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2014-10-20杨根乔

中州学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现实启示邓小平改革开放

杨根乔

摘要:改革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邓小平从目标方向、总体战略、实施步骤、基本方针、根本标准、理论指导、领导力量和国际战略等方面,全面描绘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和现实路径。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均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改革开放;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A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9-0005-05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改革开放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且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放到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值此全国上下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不仅是纪念邓小平同志的最好方式之一,而且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作用。

一、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形成到深化这样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萌芽阶段:从“文化大革命”后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1975年,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邓小平认为应从制度与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并把军队整顿作为为突破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整顿。他在这一时期先后发表的一系列的谈话和讲话都涉及整顿问题,如1975年3月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上的讲话,7月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以及8月在国务院讨论国家计委起草《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时的谈话。其全面整顿的主张中已经包含着改革的思想。1978年,他先后在全国科技大会、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等正式场合上多次提出了改革和开放的主张。同年5月,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全党上下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逐步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形成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二大召开之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接着迅速开启了农村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经济特区创办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总结这些新鲜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改革的性质、目的、方法、作用等重大问题。他认为,改革与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是紧密相连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①。“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解决群众思想问题和具体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问题,不能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大搞群众运动,③而是要“从改革制度着手”④。

成熟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召开到“南方谈话”之前。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其核心就是在实践中探索中国如何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这一时期,邓小平阐述的思想观点主要有:改革开放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改革开放是有规律地展开的,并贯穿于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很大的风险;改革开放必须拥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排除各种内外干扰;坚持改革开放必须要有稳定的国内外条件;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等等。这些思想观点标志着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深化阶段:从“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到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加快步伐的新时期。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考察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简称“南方谈话”)。他在谈话中提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⑤;“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⑥;“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⑦;等等。“南方谈话”后,全国上下又一次掀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正是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指导下,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系统和具体地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美好蓝图,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从此,我国改革开放走进了加快步伐的新时期。

二、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同志不仅以自己的睿智和魄力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潮流的兴起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而且从理论上分析说明了什么是改革开放、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以及如何进行改革开放等重大问题。

首先,通过诠释“改革开放”的科学内涵,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革开放”的政治分量和深层意蕴。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实践之后,“改革开放”作为一个完整概念才被正式提出并固定使用。1986年3月28日,邓小平开始使用“改革开放”概念:“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决定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国内条件,就是坚持现行的改革开放政策。”⑧开放既是指改革的一个领域,也是指改革的一种形式;既指在涉外工作中贯彻改革的精神,也指在国内外经济合作中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因而开放也是改革的一项内容,只是由于它的特殊性而与改革并列形成了一个专用名词。⑨邓小平反复强调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要敢于创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⑩。在他看来,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也是全方位的开放,既包括国内各地区、部门、行业之间的互相开放,也包括对国外全方位的开放,是对内与对外两个方面的开放。从开放对象来看,“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只是对美国、日本、西欧发达国家开放”,也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就开放主体而言,绝非局限于某个地区、某个局部,应分阶段、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根据条件逐步扩大,开放区域则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扩大。

其次,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论述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因和历史命运。一是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阐明了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针对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存在着党政不分、官僚主义、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现象,经济体制存在着政企不分、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等情况,他第一次提出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通过体制改革逐步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他指出:“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群众。”二是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科学地总结我国及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的经验教训,论述了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必然选择。他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进行了科学分析,第一条“是底子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时期的破坏,使中国成了贫穷落后的国家”,“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三是依据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地揭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阐述了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迫切需要。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他一直认为,社会主义之所以优越于资本主义,应该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此,他首先瞄准经济体制并把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并在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四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地估量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指明了改革开放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再次,适应当今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阐明了改革开放的目标方向、总体战略、实施步骤、基本方针、根本标准、理论指导、领导力量和国际战略,全面描绘了当代中国将“如何进行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和现实路径。一是规划了改革开放的目标和方向。1979年,他修订了过去提出的到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1987年,他根据改革开放的新发展,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解决温饱—达到小康—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绘制了百年图强的宏伟蓝图。二是制订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提出总体战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到党的十三大作出了完整而简明的表述,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是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实施步骤。他一再告诫全党,改革开放是“大胆的试验”“重大的试验”“伟大的试验”,对改革开放实施步骤的设计“确定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四是确立了改革开放“两手抓”的基本方针。邓小平同志对“两手抓”的论述很多,论述的角度也各不相同,“两手抓”思想贯穿改革开放始终。经过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他一再强调,两手抓必须“两只手都要硬”。五是明确了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六是解决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根本动力,发展是最终目的,稳定是重要前提。他认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稳定压倒一切,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等。七是提出了改革开放必须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这些重大理论指导和保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八是强调了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认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个坚持”的核心,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九是阐发了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国际新战略。邓小平一直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将和平与发展概括为当今的时代特征,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并呼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

三、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不仅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为我们当前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经验启迪和思想借鉴。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一场深刻的伟大革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沿着正确的道路推进,确保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的走了邪路了”。“我们说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历史已经证明这一点。”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全面的、深刻的伟大革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并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努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新的生机与强大活力,而不是放弃或者改变这一根本制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而不是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或者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而不是放弃和背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而不是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改革目的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总之,在改革方向这一根本问题上,不应改的要坚决守住,决不能出现颠覆性的错误,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排除内外干扰,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遵循科学的方法论。我国改革开放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与解放思想密不可分。“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是因为有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指引,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推进改革开放,我国才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的伟大历史转折,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历史成就。今天,要全面肩负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运用好解放思想这一根本法宝,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把思想认识从各种陈旧、落后和错误思想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认识以及制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更好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客观要求。同时,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势,大胆试、大胆闯,应该改又能够改的就要坚定不移的改。当前,尤其要以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准改革的脉搏,坚持科学的辩证方法,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既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又对改革可能遇到的困难挑战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既有敢于推进改革的巨大勇气,又有善于推进改革的政治智慧;既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做好整体谋划,又勇于“摸着石头过河”、推进实践探索;既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又打破固有利益的藩篱;既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又需要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

改革开放是一个宏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改革与开放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探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内在规律。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重要特色,就是把改革与开放有机结合起来。“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改革就是搞活,对内搞活也就是对内开放,实际上都叫开放政策。”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经验都是开放”。这些论述说明,改革与开放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做到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实践表明,实现改革和开放的有机结合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不仅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而且要在各项改革的协同配合中整体推进。我们党在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建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方面的成功实践,为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宝贵经验。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发展新变化,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实行积极主动与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健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不断拓展对外发展的新空间,在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中努力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一方面,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立足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牵引作用,促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深化,实现各项体制改革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努力营造各领域改革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形成强大改革合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所有领域的改革。

改革开放是亿万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事业,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积极性主动性,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开放,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开放的共识与合力。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这一贯穿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鲜明主线,充分反映和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奋斗历程,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创新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成长,改革开放每一方面经验的累积和总结,无一不是来自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和智慧。如果失去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改革开放就如同无水之舟、无土之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到了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复杂问题和重大问题,无疑增加了改革开放的敏感性、复杂性与艰巨性,从而使推进改革开放的难度与阻力更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更需要集纳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为此,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程度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改革开放,形成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民意支撑和不竭动力。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认识与处理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按照人民群众的切身要求和根本利益谋划改革开放思路、制定改革开放举措,真正做到谋划改革开放汲取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推进改革开放凝聚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检验改革开放成效依靠人民群众的客观评判,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普遍受益的过程。必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百姓生活的难点痛点作为制定改革措施的切入点,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方面不断地取得新的进展,真正实现好、维护好与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必须在改革发展成就基础上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要求,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同时,还要切实推进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开放机制和提升开放水平,建设真正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打破区域间、城乡间、行业间的不平衡,提高社会公正水平。

注释

①⑤⑥⑦⑧⑩《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37、370—371、372、378、156、370、237、163、137、373、118、372、110—111、208、98、82页。②③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0、336、348、327、163、164、268、269、279、364、141页。⑨荣长海:《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83页。王伟光:《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光明日报》2013年12月3日。栗战书:《遵循“四个坚持”的改革经验》,《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6日。潘启胜:《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实践者》,《人民日报》2014年2月7日。施芝鸿:《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人民日报》2013年12月5日。本报评论员:《改革决策取决于人民利益》,《人民日报》2014年3月16日。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怎样理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光明日报》2013年11月26日。

猜你喜欢

现实启示邓小平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