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沪港通给银行股投资带来了什么

2014-10-17励雅敏

股市动态分析 2014年37期
关键词:稀缺性折价H股

励雅敏

市场对沪港通最直观的利好解读和标的筛选的标准基于两个方面:公司在两地市场的稀缺性以及两地AH的估值差修复。

对于银行而言:存在明显的AH折价现象,但并不是折价水平最大的行业。作为两市市值占比最大、同时AH上市重叠度最大的行业,银行股整体并不缺乏稀缺性和流动性。我们认为银行股的稀缺性并不在于整体行业,而在于优质银行个体。

银行股并不是溢折价率最高的行业。我们分析了87只A/H股的折溢价,将同行业内的股票折溢价率按照流通市值加权算出的折溢价率作为行业的折溢价。A股银行平均折价7%,处于行业前列,折价率在地产、保险、食品饮料和证券之后,A股银行折价最大的是工商银行,折价率达到15%。从流通市值而言,银行股的流动性要明显好于其他行业,因此我们推断可以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估值修复。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A/H折溢价形成原因很多,包括:1)两地投资者结构不同导致投资风格差异;2)两地可选择投资品种的差异;3)资金成本的差异。沪港通的推出,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A/H股折溢价收窄,但是并不会使得折溢价完全消失。

我们认为,考虑银行股的溢折价,不仅仅需要对比同一银行在两地的股价水平。由于中国银行业普遍存在极强的业务结构相似性,因此在两地交易市场打通之后,优质的银行股之间仍可能存在估值之间的趋同。考虑到H股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度以及上市银行的结构差别,我们认为应该区分三类不同性质的银行。其中优质的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估值相对较低的纯A股上市银行,仍有向H股平均估值靠近的可能性。

我们对比了仅A股上市的银行以及AH股两地上市银行的经营基本面情况。H股投资者更加偏好于稳健经营类型的银行,对银行经营风险、管理层长期战略的可持续性考虑比短期的业绩表现更为重要,这也是其为何更加偏好于大行的原因。如果将上市A股银行划分为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三种群体而言,我们认为沪港通的影响可能不一:

对大行而言,均为AH两地上市。因此折溢价水平可以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直接标准。

对于股份制而言,招行、民生、光大三家银行已在H股上市,而兴业、浦发、华夏、平安仅A股可以投资。在两地上市的银行中除招行以外,其余两家A股均有明显的溢价。从业务模式而言,兴业、华夏、平安均为业务风险偏好度相对较高的灵活经营风格。而相比而言,浦发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标的,经营相对稳健。

对城商行而言,A股三家城商行均没有在H股上市。而H股上市的徽商、重庆以及哈尔滨银行从规模、经营稳健性上而言,我们认为与北京、宁波以及南京银行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综合考虑经营的稳健性和银行类型的稀缺性,我们认为港股投资者可能会选择优质、稳健的股份制及城商行进行投资。在优质的城商行标的方面,A股上市的北京银行相对仍有优势。

猜你喜欢

稀缺性折价H股
AH股折、溢价对比
稀缺性下的环境资源化分析
稀缺性下的环境资源化分析
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图书馆占座现象的出路探析
资源稀缺性的一种评价方法
沪港通下A+ H股票网络结构演化的实证分析
价值与交易初论
探析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实证研究
“窗口指导”淡化前后新股折价行为比较研究
折价促销的局限与操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