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学新生学习方式的不适应看高中物理教学

2014-10-20张月明

教师·中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物理教学高中生

作者简介:张月明(1990—),女,汉族,辽宁锦州人,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摘要:进入大学阶段学习的大学新生,在学习上出现了困难和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新生学习方式上的不适应感,结合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教学特点,发现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衔接问题,通过改变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来改变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旨在减少其从高中进入大学的不适应感。

关键词:学习方式;物理教学;高中生;不适应

一、引言高中和大学的教学分别是夯实理论基础和深入研究的重要阶段。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高中的物理教学是大学的基础,大学的物理教学是高中的延伸,两个阶段相互协调,有机衔接,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在学习大学的物理内容时出现困难。梁昆淼先生早在1984年就提出,“刚入学的一年级大学生还保留了不少中学生的特点,不能立刻适应大学物理课程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大学新生学习方式上出现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捕捉到高中物理教学的问题与不足,直观且准确。

高中课改至今,许多学者研究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衔接问题,并给出了改进大学教学的措施来适应高中的教学特点。而很少有学者从整体上分析,改变高中教学方式,让高中教学去适应大学的特点,在高中教学中渗透大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大学的学习方式,从而减少衔接的不适应感。

二、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教学特点1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高中物理教师在高考的背景下,课堂上采用最直接、最迅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课堂由教师掌控,教师用最短的时间讲解知识后,余下时间通过大量做题、反复练习来巩固记忆,“题海战术”成为高中的代名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上完全依赖老师讲,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不善于主动思考问题,自主学习意识淡薄,课后仅限于完成作业,很少自己主动探究问题。

2大学物理教学的特点

大学物理教学有它独特之处。现代社会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越来越多的新知识涌进高等教育的课堂,高校为适应信息化社会,不得不加快上课的进度,加快传授知识的效率。物理学作为基础学科,内容重要,知识繁多。因此,大学物理课堂具有上课知识密度大、讲授节奏快的特点,课堂内容联系实际多,涉及科学前沿知识丰富。

三、大学新生的不适应感刚步入大学学习的新生,学习方式上还保留着高中的特点,通过访谈调查发现,他们在适应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刚进入大学课堂,学习难度上有一个大的跨度,知识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加深;高中的学习方式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学生们不知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课后不去复习,课上不记笔记,但凭课堂的时间去消化大量抽象的新知识,没有学习计划,不习惯于看课外书;上课跟不上、听不懂,遗留的问题不去解决,问题越积越多,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在学习态度方面,新生们进入大学学习阶段,潜意识认为可以放松下来,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表现出放松的学习态度。

四、改变高中生学习方式以减少大学学习的不适应感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物理概念的重要性,轻视了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题目大多是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应该将重心转移到讲解物理概念上来,使学生掌握概念的根本;教师还应考虑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比会做物理题目更重要。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习惯: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新知识自学的过程,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听课才会有重点,从而提高听课效率;课堂记笔记是对课堂遗留问题的备份,课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习;课后复习是对疑问的进一步思考研究,课后作业起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高中学生学习较被动,需要教师督促。教师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督促学生课前看书预习,将不懂的内容记下来,提交预习报告,课堂上记录未听懂的知识点,并定期检查,课后再布置作业督促学生复习。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高中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缺少自学意识,教师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的物理内容是由易到难的一个过渡,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教师上课讲。比如,高中必修一力学部分,第三章第一节是《力与重力》,这一节是力学内容的开始,相对简单,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了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测量方法等知识,而在高中课堂再去讲学过的知识,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很大的反感,心理上不重视,兴趣上不浓厚,上课效率就不高,教师也没有讲课的激情。因此,不如换一种教学方式,将本节课设为自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在课前布置自学任务,让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同学讲解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学习效果,将课堂交给学生,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自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小组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高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利用学生爱学、好学的劲头,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学生能力范围内的知识作为探究内容,让高中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他们未知的知识领域。以电势为例,电势是一个相对量,电势的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高中不涉及此内容,但此内容却是大学电磁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在讲到电场知识时,布置一个探究题目——“电势与零电势点选取的关系”,作为课外探究内容。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看课外参考书,搜集课外资料,筛选出与电势和零电势点的有关信息,教师组织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现他们各个小组探究得到的结果,同时给出指导意见,指出错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新知识,如何探究问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4注重物理概念的学习

物理教学离不开物理概念的学习。物理概念是形成物理思想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物理概念的讲解上,使学生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建构物理思想。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初步掌握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这样的能力基础上进入大学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大学的不适应感,为大学阶段的物理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国利,梁红,苏春艳.大学物理课程与中学物理课程有效衔接方式的研究〖=J〗.物理与工程,2012,22(01):56—58.

〖=2〗兰智高.“大学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述略〖=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9(02):31—33.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物理教学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