身的修养。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新艺术的发展,少年儿童求美的热情不断高涨。他们渴求真正美好的生活,探索着什么是真正的美与丑。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意义,还在于通过音乐艺术的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鉴赏,陶冶情操,使其成为品德高尚,才能机敏,积极进取,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音乐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幼儿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器乐教学,无疑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方法。

二、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声乐与器乐是音乐艺术的“孪生姐妹”,通常器乐是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音乐艺术形式。

1.器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其综合音乐素质。器乐常以它新奇的吸引力与旋律美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不断扩大其音乐视野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欢乐。

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尤其是男同学,他们对于音乐课中的视唱、唱歌已经失去了低年级时的那份感情,加上好多歌曲远离他们实际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他们唱起歌来索然无味,且容易厌倦,致使对音乐的兴趣大为减弱。

当我第一次把口琴带进课堂,当场吹奏几首幼儿熟悉的乐曲时,他们高兴得几乎跳起来,他们产生了学习口琴的极大兴趣,给音乐课带来了新的生机。

器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获得音准感、节奏感、协和感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其识谱、欣赏、演奏的能力,进一步获得音乐表现能力的手段。连贯的吹奏,使幼儿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唱歌方法。幼儿在演奏乐曲的同时也进行了听赏。

通过体验,他们能选用适当的音乐表现手段进行音乐的再创造,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由此可见,器乐教学对全面提高幼儿综合音乐素质,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器乐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而且能促进其智力的积极开发。幼儿在欣赏与演奏乐曲时,可以发展联想能力和想象力。好的音乐不仅能开发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科学研究证明:幼儿学习与演奏器乐不仅使大脑的右半球得到积极发展,而且对大脑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极大的作用与影响。

器乐教学在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中,既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极好途径。同时对于提高整个音乐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器乐教学活动,能使学生从中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受到美的感染,培养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运用器乐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和能力,不仅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而且也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责编 金 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器乐音乐课美的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好美的雾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