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探析

2014-10-20米蓉

文教资料 2014年16期
关键词:实词虚词文言

米蓉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江苏 昆山 215300)

提高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探析

米蓉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江苏 昆山 215300)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如何让学生自己走进文言世界,聆听古人心声,是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作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历,认为可以从“激发学生的文言阅读兴趣”、“掌握必备的文言基础知识”、“确立清晰的自主学习目标”等方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兴趣 储备知识 确立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倡导之下,传统的教学体制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今学生,我们不能再打着“自主学习”的旗号来施行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对处于改革创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让学生走进文言世界,聆听古人心声,是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激发学生的文言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010年江苏考生王云飞的文言文作文《绿色生活》获得满分,引起社会不同文化阶层读者的关注。对于《绿色生活》一文,专家教授说,此文莫测高深,就连古汉语的教授都得拿着《康熙字典》查阅才能读懂,此生可以破格读研了。在2014届高三学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便给学生展示了王云飞的骈体古文《绿色生活》。“哇,还能用文言文写作文啊?”,“我们都读不懂啊!”,“真是厉害,我一直最怕文言文了。”,从学生的纷纷议论中,我看到了他们的惊羡、钦佩,也听到了学生对文言文一贯畏惧、抵触的心声。当学生的讨论渐趋平静,我笑着说:“同学们,文言文部分在高考语文中是最能给我们惊喜的。”“难道我们也要用文言文写作文吗?”“当然不是,我们并不提倡用文言写作,毕竟这个考生的文言功力是我们难以望其项背的。”“那还有什么惊喜呢?”“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部分最易得分,只要大家平时有这个兴趣,有学好文言文的想法,提升的空间很大。”学生从一开始的步步追问,好奇怀疑,到此时的鸦雀无声,专注凝神,我相信,学生对分数的渴望,怎能不激发出自己学习的热情呢?

其实,学生对文言文的惧怕,并非与生俱来;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也并非无计可施。只有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我们才可以为学生的文言学习打开一扇窗,我们才有机会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二、掌握必备的文言基础知识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于是,一些教师开始视“讲授”为“满堂灌输”,视“练习”为“死记硬背”。一些教师对“自主学习”的真谛不甚理解,“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而独立性的前提是我“能”学、我“会”学,即学生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文言知识功底,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1.虚词——重要句式的“暗号”

读懂文言句式,虚词是关键。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抓住一些充当特殊句式暗号的虚词,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学生便可以自己解决某些结构复杂的句式。

例:(1)何陋之有?(《陋室铭》)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马之千里者(《马说》)

在前两句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提宾标志;而在后两句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先找到虚词“之”,并联系平时所学的特殊句式的文言知识点,就能在调整好句子语序的前提下完成句子的翻译。

例:(5)“无以”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在这两个例句中,我们会发现由虚词牵引出了平时熟记的句式结构,记住这些后,学生就能确立整个句式框架,对理解整个句意有很大的作用。

2.实词——文言文的主体

“虚词通其气,实词主其义”。文言实词是文言文的主体,因此,正确把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就成了学生能否自己解读文言文的关键。实词数量多、变化多,为了能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我们更要积极主动地提高学生在语境中“巧妙析实词”的意识。

(1)语法分析法

根据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判断词性,理解含义,分析实词的活用。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例:

“齐人追亡逐北”句中“北”字作“逐”的宾语,是名词,译为“败北的军队”。

“晋军函陵”句中没有动词,在三个名词中,只能由“军”活用为动词,其他两个充当主语和宾语,“军”译为“驻军”。

(2)结构对应法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等。所以,处在对应位置上的词语,意思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由此可以进行推断。

例: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

此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为地方,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此为同义对应。

(3)语境推断法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如下例的翻译应选择B。

例:齐武成帝子琅琊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4)通假代入法

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此处“知”通“智”。

(5)字形推断法

汉字大部分为形声字,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可以从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中的“信”,这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文言自主学习能力,除了加大对一些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的识记之外,更需要掌握巧妙分析实词的技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传统的满堂灌输为切实有效的自主学习。

三、确立清晰的自主学习目标

在自主学习阶段,具备了相关的知识体系并不代表可以成功地进行自主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其有针对性地学习,避免杂乱无章、毫无条理的阅读,自主不等于自由。我们可以把阅读的过程定位于:阅读标题、作者写作背景、文章主要内容、涉及相关史实、文言语法现象、文章写作特点等。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根据这六项内容边读边思考。文言语法知识能帮助学生解决字词句理解障碍,作者的身世经历等更能使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而文中所涉及的相关史实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文言语法要点,有序合理地对文章内容进行解读。在确立了清晰的自主学习目标后,学生更能够轻松地感受古人那份精湛的文字魅力。

人生有涯,而学无涯。我们对于更科学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究,又何尝不是如此?心得有限,但愿可以让行走在这片荒凉戈壁上的学生们,找寻到其中的甘泉,滋润贫瘠的语文心田。

猜你喜欢

实词虚词文言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虚词功能的羡余及其修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