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是一种信仰

2014-10-20张五芳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4年9期
关键词:毡帽闰土于勒

张五芳

本单元的四篇小说,按国别分,三篇为中国作品,一篇系法国作品;按描写对象分,前三篇都是描写个体,末一篇则是描写群像;从选材内容看,都是选择社会中底层人民的生活境况,或者说,都是取材于小人物的人生命运。四篇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非常深广, 表现的主题非常深刻,运用的表现手法都是两两比照。

一、 篇目预告

《故乡》:故乡是一棵永恒的大树。对故乡,每个人都有一种独特的情结。在鲁迅的作品中,就有两套故乡的体系——父系故乡、母系故乡。小说《社戏》里的平桥村,就是作者母系故乡的一个缩影,而《故乡》则展现了父系故乡的摹本。在故乡的过去与现在,发生了许多有趣而又令人伤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聆听”。

《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充满温情的题目,带来的却是一则充斥着冷漠、自私的人性的故事。它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也看到了成人与孩子对待亲人的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烈日和暴雨下》:作者以烈日与暴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环境设置来引导祥子的出场。不管是在燠热的街头,还是在暴雨的冲刷中,祥子都秉持他倔强的个性,坚持,坚持,再坚持。但事情却以雇主“一个铜板也不给”收场,结局充满强烈的讽刺意味。

《多收了三五斗》:文章用较大的篇幅描摹了旧毡帽们跟米行里的先生讨价还价的情形。最终,米是粜出去了,旧毡帽们也来到街头准备购物。可是,他们能大手大脚地购物吗?他们有收获的喜悦感吗?“丰收成灾”,正是小说要揭示的主题。它告诉我们,洋米洋面倾销、地租剥削和高利贷盘剥、税卡林立的社会环境,是导致“丰收成灾”的真正原因。

二、 人物剪影

文学是人学。阅读本单元,研究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关键。四篇小说都采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因而解读四组人物形象时,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对比手法。

闰土,在两个故乡的对比中出场。昔日的故乡,圆圆的明月,蓝蓝的大海,闰土有着紫红色的圆脸,他是多么开心、自在而又充满活力;而今日的故乡,萧瑟、凄凉,他,脸上满是皱纹,眼睛肿得通红,浑身瑟缩,一顶旧毡帽更凸显了他的寒酸与困窘。

变化了的闰土,还在青年杨二嫂与中年杨二嫂的衬托下,越发显得呆滞与麻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而“我”与闰土以及宏儿与水生的比对,更加突出了闰土的辛苦与麻木:生活的重压使他贫困艰辛、精神萎靡。这样的境况何时是个头?作者把希望寄托在了宏儿与水生身上。

于勒,在小说中正面出场的篇幅较少,我们可以通过抓取兄嫂对其态度的前后变化,来解读这个人物。没钱时,他被称为“坏蛋、流氓、无赖”;有钱时,则被称为“正直、有办法、有良心”。在这种反差中,足见菲利普夫妇的虚伪、卑鄙、贪婪、冷酷、自私、势利,由此也彰显了作者的世界观:人际交往要打破金钱至上的关系,要体悟小人物的辛酸,永远保持赤子之心等。

而祥子的坚守与落魄,旧毡帽们的希望与失望,也无不是在比对中精彩展现的。

读罢四篇小说,你一定会唏嘘不已,也一定会为作者观察的深刻、描写的细腻、用心的细密所折服。

许多时候,阅读是一种信仰,它需要我们带着一颗虔诚、热烈的心,不断地贴近语言文字,去品读、感悟、回味,直抵人性的深处。

猜你喜欢

毡帽闰土于勒
暑天戴毡帽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多亏有顶毡帽
毡帽将成“国家象征”?
关于《故乡》的闰土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作品善良人物的形象分析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戴毡帽
《故乡》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