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校园初探

2014-10-20张鸿斌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云计算物联网

摘要: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智慧校园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归纳了其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它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智慧校园 物联网 云计算

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需求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同时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数字校园建设的深入和演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校园建设又迎来了技术和思想的变革,“智慧校园“应用而生,并被逐步地推广与应用起来。

一、智慧校园概念的提出

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发展概念,为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提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思路。2010 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首次提出创建一个十分新颖的“智慧校园”:网络教学随处可见、融合先进的网络科研、一览无余的校园治理、丰富的校园文化底蕴、便捷的校园生活。随后南京邮电大学整理出一个完善的“智慧校园”规划,它的核心特征主要反映三个层面:第一主要为师生们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学习环境和学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一个完善的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第二是将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信息服务更好地与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相融和,实现信息共享;第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的联系提供一个便捷的接口。

“智慧校园”是指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而构建的集教学、科研、管理及校园生活为一体的智能化和智慧化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云计算、虚拟化和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为学校各院系各部门提供了便捷的联系,对学校的科研、教学、资源与管理和应用系统进行有效整合,以加强应用交互的精确性、活跃度和响应速度,以此实现校园智慧化服务和职能管理的校园模式,这是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级阶段。它通过无处不在的智能化传感器组成的物联网,实现对物理校园的全面感知随时获取信息,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物联网的整合,借助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的分析和处理,对智慧校园中的各种需求作出预测和智能的决策,提高校园教学、管理效率,创造一个高效、智能、幸福的校园环境。简而言之,“要做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二、智慧校园的应用现状

(一)国外“智慧校园”建设成功的案例

1.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一卡通,它集成了收集SIM卡和银行卡的功能,可以用手机代替Penny Card使用,直接刷手机即可,方便快捷。同时它利用RFID技术集成了如学生ID卡、楼宇门禁卡、借书卡、校车服务卡、消费储值卡、体育中心健身卡、食堂饭卡等多种功能,几乎涵盖了校内所有的服务。

2.诺丁汉大学——完善的呼叫中心服务。呼叫中心的全面应用涵盖校园各项服务,包括IT支撑、校务咨询、营销调研、财务咨询等。呼叫中心响应迅速,管理便捷,为师生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3.加利福尼亚大学——科学的决策分析系统。这套决策系统通过强大的IT网络和物联网实时感知各核心业务的运作,实现各个系统间交互传递,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提炼,最终,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展现在“校长仪表盘”上。通过校长仪表盘应用,可直观了解校区和医疗中心的总体情况,包括校园运转情况、校园安全、财务情况、风险分析等。

(二)国内成功的建设案例

1.浙江大学智慧校园,规划了四个部分:智慧的应用、智慧的平台、云计算和通信网。其中智慧的应用包括智慧的校园管理和智慧的校园设施两个层次,涵盖了学校科研、教学、生活、交通、建筑等所有领域,涵盖校园管理和校园设施两大块50多种应用系统,涵盖学校的方方面面。

2.南京邮电大学智慧校园,以物联网为基础,以互联网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从而建设的教研、管理和校园生活为一体的全新智慧化的环境。采取现代化信息技术方法,让数字环境的应用得到充分体现,可以让人们能够快速精确地获取校园中各方面的信息,与此同时,经过综合数据分析为管理改进和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学校制度和管理的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从而推进智慧化的教学、智慧化的科研、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以及智慧化的服务的实现进程。

3.同济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思路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服务学生、教室和行政管理为宗旨,充分融合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而搭建的智能化、充分互动、环保节能的全网络式智慧平台,提供涉及教学、科研、生活和管理等全面覆盖校园各项活动、便利快捷互动的多样化应用和服务。智慧同济建设方案分为四大部分:智慧教学、智慧科研、智慧生活、智慧管理。

三、智慧校园的应用展望

校园信息化开始建设的目的是校园网外加因特网,试着将多媒体应用到远程教学里,以单机或C/S 架构的系统为主。后期B/S 架构技术的出世与迅猛发展,校园慢慢开始了以科教和管理为主体的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现校园数字化以信息服务为中心,在SOA 框架范围内使技术支持标准实现统一,重视流程和综合服务的整合,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数据更新和决策支持,不断创新多维交叉式一条龙服务体系,将应用扩展到教学、管理和学习生活中,实现“按需定制、随需应变”的灵活模式。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体现了教育界革新的趋势,改革后的校园建设使教育信息化发展速度提高,有利于教学及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多样化,有利于校园培养符合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强化学校管理和提高未来办学水平,与此同时,和学校综合水平和效益有直接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对数字化校园进行智慧化校园改造,是提高办学质量、工作的效率和教学科研水平的保障,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手段,更是创建适合当前条件下人才培训的重要任务,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雷光临,李俊.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应用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2.

[2]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2011.

作者简介:

张鸿斌(1976— ),男,甘肃武威人,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张掖市体育运动学校高级讲师,网络规划设计师(高级),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教育技术。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云计算物联网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