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条暗流:抽象架构

2014-10-20沙伟臣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艺术史观者分区

沙伟臣

“抽 象”对于我来说并不与“具 象”相对立,我不会把一件作品简单地看作是“抽象的”或是“具象的”。我把“抽象”看作一种品质或者一种“架构”,抽象架构的概念就是强调它存在于所有形式、媒介、流派的艺术中,贯穿整个艺术史,艺术上抽象架构是正经的干货。依我看,不管具象或者写实与否,抽象架构都暗藏在画面中,并且是艺术中最艺术的部分,传达艺术精神的部分,艺术家的精神境界如何完全可以通过抽象架构来体现,而且是一条古往今来,经久不衰的铁律。

纵观具象写实绘画的历史,所谓的一流大师和二流画家的明显分别就是对画面抽象架构的追求,而绝非对细节的刻画。一流大师对技术的追求都是适度的,二流画家的技术则总是过剩;一流大师的抽象架构总是复杂且严格谨慎的,二流画家的抽象架构却是简单随意且松懈的。面对博物馆里的一幅幅杰作,我不止一次地感叹在那层层金色罩染出的诱人肉体之下,抽象架构才是画家的精神之花,以往我受到美术教育中,抽象架构被提及的少之又少,提到的最多的都是怎么画一个头部,怎么画一张半身像,如何画好人体,但是很少有人讨论如何建构一幅在抽象架构用心的画面,这么核心的内容为什么大家都视而不见呢?或者把抽象架构简单的理解成构图,构图也理解得过于表面。纵观绘画史也时常会发现有很多不同时期的写实的、具象的、抽象的绘画,也还有可能是应用相似抽象架构的,可见抽象架构的影响是深远的,抽象架构在不同时期可能叫法不一,但绝对由来已久。

抽象架构具体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次先说两个。

视觉引导:一张好画是画家精心设计好的局,引着观者的眼睛移步换景似得在画面里游览。让观者首先看到画面的全貌,接着就要让视线按照制定好的路径游走和流动。视觉引导的工作其实是画家的基本功,以画面色块深浅、线条方向、强弱对比、空间纵深为元素,布局出视觉的幻象。引导路线的过程是有节奏起伏的,视觉引导的体验决定了一幅画的高度。主动而有意识地控制观者的视觉路径是一流大师级作品具备的必须素质!大师级的作品让这一过程产生音乐性的节奏感。从技术上讲,好的视觉引导会揭示画面的主题;形而上地说,艺术家用设计好的路径带观者穿过画中物质到达抽象的精神性,这才是艺术本身。

构图分区:这是抽象架构这一系统工程的开始,为了不让画面陷入均匀、平淡、无趣,每一幅画都是要先分区的。在抽象架构中画面分区的重要,是因为有了分区才有机会区别对待,画面的分区分到精妙,才会让画面更具戏剧性的冲突,层次丰富,自然的绽放异彩。

抽象架构是看一个画家对构图和画面布局有多在意,细致的处理画面关系是绘画的本质,一流大师们的作品里都有这方面的追求,乔托之后的写实大师们无不具备这一点,只是每个个例的施展程度不同。

视觉引导和构图分区都能具体的揭示画家的技术手段,这些也正是私人艺术史的意义,让创作者介入艺术史,更能接近本质的艺术语言。

猜你喜欢

艺术史观者分区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端午节观龙舟赛
纸的艺术史
毛扎扎艺术史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浪莎 分区而治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基于SAGA聚类分析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