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把握哪些方面
2014-10-20张哲
张哲
摘要:《科学》学科是师生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维,学会实践,学会创造,使综合素质得到最优发展。那么,我认为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做到具有科学性。这样,小学的科学课程才能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关键字:实验教学 培养 科学素养
近些年来,我省都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喜欢体验科学学习的过程。这是培养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所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使他们学会观察、思考、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升入中学学好物理、生物打下良好基础。
一、培养学生素养需要注意的方面
既然要培养学生的素养,那我们就应该把握在以下几处。
1.教师应该把握教材,让学生学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体。
3.以探究为核心,以价值取向为根本。
4.实验器材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课堂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
二、在实验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1.在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特别喜欢动手实验,虽然这种动手一开始并不是有成效的,但我们应该让学生动手,鼓励学生动手,激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参与的过程中,要让他们的动手操作和思维紧密地联系起来。
2.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探究实验问题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真正的探究不是教师帮学生设定好实验的步骤,牵引着学生的思维,而是要求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能自主探究。但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往往面对一个问题会提出多种假设,这就出现了不肯钻研,满足于一知半解,虽然积极性很高,但因思维偏离方向而出现准确率较低的现象。怎样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探究。
3.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多说多思考,体现生本教育。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同时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其尊重事实的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探究本身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探索活动,只要他们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过程就可以了,对其结果的汇报并不是很重要。因此,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尊重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来的事实,鼓励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和认知,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究、创新。
总之,科学学科必须注重把握以上内容,必须具有科学性,让学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喜欢探究,这就是教师最大的成功和喜悦的心情。说白了,也就是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科学头脑。但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培养。
三、案例
接下来,我结合我的教学实例来谈谈,这节课是《环境与我们》中的一课。我对本课中的一个问题进行了提问,学生之间能充分利用时间积极地探讨和交流,虽然这节课没有实验教学,但是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价值观。
我讲的这节课的题目是《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开始时,介绍一下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学生也能积极地把问题回答出来,而且非常正确。体现出学生还是懂得一些环境问题的。后来我讲的世界储水量占淡水量百分比的时候,他们听得非常认真。在这里我提供了一些准确的数据,这也体现出科学课要注重的科学性。
在这一课中,学生们有的通过想象,有的通过幻想,有的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说出很多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办法。主要是以教育学生为主,教育他们如何保护环境问题。虽然没有实验,但是通过多媒体的利用,学生不仅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学生的积极参与还对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节课说明什么问题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科学的、严谨的,不能像其他学科随便说说的。
实验教学中不仅要把握以上环节,还应该注重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我们也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讲课后一定要学会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进步。
2.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
3.要看到、学到优秀教师的优点,弥补自身存在的问题。
4.抓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5.在课堂上,教师少说,学生多说,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自主探究。
总之,实验教学要把握的东西有很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并形成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科学情感。这样,科学教师才能有效地培养出学生的科学素养。
(责编 金 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