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14-10-20杨艳萍郭建红刘清华李夏青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太原030001通讯作者
杨艳萍,周 鑫,刘 福,牛 利,郭建红,刘清华,王 锋,张 杨,李夏青 (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太原 030001; 通讯作者)
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病理生理学课程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为标尺,用来衡量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模式存在多种问题,比如考试时间过于集中、考试题型不均一、考试形式单一等。
1 病理生理学考核模式改革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要
本校本硕班病理生理学课程的理论学习为54学时,实验学习为22学时,几乎贯穿整个学期,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仅仅是学期末那2个小时的闭卷理论考试成绩。也就是说学生只要死记硬背教材上的知识点,考试及格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很显然,这样的考核制度不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更不能公平、全面地评价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期末理论考试的试题中客观性试题所占比例较大,而综合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分值较少,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及综合运用能力。考试成绩优良的学生未必就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传统的考核模式虽然具有简便、易行、易于量化等优点,但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难以考查,难以适应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要求[1]。
2 病理生理学考核模式改革的尝试
针对目前病理生理学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2009级、2010级本硕班的课程考核为试点,对考核模式进行了初步改革。即采取“平时理论知识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核+实验课知识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考核贯穿平时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2.1 平时理论知识考核 采取考核与教学过程同步进行的方法,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进行考核,这部分内容分为读书笔记和课堂测试两方面,共占总成绩的5%。
由于考核模式改革伴随教学改革同时进行,因此在教师授课之前,先要求学生进行课前小组讨论学习,并书写读书笔记并提出问题。另外,课前10分钟左右进行课堂测试,形式灵活。授课教师可根据自己情况设定题目类型及数量。通过读书笔记和课堂测试,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自学的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疑点和问题,不断调整课堂授课的侧重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实验课知识考核 包括实习报告和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核,共占总成绩的5%。通过以上考核教师可以考查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对实验课相关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以及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具体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因为资源有限,实验课动手的机会不均等,所以暂未引入操作技能的考试。
2.3 期末理论考核 此项占总成绩的90%。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考试的题目以综合性、思考性、灵活性和联系实践的问题为主,减少死记硬背的客观题目所占的比例,增加主观题目的比例。另外,题量较大,覆盖面广。对学生的考核不仅限于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是围绕某一问题的若干方面来进行,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2]。
3 改革的效果
为掌握本硕学生对考核模式改革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笔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81份,收回81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病理生理学考核模式改革的调查结果 人(%)
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学生中7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改革,而且59.3%的学生认为此模式优于传统模式。充分表明了考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有利于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以往,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本章内容一无所知,所以上课时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而现在,通过书写读书笔记和课堂测试,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不仅可以初步掌握本章的内容,找出疑点和问题,也可以发现自己看书的缺陷及遗漏。这样上课时才能有重点的听讲,强化了听课环节。与此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写作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培养,利于逻辑系统性与创新思维的形成,达到较佳的学习效果。代课教师通过学生的读书笔记及课堂测试的成绩,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调整授课时间的分配。简化容易理解的授课内容,比如疾病的原因、分类、防治等内容;而重点讲解难以理解的内容,比如疾病的发病机制、对机体的影响等内容。而对于学生多次提出的难点更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这样,才能有效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3.2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等院校的考试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应该成为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病理生理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平时理论考试这个“指挥棒”引导学生,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将学习过程体现在最终考核中。从表1可以看出65.4%的学生认为此模式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由于阶段性理论知识考核在总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多数学生重视平时成绩,从病理生理学学习之初就认真努力,能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而课堂测试的好成绩又反过来鼓励其更加努力学习,也更加喜欢病生这门课程。少数学生起初不够重视过程学习和平时成绩,只重视期末成绩。因此学习不够努力,课堂测试时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较好的回答,但在成绩压力和老师的激励面前,及时改变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日后好的成绩奠定了基础。因此,考核模式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训练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设定2007级、2008级本硕学生为对照组,与本次试验对象2009级、2010级(实验组)学生的病理生理学成绩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对照组及格率97.06%,平均成绩为 76.64分;实验组及格率99.43%,平均成绩为80.00分。实验组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出3.36分,P<0.01,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分布无明显区间差异性,约23%的学生成绩分布于60-70分之间,约29%的学生成绩分布于70-80分之间,约32%的学生成绩分布于80-90分之间。而实验组约49%的学生成绩分布于80-90分之间。这说明考核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绩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
3.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将来大多数学生都会成为临床医生,需要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是教材上怎样写,考试就怎样考。改革前在阅卷时教师发现学生的答案中很多都是照搬书中内容。此时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教材上的文字,就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最终学生无法将课本知识和临床病例联系起来。
现在,在学习过程中不只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还要培养和锻炼各种能力。例如通过书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学生获取、阅读和分析相关知识的能力。期末理论试题中我们少用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题目,多出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想象,促进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现行的考核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把握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体现病理生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72.9%的学生认为此模式有利于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
4 面临的问题
当然,要进行考核模式的彻底改革,我们还面临很多的问题。比如,现行考核模式已被广大的师生所熟悉,教师们从教多年习惯了学期末集中阅卷登分,学生们更是习惯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期末考试制度。改为“阶段性理论知识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核+实验课知识考核”的考核模式后,必然会增大教师们的出题、批改、答疑、备课的工作量。对于以学术地位为最高追求的教师来说,探索、改革考试模式无疑是一件付出大而收益小的事情。因此,考核模式的彻底改革具有长期性,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病理生理学考核模式的改革必须立足于加强和改进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必须有利于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最终目的是通过考试方法的改革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贯彻科学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1]杨艳萍,李夏青,许瑞玲,等.病理生理学考试改革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76 -478.
[2]郑中华,王柳行.高校医学考试方法及管理制度的改革初探[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33(6):420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