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力本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设计与实践

2014-10-18

对外经贸 2014年9期
关键词:岗位中职职业

左 锋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十个衔接”中,课程结构衔接是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本文将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中高职课程结构衔接设计进行探讨。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

(一)中高职课程设置各自为政,缺乏一体化对口衔接,内容脱节、重复严重

由于中高职专业目录设置不统一,导致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先天缺陷,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也必然会导致课程目标、文化基础课程脱节。受学生生源质量和部分中职学校办学定位的影响,部分中职学校重技能、轻文化现象严重,导致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薄弱。中高职专业课程内容重复严重,主要体现在课程科目、课程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上。中高职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重复率达30% ~60%,个别专业甚至更高,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大体相同(黄彬等,2012)。许多在中职阶段开设过的课程,在高职阶段重新开设,由此造成教育资源和学习时间的严重浪费。以广东省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等国际贸易类专业为例,大部分专业课程内容相近或存在重复现象,如表1所示:

(二)中高职课程衔接缺乏必要的基础和手段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已经进行很多年,但受传统课程观的影响,目前中高职课程内容选择仍然无法摆脱学科框架模式下的知识结构的影响,强调的是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征不明显,限制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内涵;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完整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在课程开发与设置、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等过程中并不凸显,致使中高职培养目标层次不清,专业设置口径不一,课程的连续性和整合性不够,造成衔接上的实际困难。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基础,但目前我国所运用和引进的课程开发理论都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条件和人口条件下形成的,必须经过漫长的中国化之后才能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导致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理论严重缺乏。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结构构建

职业能力是个人能力在具体工作和任务中的体现。一般来讲,个人职业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人职业专业能力与职业关键能力整合的状态。职业关键能力包括:交际沟通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持续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以及创业创新能力;职业专业能力是指从事具体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它又进一步分为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专用能力。职业通用能力是指在不同岗位群工作领域中需要的通用性职业能力模块,适用范围大于职业专用能力;职业专用能力指某个具体工作领域中所需要的只适用于该工作领域的特定职业技能,对于简单工作任务可由一个能力模块独立实现,对于复杂任务可以划分为不同级别的模块,逐级递进以满足工作领域岗位任务所需。

(一)外贸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结构衔接必须以专业为基础,组建由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育专家组成的团队,借鉴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经验,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以中高职职业课程的整体开发和设计为出发点,实现中高职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衔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核心环节,即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讲,首先是确定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然后分析这些职业岗位中的工作任务,最后分析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具体如表2所示,以此来确定层次化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从而实现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一体化课程结构体系的目标。

表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高 职能制定会展市场调查方案,并能进行客户结构分析;能撰写会展活动可行性报告;能进行会展参展和招商赞助文案的策划,并进行宣传管理;能制订项目实施日程表和团队工作规则,协调做好现场服务管理工作;能够制定和实施展场和展台现场布置方案;能够审核下级商情反馈报告,并结合公司实际形成结论性提案向上级递交;能够制定各种促销方案和销售方案;能够设计业务部运营方案;能够提供电子商务业务咨询、策划和指导;能够完成国际市场调研工作并撰写市场调研报告;能够做好产品成本分析和价格核算工作;能妥善处理不同客户的寄样等相关要求;能够协助经理制作和签订外贸合同;能够对客户的要求有效快速反应;能够为客户提供订单跟踪服务能够跟客户、企业各部门顺利交流样品相关要求;能够指导与安排跟单助理的具体工作;能够与生产加工企业就加工合同进行谈判;能够跟踪包装材料的生产与入库;能够为企业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准备相关文件,解决认证中的一般问题;能够收集行业相关标准和认证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能够协助主管制订质量管理体系的计划;能够负责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的进货检验并及时将检验结果反馈给供应商和上级主管;能够对质检部门的仪器、设备以及公司的计量器具进行校正、编写维护计划并实施维护能够获取和审核报关随附单证;能够处理电子报关单并完成现场业务;能够办理货物放行手续;能够办理进出口货物的转关运输手续;能够办理加工贸易合同备案、外发加工、核销等手续;能够办理货物进出海关保税场所、特殊监管区域和其它海关监管场所手续;能够办理特定和临时减免税货物的减、免税申请手续;能够办理暂时进出境货物的核准申请、销案手续;能够完成应税货物完税价格核算和税费计算;能够完成进出口商品归类信息收集和编码的确定;能够完成报关资格管理事项;能够组织制定和实施货运质量管理制度;能够制定企业货运业务实施方案;能够处理货运费用估价争议;能够处理事故索赔争议;能够组织制定和实施单证业务质量管理制度中 职能够策划并撰写会展策划书;能够独立完成部分展场及展台的设计;能够完成小型宴会会务及礼仪策划;能够完成店铺装饰相关工作;能够利用平台和国外客户磋商报价,达成电子订单;能够分析国内外最新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动态;能够整合国际市场信息,撰写国际市场分析报告;能够跟踪客户满意度,并对客户投诉进行正确处理;能够协助制作产品报价单;能完成客户接待及磋商准备工作;能够协助完成样品确认工作;能够收集并处理客户反馈的信息;能够建立客户档案能够协助业务员填制外销合同;能够跟客户沟通确定样品制作和寄送费用承担问题;能够协助跟单员草拟内购/生产加工合同;能够进行简单的生产进度跟单;能够正确描述产品包装要求,并初步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能够协助检验人员撰写质量管理体系的计划书等工作;能够认真执行质量检验制度,认真做好记录存档能够对货运单和随附单证进行复核和确认;能够根据货物的交接方式选择场装或者拖装;能够根据货物的重量和体积进行配舱,合理利用舱位;能够核算每票进出口货物的货运成本;能够审核商业发票;能够审核出口托运单;能够缮制和审核外汇核销单;能够缮制和审核海运提单;能够审核信用证开证申请书;能够完成审证和改证相关工作;能够缮制和审核汇票等结算单据;能够与货代、保险、报关等部门沟通,实现单证顺利流转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结构构建

在充分调查和研究现行中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基于中高职学生的毕业标准,按照一体化设计的“3+2”模式(即中职3年+高职2年),参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家职业资格和中高职教育基本定位,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结构的技术设计,包括衔接层次结构和各类课程的比例结构,采用纵横延伸扩展模式确定衔接层次结构,确定专业课程衔接的接口标准。

中高职的接口标准为学生学完基本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专业拓展能力课程并达到规定的要求。其中,基本素质课程依照国家对中职和高职学院专业教学要求开设,属于必修模块;专业基础能力课程属于专业必备基础,中职和高职应该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中职阶段应该构造相对基础的课程模块,高职阶段可以构造内容深化和拓宽知识面的课程模块,一体化设计。对于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和专业拓展能力课程,中高职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避免重复和交叉,应该根据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定位,按照职业技能培养要求和职业资格考证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序化,符合中职职业岗位定位和职业资格考证要求的课程模块安排在中职阶段完成,符合高职职业岗位定位和职业资格考证要求的,技能综合性、知识复杂性的课程模块安排在高职阶段完成,从而实现高职教育是对中职教育的拓展和提升的中高职衔接目标。

表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专业课程结构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应该面向职业岗位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讲,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应该摒弃以知识的逻辑关系来构建,转向以外贸职业岗位群和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分析为基础,基于外贸职业能力的分析为主线而构建,由不同岗位到行动领域,再由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化,同时将外贸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课程结构,实现中高职学历教育与外贸职业资格考证的有效衔接,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陈鹏.职业能力观演变的历史逻辑及其理论评述——基于能力本位教育与培训发展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6).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 .教育研究,2012(5).

[4] 刘育锋,陈鸿.中高职课程衔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诉求[J] .职教论坛,2012(l).

[5] 蒋新革,王韶清.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7).

猜你喜欢

岗位中职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