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经肉跳

2014-10-20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神性大病当代艺术

由华的艺术(大连)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出品“心经肉跳”童振刚艺术巡回展首站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盛大开幕,到场佳宾五佰余人来自上海、北京及各地学者藏家及艺术界的大佬们,就童振刚独特的创作艺术本体的学术意义展开研讨,在今日中国异彩纷呈的当代艺术生态中,童振刚始终是一个我们无法忽视的名字—他不仅是当下极少能够全面掌握、其创作更是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的分野,在极具丰富性与张力的视觉呈现中以过人的智慧融汇古今、中西,自成一体,从而成为中国当代艺术颇具代表意义的重要个案,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史意义。

在近年的创作中,《心经》系列是无疑童振刚最具代表性作品。从2011年大病以后童振刚开始书写《心经》,并创造性地以画入书法,将字、画、像,即书法、 绘画、造像融为自然和谐的一体。《心经》或者佛经的“经”,自从梵文转译为中文后其“神性”与“信仰”的一面被不断强化,而其原旨中对于“不断实践”或曰“加持”的训诫却被逐渐弱化和淡忘。于童振刚而言,《心经》乃是对于实践的神性指导,而“创作—书写”的过程即是一种加持,一种根植于日常经验,在无休 止的重复往来中,磨练智慧与心性的不断修行。创作过程本身亦可视为“一根线”,穿起一系列的短语和句子,通过无数遍的诵读而摆脱真实语言意义的束缚,最终达到“空”的境界。

此次巡展以“心经肉跳”为题—“心经”关乎创作方式(书写)有关,而“肉跳”则关乎欲望以及对于欲望的超脱。在《心经》系列中,童振刚强调了书写性和密集的网状构成方式,在画面中找到了一种结构感,让作为纯粹文本的《心经》具有了画面的感觉。在写经画经,从“心经”到“肉跳”,从诱惑到享受“空”的过程,童振刚用这种方式来不断加持,既是身体大病以后的身心回归,更是一种幽玄的艺术境界,展现了艺术家对于心灵的皈依以及对于视觉意义的深刻理解。

10月10日第二站北京今日美术馆一号馆大厅“心经肉跳”等着您,别错过静心养眼的时刻。

猜你喜欢

神性大病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看得懂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自然神性辉光下的凹村世界——雍措散文集《凹村》解读
春·遇见
大病预防先调湿热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煮饭时加了点它 就能防治5大病
大病医保 重细节保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