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几点思考
2014-10-17曾家王娜
曾家 王娜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的充分体现。而大学生就业是近年来党和国家乃至全社会最为关注的一项民生问题,在这样的巨大挑战和历史机遇前,公益创业是就业的一项新的途径,既能解决就业问题,又能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公益创业;现状
一、公益创业
公益创业(又叫做社会创业),起源于欧洲,经多年发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皆获得发展并取得成效,在解决市场失灵、帮助弱势群体、产生公益效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近年来由于企业的道德感及责任感的成熟发展,公益创业逐渐成为政府、学者及企业家重视并深入研讨的议题。
二、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作用
(一)缓解就业压力。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仍然很重,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另外,高校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结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已严重滞后,而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大学毕业生需求结构也随之逐渐变化,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呈现出由单一型转向复合型的态势,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企业和人才市场的需要。在主观态度上,有的学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职心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选择,或在工作后发现现实生活与理想相差甚远,或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公益创业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有意义的做法。
(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公益创业活动中,大学生将极高的创业热情和所学专业技术知识与创业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领悟能力较强、掌握专业知识快的特点,并提升个人实际操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真正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养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同时,也为大学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其在认知社会,感知社会和进入社会先人一步。
(三)促进社会公益、经济事业发展。一直以来,社会经济状况是大学生就业的晴雨表,企业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因为从现实看,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作岗位已造成冲击,未来工作岗位将越来越脱离传统的模式和要求,更多潜在的或前人未涉足的新型岗位会不断涌现,而公益创业便会开拓出很多新型岗位。在公益创业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大量的有益于社会的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从而催生了大批的新兴公益创业项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而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极大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近些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就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置疑的。国有、私营等各行业企业的用人计划严重缩减,使得原本就不景气的就业市场更加不景气,大学生与其等待别人安排就业,不如自己动手创业,不至于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在创业过程中,即使十个人有一个成功,也会带来社会就业机会的增加,带来社会财富的增加。
三、大学生公益创业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层面。虽然大学生创业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鼓励与支持,国家各部委出台了有关鼓励政策,但一般都只是确定原则方向,文件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并且项目本身仍然属于市场的一部分,创业能否成功必须要经得起考验。如何在复杂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存活下来,并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是当前大学生在公益创业前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全社会对公益创业的认识还不到位,理解也不够清晰,观念和意识还不没有匹配,对公益创业的支持难以达到预期。
(二)家庭层面。大学生虽然已離开父母独立生活,但经济、心理和价值观却难以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如果得不到家庭从人、财、物的支持,势必会对公益创业的起步阶段造成很大影响,也会动摇创业者本人的创业信心和决心。同时由于自身存在知识匮乏、经验欠缺、选择盲目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公益创业项目难以经受起层层考验。
(三)学校层面。长期以来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始终很低,尽管各高校都积极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建立专门教研室,成立就创业指导中心,相关鼓励创业的社团活动和学生比赛也越来越多,部分省市“985”高校都设有创业孵化器,一些高校还专门为学生提供创业工作室。但由于当前的创业教育针对性不强,指导性不够,实际功效有限,导致大学生公益创业成功率不高。
参考文献:
[1] 韦小双,关明.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