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2014-10-20张娜
张娜
摘要:提问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艺术,也是一个创设问题、激发兴趣、引发思考的综合性过程。提问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能否创设有效的提问,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的技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关键词:提问的意义 策略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更多地采取情境化、问题式的方式,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开展。”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能充分体现数学教师的语言技能,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网络信息检索、分析归纳等方法,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探讨数学课堂中提问技巧的现状和归纳其主要特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巧妙的提问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在课堂上设置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可以让学生主动进入问题解决者的角色。一旦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就会促使他们想办法弄清问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就要及时得到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反馈信息。课堂提问是教师取得反馈信息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程度,并及时对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调整,从而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策略
合理巧妙的问题可以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求,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而学生自主探索的思维过程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1.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提问。教材的每一章节,都有其重难点。针对教材中的重点之处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加深学生对重点之处的理解。针对教材的难点之处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学生对新知识掌握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
2.依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提问。数学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已学的旧知识是要学的新知识的基础,而要学的新知识是所学旧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巧妙设计问题,促使学生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既能“温故”,又能“知新”。
3.抓住学生学习中容易产生困惑的地方设计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要学的新知识在理解上往往存在着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这种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又常常影响学生的正确思维,即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教师应针对学生容易产生困惑的地方设计恰当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困惑,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的提问
1.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思维程度。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要上好一节课,教师首先要备好课。而设计有效的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求教师在充分研读教材,了解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弄清学生的思维程度,熟悉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这样在设计问题时才能确定用什么样的语言、设计何种层次的问题,才能针对学生设计出有效的问题,有的放矢。
2.创造愉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引入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与要研究的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并把学生的思维一起带入新的问题情境中来。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3.提问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由于学生理解水平有限,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往往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时教师要及时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针对学习中的重难点,教师可以通过铺垫性、辅助性、探究性的提问,层层递进,步步探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处。有层次性和有针对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纵深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光虎,刘家林.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2000(7).
[2]周玲.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初探[J].学周刊,2011(1).
(责编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