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自主构筑“新”课堂

2014-10-20高佐珠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被除数除数平均数

高佐珠

新课标指出:“学习不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合理的素材,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几年来,我根据学生特点,通过激趣、设疑、教法、引思、融情等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就如何用自主建构“新”课堂,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从趣入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乐学、求知欲是学好知识的第一前提,要使学生爱好学习,乐于主动学习,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上,我结合教材,努力创设兴趣情境,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在趣味中乐学。

(一)直观手段激趣

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形象有趣、直观易懂的东西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教学“元、角、分”这一课时,一上课教师就出示了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储蓄罐问学生:“这些叫什么?可以用来干什么?今天我们来和人民币交朋友,谁愿意?”一句短短的问话,正好掀起学生求知的浪花。学生一听都纷纷举手,要求参加到自主学习的队伍之中。

(二)谜语故事激趣

新奇的东西对低年级的学生更有吸引力,教师通过讲故事,以故事情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认识数字“8”时,教师先讲了一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故事情节感动了每个学生,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自主学习的道路。

二、从疑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思、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很多问不完的为什么,设置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疑问,诱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启发、诱导、破解疑问,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在设疑解疑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学习“商不变的性质”尝试如下:

师:凭你自己的感觉猜一猜在除法运算中可能会有哪些特性存在呢?

生1:被除数变大,除数不变,商会变大

生2:被除数变小,除数不变,商会变小。

生3: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小,商反而变大。

生4: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商反而变小。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猜想,很好!那么这些猜想是不是在除法运算中真的成立呢?有没有问题存在呢?还应经过验证才能确定,对于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猜想,你能通过思考一一加以验证吗?

当学生进行独立的验证、交流后,师:刚才验证的这几种情况,都是被除数和除数其中一个变化,另一个不变,商也变了的情况。那么,在除法运算中,还有没有新的情况呢?请你们大胆思考。

生1:可以被除数、除数都变大。

生2:可以被除数、除数都变小。

生3:可以一个变大,一个变小。

师:被除数、除数都有变化,你们认为商会怎么样?

生1:商可能会变大。

生2:商可能会变,也有可能不变。

师:到底有哪些可能呢?请你们自己探索。

……

这样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自己先猜一猜在除法运算中会有什么特性,然后经过独立验证,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留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事实说明,学生确实有这个能力去自主探究,而且学生思维的切入点很多。正因为变为了探究性的学习,才使学生感受到、体验到“商不变的性质”只是除法运算中的一个特性。因此,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疑问之花”在数学课堂处处开放,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位置。

三、从法入手,扶助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解决疑问,而且要引导学生能动地自主思考所列出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探究,只要方法得当,学生就能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进入信息时代,学生的大脑中通过各种渠道储藏了大量的信息,有的成为他们的经验。他们在学习时,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经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如我在教求平均数这一节的例2:“用4个同学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正当我按设计的教案引导学生探讨怎样求时,有个学生说:“老师,不用这么麻烦地求,我一猜就知道答案是4厘米。”

我很惊诧:“你是怎么求的?”

该生答:“这道题有6、5、3、2这四个数,就是没有4,而4又是中间的一个数,4肯定是它们的平均数。”

我又问:“你又是怎么知道中间数是平均数呢?”

生答:“我经常看电视上的比赛,评委打分时都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中间的分再算成平均分,如果3位评委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那么中间的就是平均分。”我和学生为他的想法鼓掌。

这时我没有按预先设计的思路教学,而是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几个数中,有一个数的大小处在它们中间的就是它们的平均数?”

学生讨论积极,热情高,最后得出:几个连续数中(奇数个数),处于中间的那个数是它们的平均数。并让学生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用割补法)最后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四、从思入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想问题,肯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推动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学习新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让学生先用纸条做一个长方形纸框。然后问做这个纸框要用几根多长的纸条。再让学生“想”相对的两根纸条长短怎样?所有纸条的长度总和怎样计算?计算纸条长度总和有几种方法?最后比较哪一种方法简单。这一系列问题,迫使学生生活在“思”的海洋中,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借助动手、动脑、动口积极思维,从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五、从情入手,达到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信息的交流,不仅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变被动学为主动学。重视情感交流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情为桥梁,学生望师可亲,学生爱教师,就会“爱屋及乌”喜欢这门课,增强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如,复习1—5的认识时:

师:“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看!我这里有一个箱子,箱子里有很多我给小朋友的礼物,可是老师忘了打开箱子的密码,只记得它们在排队的队伍中是这样4个数:(电脑显示)2前面1个数;2后面1个数;4后面1个数;5前面1个数。同学们你们能帮老师想想,打开这个箱子吗?现在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把这4个数找出来吧!

生:1、3、5、4

师:你怎么想的?(学生各抒己见)

师:谢谢你们!现在小朋友们都来领礼物吧!今天你们真棒!我真为你们高兴!

这样教师就从感情上俘虏了学生,本节课既完成学习任务又和学生交了朋友,使每个学生都深深体会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感情上的信赖。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激趣、设疑、教法、引思、融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只要认真研究,加以运用,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朝前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自主构筑“新”课堂,那么数学学习就会充满着迷人的美丽和快乐。

(责编 金 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被除数除数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被除数可能是几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余数比除数小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