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奖学金评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2014-10-20李少璃邹文娟
李少璃 邹文娟
摘 要: 奖学金是高校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高校奖学金种类和数额的增加,具体奖学金评选工作却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奖学金评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完善高校奖学金评选程序,充分发挥奖学金的功能。
关键词: 高校奖学金 评选工作 学生管理
奖学金是激励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奖学金的评定是高校每年工作的重要环节[1]。奖学金的评定是大学生和社会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学生面对奖学金的心态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奖学金评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人深思。
一、高校奖学金评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奖学金信息的发布。
奖学金信息是学生最关心的信息之一,它的获取对学生意义重大。发布奖学金信息的人员有时只把对应的信息发布给他们主观认定的、符合标准的学生,使得奖学金信息宣传不到位。大部分学生(尤其是中间生和后进生)认为自己与奖学金根本扯不上关系,因此,主动关注奖学金评定的学生不是很多。学生事前对各种奖学金评选标准不了解,让学生进行民主表决的态度不认真,影响同学们对奖学金评定结果的理解度和认可度,甚至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某些学生认为奖学金评选中存在“暗箱操作”。这样就丧失了奖学金评定的意义,没有较好地发挥出奖学金制度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奖学金信息的选择发送和学生对奖学金信息关注程度不够,影响奖学金公平、公开性的发挥。
(二)班级评审小组成员的推选。
奖学金评审一般要经过学生申请、班级初审、院(系)部门审核、学生处复核等多个环节。但实际上,真正承担起主要审核工作的往往是各班的评审小组。有些评审小组成员因为怕引发同学间的矛盾,损害与同学间的友谊,在评审过程中不敢如实评价同学,对有些同学自评、乱加分现象敢怒不敢言,或者平时关系较好的会出现包庇同学的现象。这些都影响奖学金公平性的发挥[2]。
(三)综合测评中附加分的问题。
大多数高校以综合测评成绩作为评选各类奖学金的基本依据。综合测评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品行表现、学业技能表现和综合拓展表现三个方面。每一方面都由基本分、附加分和扣分三部分累计构成。附加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评定过程中,它占据的分量不容忽视。有些高校附加分制度不够完善,项目设置不合理,類别太多、太杂,缺乏统一规范;再者,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参与活动的数量越来越多,学生为了加分而参加各种活动,助长了功利心理,有些同学加了分后从原来学习成绩排名十几变成综合测评成绩名列班级前列,成绩优秀的学生反而落后,很可能与奖学金失之交臂,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不少学生抱怨对认真学习的学生很不公平。
另外,每学年的综合测评是在下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的前两周内统计,每位同学在一张综合测评记录表上登记自己上一学年的任职情况、获奖情况、参加活动情况等,然后交到班里,由班主任和班级综合测评小组成员统一评定。此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学生的诚信,当测评结果出来后,学生反映存在的问题较多,对于学生填写的参加社团活动、学术讲座、志愿者活动等情况是否属实,无从核实,因此被一些学生钻了空子。
二、完善高校奖学金评选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奖学金宣传机制,提高广大同学对奖学金的关注度。
奖学金评选信息需通过各种途径发布出去,为广大学生知晓,并让每位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刻领会奖学金的所有信息,使学生自觉主动地用奖学金评定标准要求自己,促进自身发展,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奖学金信息的发布,包括奖学金评定的意义、参选对象、资格条件、评选项目、评选标准、评选程序、申诉程序等,还包括奖学金获奖学生信息的发布[3]。
(二)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奖学金评审过程中,使该项工作更公平、公正。
为确保奖学金评定过程的公平、公正,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参与,并成立专门小组,尤其是在班级评审小组中,除了要有班主任、学生干部外,还要有非学生干部同学。小组成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有成员对奖学金评定标准要熟悉,需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同学间具备较高的威信和认同度,在评审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奖学金项目的评定需在班集体大会上进行评议表决。评议表决时,参会人数不少于本班人数的五分之四,且必须得到四分之三以上参会人的通过。评审小组成员要集思广益,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奖学金制度更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能够得到同学们的接受和认可,更好地发挥奖学金制度的激励作用。
(三)加强学生心态建设,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奖学金。
奖学金对获奖者而言不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精神上的激励,是国家、社会对自身的认可,学校要让学生珍惜自己的荣誉和奖励,对国家、社会怀有感恩之心,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更多同学,在同学中真正起到带头作用。同时,教育获奖者正确使用奖学金。对于其他未获奖的同学来说,奖学金评定过程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回顾、自我评价、发现自身不足,是自我总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态度、生活秩序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要他们明白只要肯努力,人人都可以获得奖学金[4]。
(四)做好细致、严格的综合测评数据统计工作。
目前,有些高校一学年的综合测评数据统计工作放到下学年再统计,不仅统计工作量大,而且有些数据核实起来有难度。若将综合测评的数据统计工作改为每月一次,一学期四次,则得出来的数据比较及时、准确。系团总支学生会各部门将院系活动的参与情况及时汇总到指定部门,该部门负责保存相关活动信息,并将信息反馈给各班,班级综合测评小组成员每周将学生参加院系活动的情况做好详细记载,收集登记好同学们的加减分项目,在班级综合测评考核记录本上做好记录,然后每月统计一次月总分,将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及月总分先在班级公示,复查无误后本人签字,然后将签字后的统计表在系公示栏做一次全系公示。这样就将综合测评统计工作做到细致、严格,得出来的数据比较准确,并具有可复查性。
(五)合理设置附加分项目,严格控制加分幅度,完善附加分机制。
设置附加分是新世纪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必然举措,设置的内容要能够起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作用。高校人才培养不能忽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育人工作和社会需求导向不能脱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附加分项目应以大学生就业及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的标准为依据设置,如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水平、沟通与表达能力、学术能力及实践能力都尤为重要,应将其合理地列入测评内容,以评奖促进就业能力的提升。其次,附加分过多会削弱学习成绩的主导地位,对于不同加分项目,学校要根据学生完成的难易程度明确合理加分范围,以便评奖时操作。学校要控制好加分力度,在鼓励优秀学生的同时不影响专业学习的主导地位。
三、结语
高校设立奖学金能够激发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才干、积累经验,同时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竞争合作等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随着目前高校奖学金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高校应清晰地认识到奖学金制度对其教育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影响,因此,高校应与时俱进,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完善现有的奖学金体制,使奖学金的激励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让奖学金激励大学生就业,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做好准备,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德赢.中外奖学金制度的对比分析及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88-90.
[2]马佳全.从细节入手规范奖学金评选工作[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5):34-36.
[3]胡涛.浅谈高校奖学金评定模式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9):18-19.
[4]张志祥.高校奖学金激励作用发挥的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