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有效教学,优化认知负荷结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策略

2014-10-20郑秀伟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负荷思维能力

郑秀伟

一、关注教学设计,降低固有认知负荷,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固有认知负荷源于认知任务本身。对学生来说,如果面临学习的内容难度和信息量太大,需要同时处理的过程和反应的能力就可能超过他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任务学习的失败归结于不足够的注意分配和相对高或过多的认知负荷。因此,最低限度的必要内容和必要学习时间,决定了学生最佳学习负荷量。

(一)合理安排任务量,确定最佳学习负荷量

分析学生头脑中到底能处理多少知识,给学生呈现的信息链该是多少,这些内容都应是备课中要关注的。在现行每节课45分钟的体制下,小学语文课时结构大体可安排为:“先学”和“后教”控制在30分钟以内,而当堂训练不宜少于15分钟。其中“先学”和“后教”两个环节里其中完全由教师单向讲授的时间宜15分钟以内,而其余时间则用于迅速简明地揭示教学目标和学生独立自学、相互讨论、质疑发问、回答教师提问及师生交流等。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课堂结构及任务量的安排不能僵化死套,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顺乎学情,以最佳负荷量为核心,按照讲求实效的原则灵活安排,依照学生的疑难多少来确定任务量的多少。

(二)合理安排材料顺序,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影响学生的记忆效果,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这个现象叫作首因效应;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先前获得的信息影响大,这个现象就叫近因效应。因此,整个课堂可以分成第一高效期—低沉期—第二高效期,所以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

课堂教学要开好头,可以充分地利用好语言、环境、媒体、相关材料等设计好教学引入,吸引住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当然,避免课程开始时讲述无关信息,避免收发作业等和课堂目标无关的信息的产生。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上课伊始的前五分钟,用师生共析的方式进行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梳理、归纳的回忆,注重两节课知识之间的连结及衔接性,教师上着舒服,使得新学知识尽可能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施,效果较好。

在进入低沉期的时候,把这段时间交给学生是最好的选择,此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或者讨论等。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感受、思考、内化所学内容,此段时期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应对变化的能力”的关键期。

在课要结束时,学生会进入到第二次高效期,此时要把重点、难点的知识巧妙地进行归纳、分类、整理、总结,加强学生的学习记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关键期。

当教师能清晰地考虑突破重难点的教学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有了以上的两种意识并付诸实施,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益。

二、调整教学方式,降低附加认知负荷,实施有效教学

附加认知负荷通常为无效负荷,是由于不恰当的教学设计导致与认知加工过程没有直接关联的活动,而施加给工作记忆的负荷。无效负荷主要源于认知任务的设计和呈现不当、与实际教学无关的活动。

(一)诱导积极情绪

教师拥有正确的学生观,接纳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差异当成是一种资源,并时刻诱导学生的积极情绪,是降低附加认知负荷的根本。众所周知,长期奉献给没有产生预期回报的事儿,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及人际关系,会带来疲劳和挫折感,会使人想象力、创作力下降,思维枯竭、倦怠。课堂效率的短期的迅速提高往往可以归因于学生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发生的变化。

另外,在对课堂突发情况的处理上,采取“适度忽略与善用机智”的策略,化解与教学无关的意外事件,这些策略都可以降低无效认知负荷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

(二)变换呈现形式

对初学者,与其让他们读一大段文字,不如给他们一个比较简要的概要或者用多媒体的方法能让他们更快达到学习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变换呈现形式,强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视觉听觉的立体冲击,从而引起情感共鸣,对一篇新课文的教学来说尤为重要,形式新颖多样的情境渲染,经常变换的课堂组织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提问”质量,增加生成认知负荷,实施有效教学

生成认知负荷属于有效认知负荷,是工作记忆对认知任务进行实质性认知操作而承受的负荷,主要源于学习者本身对认知任务的有效认知。

教师在“提问”的设计,没有发挥“提问”的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过易或根本没有提出问题,则无助于有效认知负荷的生成。对提出的“问题”好坏的评价有很多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个人认为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教师的提问还要拓宽思维容量,能够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识记能力的培养环节,不是机械化的训练,而是通过问题串、批阅、引导让学生产生自我的判断和识别,教学目标在问题串里。以识字教学为例,我将学生容易记错的字进行统计,将本班学生在本课绳子教学中出现的错字按频率高低进行统计,在出错的地方加以区分,在通过相关字理知识进行引导。以易错字“战”为例,我将三个正确字和少了一撇的“站”放在一起,然后用用三个问题,引发学困生思考:1.四个字中哪个是错别字?2.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是什么?3.为什么会写错?然后引入相关字理故事,少的一撇就像是战士的刀,不带刀的战士还能算是战士吗?上了战场不就是送死吗?学困生在问题串的引导下,经历先对事实进行感知,再进行必要的推理等思维活动,最后则是发散思维方式解决以主题范围内的定向问题。此三个问题能很好地开拓学生的思路,形成有效的经验,使学生的思维训练落到实处。问题串“化教师的讲解于无形”,使学生真正经历了较高层次学习活动。因此,问题串的设置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而之后引入字理的拓展性讲解则是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点睛之笔,有效地使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得以提升,长期以往,会逐步提升学生“质疑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及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责编 田彩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负荷思维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防止过负荷时距离保护误动新判据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
负荷跟踪运行下反应堆一回路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