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京×亢世新:人长了眼睛就一定能看清这个世界吗?

2014-10-20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观者商业动画

仅仅用艺术史和学院学习到的知识,当代艺术里的许多“绘画”超越了边界,被模糊的边界又被那些逐渐重复的方法外延建构起来,等待着再次被越过。发生了的艺术不断给人很多规训和审美价值,可以依照着这些条框走下去,也可以逆行。平面之间,绘画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可能,从方法、从文化、从观念……

我是从青年100的评选里认识亢世新的,他的绘画有点儿特别(几乎看不出学院的教育成果),方法有点儿像过去年代的连环画;内容又是魔幻奇异,像是男孩子时期的碎碎念。年轻一代和现实的交集越来越少,这是个事实,在创作还没透支经验和才华之前,完全可以发展出一个广大的世界,大得没边。

向:最近做的几个作品碰巧都是绘画的,对我来说,始终有个重复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绘画一直存在?正像你说的,绘画有这么久的历史,已经几乎没路可走了,可它还存在,而且是永远有一大批坚持着绘画的本体价值而画着的人,绘画意味着和其它方式不同,就是平面上的东西,语言上却有无限的可能(仿佛),对你来说你“坚持”绘画吗?

亢:绘画为什么会一直存在,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我觉得一方面,是人们还是需要绘画,绘画对艺术家来说可能是一个“文以载道”式的工具,但如果想的更广泛一点,绘画的用途可不止这一点,需要绘画的人包括艺术家与非艺术家。另一方面,我们先试着把目光从艺术圈挪开,想想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会画画或喜欢画画的人,这些人不是为了考美术学院,不是为了做艺术家,即便很多读了设计专业的人依旧很向往拿着颜料画画,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对绘画的兴趣为什么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或历史的演变而消失,反而一直念念不忘?我觉得绘画可能是人类的一种天性,这是自古以来很难消失的一种文化基因—有的人只是单纯的想把一些东西画出来。依此来想,很多艺术家,也许他们和我一样知道绘画的种种问题,但依旧选择绘画作为他们的表现手段,这最初可能是一种直觉式的选择。人对于自己的“喜欢”是很难回避的。可能对于绘画者来说,明白未来希望渺茫不是目的,试着找出新的可能才是目标。所以很多人还在画着。

对我自己来说,绘画现在只是一个我用起来比较顺手的工具,我似乎也从绘画中找到了一点我想要的东西,但说到底,绘画只是我表达的一种工具,我希望它为我服务。如果有一天我找到了更合适的工具,我也会选择别的创作方式。

向:你的作品还可以做成动画,是么?你对文学感兴趣,意味着你可以编造故事,你的作品里明显有文本的背景,从题目到内容都不是简单的图式那么明确,为什么不做动画呢?

亢:动画我也考虑过,简单来说,没有合适的“剧本”—这个“故事”我还没考虑好。其实我觉得我绘画中的“故事”与动画中的“故事”是不一样的,我的绘画可能不完全相当于动画中的一帧,我的绘画可能更像一整部动画,它的故事需要绘画、题目、我的讲述与观者的反应等多方面来完成。绘画毕竟是“一个平面”,我想要的动画可能是我绘画的“拉长”,里面有时间、更长更完整的叙事、叙事中的细节、更长的起承转折等等,这些方面我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契机考虑。如果有一天我找到了,应该会做动画。

向:你说你不喜欢叙事太直接,但你明显对叙事性非常感兴趣,甚至会把你的作品和所谓的“插画”类型挂钩(克里姆特其实也和当时一种书籍插画有很大关系),现在的艺术当然从任何形式里来都可以说得通,但你的叙事性的来源在哪里?文学?反艺术里的观念性?叙事是你绘画里的重点吗?

亢:我希望的叙事,不是一个单一维度的线性的叙事。不希望老老实实的讲一个故事,讲完你知道是什么事就完了,比如我讲一段小兵张嘎……我希望我能给观者说一件事,这件事你似乎应该知道,但或许我的表述会让你能从中得到更多的遐想。我所理解的“插画”可能维度更少一点,这样传递给观者我想说的话也比较少。

叙事的来源,可能不单是文学。可能是中国人的一种共识吧,说文化可能有点自吹自擂,比如我说“棋子与炮灰”“茶馆与风言风语”……当我说出这些来,你可能不一定能一下完全能明白我全部的意思,但一般的中国人可能都会大致知道我说的是哪方面的意思,这种模糊就是我想要的契机,我可以把我想说的放进去,同时观者也可会加进他自己的反应,这样产生更多样的阅读体验。(我试验过,我说那两点很多老外不知道,没有反应,中国人一听就有反应)

叙事不是重点,叙事是一个方法和契机,我要说的话才是重点。

向:叙事肯定是个方法,曾经在观念主义里被拒绝的一种方法,但从来没有死去过,因为叙事和更普遍的文学、讲故事的方法更有关系,更接近人的习惯,和我们的传统有更深切的关联。视觉创作并不是最擅长的叙事方式,但自古有之,你的叙事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亢:视觉创作的确不擅长叙事,但视觉符号有时可以让文本更直白易懂,视觉有相对于文字与讲述的优势,连环画在传播力上就远胜于小说与口耳相传。

我觉得我的特别之处可能是不像宣传画一样的那样叙事,我觉得那是一维而且线性的,那种方法更多的是用图像去解释问题,像看图说话一样。我的叙事,我希望在说明一件事情的同时再加入我要说的其他话,而且我不想止步于仅把事情说完说清楚这么简单,绘画不能单纯的为叙事服务,不能成为“图示”。

向:因为上面几个问题里的原因,你的画不那么直接地好理解—因为需要知道故事,光看你的标题都觉得需要有点文本知识,这种解读作品中的错位你怎么理解?你需要大家读懂你的作品吗?

亢:我不觉得有什么错位,也可能是因为我是作者。阅读的障碍有时候是一种乐趣,就像成年人读幼儿园小朋友的书会觉得索然无味,猜出一个谜语会觉得很高兴。作为一个绘画者,当然希望观者读懂我的作品,但我的绘画是从我的世界中出来的产品,别人阅读起来有一定障碍是必然的。同时我不希望给观者唯一的或简单的答案,我希望的阅读体验不像听完小兵张嘎那样只是知道了,之后一点回想都没有。不过,一般的观众在我讲述完作品之后都能明白我的意思。

向:语言的角度,有几点比较吸引我,你说的老老实实勾线平涂,其实是种方法,学院不教但从中外美术史都能找到;还有构图,你的构图非常吸引人,我很好奇你如何解构你的构图?还有就是人物造型,有些简直像不大会画的人画的,但也似乎构成一种语言,可以一一解释下吗?

亢:学院不教平涂勾线,这可能是学院的问题,这其中的原因我也很难说。我曾经也苦恼为什么美术史中有这种方法,我用却就不行。这其中的事不好说。我觉得有的时候可能直觉和“我喜欢”是压抑不住的吧。

构图—我自己觉得还好吧,没什么奇怪的,只是更多的画面不是在一个传统的三维空间里。我自己觉得这样的构图方法更能让我更清楚的表达,所以我就用了,这没什么。比如在古代,帝王总是要画的大一点,如果按现实主义的逻辑来看这是很奇怪的,但如果作者的想法就是要表达帝王比一般人伟大呢,那这种方法就很OK啊,那如果你要表达帝王的伟大,为什么不能用这种方法啊,(当然现实主义有它自己表达伟大的方法)。绘画纵有很多劣势,但“造假”这方面确实是很好用的—在绘画中可以不考虑重力、不考虑空间、不考虑这玩意现实中能不能成立,在绘画中你不考虑这些问题也一样能画的出。只要有益于表达,一切方法都可以用,既然能用为什么不用,当然前提,我已抛弃现实主义了。构图或人物形象有时候是一种直觉,顺手画到那,我觉得可以就那样画了。有的时候人物的形象如果太写实,我觉得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想法,比如我要表达一个人即蠢笨又充满猥琐和狐疑的形象,用文学表达可能需要很长的文字才能表达清楚这几个形容词。但绘画只能靠一个形象,若用一个写实的形象就更难完全表达,也很难表达这三个形容词加在一起给观者所带来的心理感受。同时一个具体的形象也会破坏我经营的那个轻盈的我理想中的世界。比如我之前有的人物形象没有眼睛(如《借尸还魂之棋子炮灰记》),我除了要表达那些前赴后继的人们,还要说一个想法—人长了眼睛就能看清楚这个世界吗?所以那些形象才会没有眼睛。

我希望让一个形象背负我多方面的表达。

向:你觉得个人化、原创这些概念重要吗?你觉得自己的作品里有哪些部分是完全靠自己建构起来的?

亢:我觉得个人化与原创对艺术创作来说很重要。现在的艺术应该是自我表达的产物,从每个艺术家脑中与笔下所产出的都理所应当的是充满个人印记的。但原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原创,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学习与借鉴。

我觉得我自己构建了很多部分,比如叙事的方式,构图,还有对人物形象的改造。这些都是这几年随着我的实践与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语言。

向:其实我对你作品的题目特别感兴趣,像是古代章回小说的题目,可这里面究竟是什么呢?

亢:我一直觉得题目应该是作品的一部分,我希望我作品的题目不仅是对作品的一种总结和凝练,更希望观众能从中体味到一点弦外之音,就像人走到十字路口时,不仅能知道自己的来路还能从这个点走出去。这种命名的方式仅是我的一种习惯。

向:有没有想过商业对你、对你这代人的改变在哪里?

亢:商业对我的改变……,我没觉得有什么改变,可能被多一点人认识了,能让我养家糊口,贴补家用,其它没什么。

商业对我们这代人的改变应该还是有的。现在年轻人对商业的接受度很高,不像前辈一样不屑或者回避。商业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以此为业,年轻人也可以相对的凭能力吃饭,相对来说竞争更公平,留校教书和稳定工作可以不是唯一的选择。客观的说,大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向商业妥协了一点。在作品风格上,苦大仇深、晦涩难懂式的作品少了,波普式的、视觉上看起来更赏心悦目的作品多了。商业上的成功往往可以被认为艺术上的成功,商业上成功的作品也可以被作为被学习和山寨的对象。艺术创作有时可以更像是做生意,理想可以为现实妥协。商业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应该是把双刃剑,有好有坏,究竟向商业妥协多少在于每个人的选择。其实商业已经影响了整个社会,人活在其中,难免不能免俗。

猜你喜欢

观者商业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端午节观龙舟赛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光影行者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心中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