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易通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

2014-10-17河北省晋州市中医院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气虚血瘀缺血性

河北省晋州市中医院

张文科 王建琴 杨庆恒 王运强 张军生 康根超 (晋州052260)

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是指脑供应血管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相应血管闭塞,并由此产生血管供应区脑功能损害和神经症状的一群临床综合征。抗血小板凝聚治疗是此病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阿司匹林肠溶片是最主要的抗血小板凝聚药物。但是阿司匹林肠溶片有轻度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中医药治疗中风由来已久,且疗效较佳。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中医辨证多以气虚血瘀证为主。[1]笔者用自拟易通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3例患者来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内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6例,男 19例,女 17例,年龄(60.20±4.20)岁;病程14~28天,平均 (18.00±6.30)天;合并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3例。对照组37例,男17例,女20例,年龄 (60.20±4.20)岁;病程14~28天,平均 (20.00±3.70)天;合并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基础病方面均经过统计学处理,组间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1) 急性起病;(2)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5)脑CT或MRI有梗死病灶。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3]。(1) 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有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气虚血瘀型诊断标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涩。

1.3 纳入标准 (1)年龄:55~75岁; (2)西医:符合西医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且属于恢复期;(3)中医:符合中风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或证型兼夹,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型者;(4)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中、西医诊断;(2)急性期患者 (发病14天以内);(3)中医诊断证型兼夹较多,有气虚血瘀的表现,但不以其为主要证型者;(4)严重心、脑、肝、肾疾病及精神疾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拜阿司匹林肠溶片 (拜耳制药)100 mg,口服,早1次,兼配合静点活血化瘀、改善循环及营养脑神经液体。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易通汤:黄芪30~60 g,当归10~20 g,川芎、桃仁各10~15 g,鸡血藤15~30 g,丝瓜络20~30 g,仙灵脾、肉苁蓉各10~15 g,肉桂6~10 g。气虚甚者加党参10~20 g;血瘀甚者,加水蛭6~10 g,地龙10~15 g;兼血虚者,加丹参20~30 g;下肢痿弱甚者,加续断15~20 g,桑寄生15~25 g;牛膝15~20 g;兼有言语不清者,加石菖蒲、远志各15~20 g;阳气不足,畏寒肢冷者,加桂枝10~15 g,附子6~10 g。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温服。两组均以14天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ADL barthel指数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2)不良反应监测指标: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尿常规。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 barthel指数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积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或P <0.05)。结果详见表1。

表1 barthel指数积分比较 (例)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流变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详见表2。

表2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全血高切黏度(mpa/s)全血低切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全血还原黏度(mpa/s)纤维蛋白原(g/L)治疗组 36 治疗前 6.20±1.27 13.20±3.91 2.22±0.29 11.68±3.20 5.60±1.90治疗后 4.09±1.07*△ 10.13±3.01*△ 1.22±0.24*△ 8.28±2.20*△ 3.50±1.20*△对照组 37 治疗前 6.16±1.26 13.19±3.81 2.20±0.27 11.70±3.16 5.47±1.92治疗后 5.10±1.37* 12.56±2.90* 2.02±0.36* 10.78±2.29* 5.10±1.61*

3.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尿常规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患者服药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

4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和低龄化趋势。[4]本病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病性本虚标实,恢复期多以气虚为本,瘀血为标。活血化瘀治疗早为许多医家所推崇。[5]《素问·调经论》曰: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中医学认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气虚行血无力而成瘀。气、血、阴、阳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气虚者多见阳虚。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根,肾通于脑。肾阳虚,则心、脾之阳皆虚,气血生成运行皆受影响,血易瘀滞。“损者益之”,“结者散之”,对于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在益气活血基础上兼补肾阳,有助于活血化瘀。

自拟易通汤以黄芪为君,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气足则能助血行;当归甘温质润,补血圣药,补血活血;川芎辛散温通,为血中之气药,配黄芪使其补而不滞;当归、川芎为臣;桃仁、鸡血藤、丝瓜络皆为活血化瘀通络之品;仙灵脾、肉苁蓉、肉桂温补肾阳,壮元气之根。上述诸药为佐使之药。诸药合用,正气充,益气活血、温补肾阳。元阳足,瘀血自化。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凝功能,以防止血栓及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仙灵脾对脑部缺血、缺氧具有保护作用。[6]肉苁蓉能增加脑自由基清除酶活性,防止脂质过氧化,防止脑萎缩,保护神经功能。[7]

[1]植昌嘉,黄大红,张念希,等.缺血性脑卒中269例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J].中医学报杂志,2012,19(7):977

[2]中华医学会神经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S].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55-56

[4]贾建平,石丹.脑梗死的急性期治疗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1):977

[5]方药中,邓铁涛.实用中医内科学 [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422

[6]王英军,唐炜,孙英莲,等.淫羊藿总苷对麻醉开胸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3-4):66

[7]罗兰,王小雯,刘凤霞,等.肉苁蓉总甙对三氯化铝致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361

猜你喜欢

气虚血瘀缺血性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血瘀体质知多少
气虚了,病多了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