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教学唤醒功能的实现

2014-10-17赵玉玲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学模式发展

赵玉玲

一教学唤醒之是何

中西方对“教学”都有其最初的定义。在西方,教学的意思是“引出”或“引导”。在中国,“教育”二字最早记载于《孟子》,我国古代思想家论述教育问题主要运用“教”和“学”这两个字。《说文解字》中的“学,觉悟也。”即不管是“教”的方面,还是“学”的方面,“觉”是这句话着重强调的。教师可以称作为“先觉者”,而学生则可以称作为“后觉”者。[1]觉除了包括知识授受外,还包括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以及人性的不断发展与升华。可见,教学与唤醒有着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教学就是唤醒出个体内的天赋本性并加以引导,并对其身心施加一定的影响,培养其成为“全人”。

最早提出“唤醒”概念的斯普朗格提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由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2]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将已有的东西进行传授,而是诱导出人的创造力量,把人的生命感与价值感唤醒出来。

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的一代,是他们自由生成,并启迪其自由性。[3]在他看来,“促进灵魂的转向”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或“真正的教育”。先获得自身的本质是真正的教育,这种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受教育者的潜力,充分发展其“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唤醒是一种顿悟的艺术,教育就是通过顿悟发挥其作用。

传授知识是教学感官层次上的目的,唤醒才是教学的本质,通过唤醒教学,受教育者的潜在意识得到唤醒、心智得到启迪、灵魂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解放,在经过渐悟到顿悟的过程中,使受教育者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的唤醒功能之何以可能

教学的唤醒功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那么,如何实现教学的唤醒功能呢?笔者认为应从国家和唤醒教学本身两方面着手,其中,笔者将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来阐述实现教学的唤醒功能的方法与策略。

(一)唤醒教学本身的完善

1教育目的:唤醒认知,健全人格,启发心智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的目的,合理的教育目的的确立影响着教学唤醒功能的实现。王夫之说:“学,觉也”,“教在我而自得在彼”,说明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适时适机合理地引导学生的沉睡或懵懂的状态,唤醒学生的本性和心智。因为教得好,不如学得好,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让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唤醒学生的自悟、自觉与自得。那么如何强化已有的认知和自觉性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独立思考的自我教育方式。认知的形成在于善于思考,健全人格的形成在于勤于思考,思考使唤醒成为可能,唤醒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独立思考的自我教育方式。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采用适当的方式了解受教育者的道德发展水平和所处的阶段及特点,进而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教育,以唤醒并引导形成健全的人格。“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学习他人的优点并改正缺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学习在于内在人格的养成,反过来,健全人格的唤醒与养成也促进了学习。

2教学内容: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全人发展

唤醒符合社会要求的全人的发展,全面发展教育是一种系统教育,在教学中,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开设具有整体性与综合性的综合课程,符合全面发展教育,唤醒全人发展的趋势。综合课程丰富和拓宽学习内容的外延和内涵,利于受教育者主动探索精神的唤醒,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者的迁移能力,唤醒学习者树立发展全人的意识,体现全面唤醒的教育理念。

大学是雅斯贝尔斯认为培养“全民教育”和“全人教育”的场所。“技能的训练、专业知识的提高还不能算是人的陶冶,连科学思维的训练也谈不上,更何况理性的培养。”[4]教育要培养的不是技术工具,而是一个真正的人。在教学中,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引导唤醒其树立发展全人的意识与精神,从而培养“全人”。

3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唤醒意识,自发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受教育者自主自动的对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唤醒其进行自觉学习研究的习惯。也可利用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通过暗示,唤醒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诱发学习的兴趣与需要,从而激发出其内在的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从教育意义上看,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教学双方均可自由地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无止境的追问而感到自己对真理竟一无所知。”[5]也就是说,激发学生自觉探索知识,唤醒学生产生一种自觉的倾向,该倾向来自于内部而不是外在压力。因此,以教师处于暗示地位,学生为主体的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唤醒学生自发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究,唤醒自我提高的意识。

4教学方法:启发与谈话并重

孔子和朱熹都提倡启发式教育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在学生心里想明白却不明白时,进行启发唤醒教育;在其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时,进行引导唤醒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教师的引导、唤醒的效果会更大。而且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的时间,不要求其立刻做出回答,以唤醒其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

雅斯贝尔斯主张自我认识和探索真理的途径之一是谈话。“师生在似是而非的自我理解中去寻找难题,在错综复杂的困惑中被迫去自我思考,教师指出寻求答案的方法,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而且不回避答疑。”[6]在教学中,教师应反复提问质询,一步步地引导唤醒学生自己思考、顿悟,得出最终的答案,而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答案。因此,在教学中应用使人灵魂深处感到压抑、不安和激动的谈话法,是一种唤醒学生灵魂的明智的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确立平等尊重、自由交往的师生关系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记载于《学记》中的这段话,指出教学过程是学与教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相互尊重、平等自由交往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有利于该过程的实现。

教育者不能认为自己优越于学生,而应与学生平等相待。“在人的存在和生成中,教育环境不可或缺,因为这种环境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然而现行教育本身却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去从事教育工作。”[7]可见,在教学中,学生灵魂碰撞的引发在于感受到教师的爱的每一瞬间,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对学生应该充满关心与爱,彼此之间平等尊重,唤醒学生意识到要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

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师生的交往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改造与被改造、施教与受教的单一对象关系,而是一种“我与你”的意义存在关系。“而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如果存在的交往成为现实的话,人就能通过教育既理解他人和历史,也理解自己和现实,就不会成为别人意志的工具。”[8]交往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精神相契合,在教学中,加强师生的交往活动,才能唤醒学生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并发展自我。

6教学评价:“自检”为主,“他检”为辅

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障是选择合适的教学评价方法。在教学中,应以学生检查(“自检”)为主,教师检查(“他检”)为辅。布鲁纳曾在反馈原则中解释道“教学是带有临时性的,因为他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或解题人得以‘自力更生。教师必须采取学习者最后能自行矫正机能接过去的那种模式,否则,教学的结果势将造成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掌握方式。”[9]

在教学中,在教师的检查、督促和指导下,逐渐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检查能力,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其对知识的建构,最终促进人的发展。

(二)国家对唤醒教学理念的重视与提倡

“国家所做的一切,以及将来仍然最有政治意义的事,还是教育。国家应把钱‘用在比国防力量重要千百倍的未来之上———教育方面。”[3]教育作为国家的财富,对保障精神家园、民族振兴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教学唤醒的社会功能呢?笔者认为除了唤醒教学自身的完善发展之外,国家应加强对教学唤醒功能的重视,并大力提倡唤醒教学理念。

首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一般感官训练方面,如果说福禄贝尔的“恩物”是为了训练幼儿的各种感官能力而确实收到效果的话,那么各种视听手段: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计算机等,能更好的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和能力,这已经有大量实践经验和实验所证明,已经不需要什么理论上的论证了。”[10]科学技术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教育反过来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了人们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学习的热情,唤醒了人们自发、自觉、自悟的意识,从而促进唤醒教学的发展。

其次,国家应大力提倡唤醒教学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匮乏,许多人变得好大喜功、不思进取,大力提倡唤醒教学的理念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梁启超曾大声疾呼“少年中国”,顾炎武也曾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主张。通过唤醒教学,唤醒人们做道德的守护神,唤醒人们做丑恶的鞭挞者,唤醒人们做社会的中流砥柱,唤醒人们有心怀天下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强化人们的民族精神,促进灵魂的升华。

总之,教学即唤醒,唤醒是教学的本质。培养“全人”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唤醒教学,而教学的唤醒功能的有效实现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与此同时,国家的提倡与重视也有助于教学唤醒功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文质,林少敏·保卫童年———基于生命化教育的人文对话[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2]宋运来·唤醒学生的主体评价意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2).

[3][4][5][6][7][8]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9][10]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学模式发展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