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艺术

2014-10-20王宗亮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望京洛杉矶艺术家

王宗亮

关于公共艺术的详尽概念与定义,相信诸君都坐拥各类搜索引擎,应该就不用小编复述了。而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表现载体之一,关于各类公共艺术作品的问题探讨从未衰减,有学者甚至认为公共艺术在中国早已超越了美学范畴,上升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各种造型奇葩、“独具匠心”的作品比比皆是,抑或是一些烧完经费却没了下文儿的“半公开”作品,不仅把大伙儿的三观下限刷新了一遍又一遍,也在一次次探触着关于“公共”和“艺术”问题的道德底线。

公共艺术品在国内的结症之一,就是总跟是否“实用”纠结在一起,这在别的艺术类目中恐怕是不可能成立的。而之所以出现这种争论,恐怕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太不艺术了,所以它们惯性使然的把人们的期望引离到美观以外的地方。

本来人们对各种“涉公”的社会问题基本上都“颇有微词”,如果连正常陶冶情操的乐趣也给人剥夺了,甚至影响到生活的心情,那还不得急?

No.1 望京!望京!

继2011年11月望京山寨世博中国馆后,2012年又增加了新“地标”—望京大熊猫,这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国宝”饱受圈内外人士吐槽。而作为京城几大主要艺术区的交汇地带和艺术家流动频繁的黄金地带,独中“雷公”(雷人的公共艺术)两元的望京;为了给京城艺术圈应个景儿,其实也蛮拼的。So,望京挺萌的,我就不再黑了。

No.2 河南某地大背头“金佛”

这货的存在同样也有2年之久,可是其塑造的“甩粗接地气”形象早已印在人们心中,久久难以挥去,这算是农民企业家的巅峰艺术创作吗?

不过,近日有人拍到,曾经的“金佛”已经身首异处,成了图中这般惊悚模样。

公共艺术之所以是非不断,归根结底其实都是“公共”这俩字闹得,所以,失败作品的最好去处,恐怕就是搬回设计者家里。当然,即便是一些争议较小,且获得了不俗口碑的成功公共作品,也没能逃过“水土不服”的命运,在我国状况连连。不信,你仔细回忆一下……

No.1放开那只鸭!

梳理回忆还是从长计议比较踏实,所以,2013火到2014的各种大小黄鸭和与“黄鸭”元素有关的作品,还是值得我们叙叙旧的。从走过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霍夫曼大黄鸭来华;到黄浦江百万小黄鸭漂流记;再到周身布满小黄鸭的“大鸭梨”长三角巡展。这哥儿几个要么是自身问题频频,要么是遭到天灾人祸等外力破坏,要么是展出方式引起社会争议,使得好端端的马年和蛇年的主角存在感就这么被“鸭子”抢去了一半儿,十二生肖上哪儿说理去?怎么大家突然喜欢浴盆鸭了?对此,你可能会脱口而出,不管是大黄鸭还是大鸭梨,都是为了缓解人们的压力,给人们带来快乐,可惜,这快乐太快的惊醒了住在隔壁的不快……此时,小编不禁感叹,“跟风!”,绝不是仅仅属于愤青的一句口头禅—够了!放过鸭子吧。

No.2 “另类”公共艺术:带你装X带你飞

“今年流行什么”已经不是当下人们关注的问题,挖掘今年没“流行”的东西,才是更高级的poplar。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据传,《洛杉矶周刊》近日评出洛杉矶十大文化地标,中国艺术家高氏兄弟创作的城市雕塑《毛小姐企图在列宁头上搞平衡》名列第二。这个大型不锈钢雕塑曾在2009年的加拿大温哥华双年展上展出,在当地引起关于城市公共空间与艺术自由表达权利的激烈争论,2010年,美国堪萨斯堪珀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高氏兄弟艺术回顾展,这个雕塑从加拿大运到了美国,2011年巡展至洛杉矶ACE艺术博物馆,又在洛杉矶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被评为洛杉矶十大文化地标之一。有趣的是,高氏兄弟这个雕塑作品在国内受到一些艺术批评家的批评,虽然它从来还没有在国内展出过,2012年北京《艺术当代》杂志把这个雕塑作为过分政治化的反面作品,授予“金酸梅奖”。

这篇新闻中有一个设问很有意义:“城市公共空间与艺术自由表达权利存在的怎样的关系?”小编认为,公共空间其实是一个看似开放的私密空间;看似能向大众表达诉求,其实也可能侵犯或未满足他人的诉求权。而私人空间则是一个看似封闭确真正能无拘无束的空间—当然,它们不能影响别人(比如各种违建)。不难看出,今年,国际、国内真正的流行风向已经被“萌、腐、宅、基”席卷,以及人们得以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的谈论所谓政改、反腐、反思文革、民主等元素引领。大众趣味无论是俗是雅,似乎都一下子“解禁”了。开闸后的如同洪水猛兽般的舆论体系,自然也给当代艺术多了一块儿喘气的公共空间,不用在躲在艺术圈里自产自销,更多的人看见了以往“难见天日”的敏感作品,很少提及或不能提及的元素,像井喷般呈现,任君消费。各类“大尺度”的艺术事件被大众媒体放大N倍后,反而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公共艺术”(无论作品本身是否为公共艺术作品),人们或通过网络,或亲自前往观瞻,而这种通过不同的方式,却在同一“纬度”遇见了同一件作品的“殊途同归”,让观众之间遇见了彼此,遇见了艺术,这不正是“公共艺术”作品的意义所在吗?哪怕大家没有彼此存在的切实“物理”依据。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有些艺术家实在是深藏功与名的人民英雄,他们顾念我们在欣赏众多优秀作品时所产生的审美疲劳,甘愿搞出一些雷人“大作”为我们的艺术生活增添调剂品……

所以,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永远值得欣赏、借鉴。他们或出自名家之手造价昂贵,或是来自平淡生活启示的奇思妙想,但是它们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点,均是抓住了契合所在环境的要点,将自己的创作观念恰如其分的融入其中;而无论观众是认同他们的观念,至少其作品在外在表现上至少不会让人觉得替艺术家难堪……

No.1 艺术家利用战火烟雾创作画作 表达巴以冲突不满

巴以冲突持续升级,让当地民众苦不堪言。在冲突期间,每一条无辜性命的牺牲都是一场悲剧。面对接踵而来的悲痛消息,几名巴勒斯坦艺术家找到了悼念死者以及表达不满情绪的方式。

此种创作方式,让人联想到儿时曾经看着天空云朵进行幻想的经历,不过,这一次,在感受艺术家丰富想象力所带来的创作魅力时,也多了一些反战的沉痛。而这样同时具有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公共”作品,虽然没能真的在场地实现。但仅仅是通过对每个人都熟悉的自然环境—天空和“烟云”的虚拟借位,就令人产生极大的认同与共鸣,实在是实至名归的成功“公共作品”。

No.2 两位公共艺术大师,奥登伯格和克里斯托夫妇

无论是大地艺术家克里斯多夫夫妇,或是雕塑家奥登伯格,他们的共同点均是擅长挖掘寻常之物“不为人知”的一面,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意义,而不是给本来已经具有丰富内涵的元素画蛇添足、画地为牢,亦或是不明就里的指鹿为马(这也是相关失败作品和艺术家的最主要表现之一),当这些日常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物品被艺术加工后,所产生的巨大生命力,让人们感受到艺术中轻松、快乐的魅力同时,亦不失时机的引人反思生活,实现了公共艺术的真正作用。这其中可能有着各种看似荒诞、无厘头的创作理念,但其背后所具备的坚实的系统理论支持,不仅使其作品存在的合理性站得住脚,也使作品呈现出了那种只可能属于经典艺术的成功气质。

通过这几例成功作品的展示,我们发现,公共艺术作品,如果不在“情理”或“法理”上有所建树,是难以获得预期效果的;成功的公共艺术需要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猜你喜欢

望京洛杉矶艺术家
挑战洛杉矶
欢迎来到洛杉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15号线望京站
洛杉矶之旅 从艺术到美食
浅谈卫辉望京楼之建筑艺术
望京楼遗址 田野考古工作的理念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