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机制研究

2014-10-17王娟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运行机制校园文化

王娟

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机制是指校园文化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容联系、作用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整体运行机制和对校园文化运行与建设的有效调节的总称。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机制具有可建构性,就其内容而言,涉及生成机制、运行机制、创新机制、发展机制、保障机制、育人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等多方面,主要集中在运行机制、建设机制和保障机制三方面。

一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运行机制

校园文化运行机制是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关键性因素。运行机制指的是复杂的、有组织系统存在、运行、发展所依赖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是系统内在规律,也是系统内在结构得以完善、外化功能得以实现的保证。[2]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运行机制是根据高校校园文化运行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结合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大学校园文化发生发展的启动、传播、调节和实施,从而实现其育人功能。

生成机制。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动力的来源具有多主体性,是由不同层次、多种类型的文化形态构成的特定氛围,各子系统充分发挥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来完成的。校园文化运行主要包括文化传承、文化互动、文化生产、对外辐射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的运转,形成一个既具有封闭性又具有开放性的运行机制

传播机制。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传播主要包括传播途径、传播模式、传播体系三个方面。应在现有的文化传播基础上,按照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构建并完善传播体系、丰富传播模式、搭建传播途径,实施这三个环节,充分发挥文化传播功能在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使校园文化在交流和影响中发挥其导向教育功能,使师生在实践中认同并传播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形成校园文化精神,师生通过对真善美的追求,塑造高尚的理想、人格和修养,从而实现校园文化整体功能的最佳化。

创新机制。创新是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生成发展的重要方式,文化创新机制是文化创新的有力保证。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受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重要影响,应从主体、客体、手段三个基本要素入手,充分发挥大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等优势,鼓励师生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并逐步建立一套特色应用型大学文化创新机制的测评体系,熔铸出现代大学校园文化的时代性、代表性、先进性。

互补机制。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不同的活动开展方式有不同的运行规律,但在教育、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这一共同的目标中体现其一致性,因此,要在各种校园文化之间建立一种互动的补充关系,而在校园文化自身的发展与完善的同时,也与各种校园文化之间形成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交融、协同作用的关系,促进校园文化机制的协同运转和向有序化发展,进而实现育人目的。

二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第一,坚持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纷纷涌入,对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丰富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手段的同时,也严重地冲击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因此,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精神文化层面,在于特色应用型大学精神的凝练与提升,重视大学精神的培育和积淀,积极健全长效机制。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坚持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就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全局,以实现“中国梦”为引领,以培养和谐、健康发展的应用型大学生为着眼点,学校建立文化方向性的确保机制。同时,形成不断积淀的大学精神,弘扬大学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的建构与发展,在广大师生中整体推进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把精英文化、高雅文化传入师生心中,转化为他们稳定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

第二,加强对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指导。首先,建立并完善领导机制和组织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领导方式,进行科学的职责分工,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指导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特色化。其次,实施全员性和全方位性建设的工作机制。实现校园文化的整体功效,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和完善以行政系统为主的管理体制,负责引领全面实施,院系则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形成校院二级党政领导总负责,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分工协作,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的全员性、全方位性的工作机制。

第三,推进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的整体共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校园精神的培育、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等,必须具有系统整体观,建立重点明确突出、整体协调并进的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加强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应从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入手,培育审美化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培育富有特色的、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培育科学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培养新型的应用型人才。

第四,营造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浓郁氛围。校园文化环境是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立足于具体实际,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环境文化,创建以人文自然景观为主体的学校环境,形成环境育人的有效机制。

高校充分结合自身特色应用型培养目标,遵循大学生思想受渐次发展和综合影响的规律,从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积淀以及地域校貌等方面综合考虑,凝聚成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并将校园文化渗透到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师生中产生巨大的情感冲击力,与之发生强烈的共振效应,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高校应创建以人文自然景观为主体的学校环境,在校园绿化美化、人文景观设计、公共设施布置等方面突出特色、精心设置,赋予其丰富的生命力,体现和折射出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特有的环境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因此,大学要用环境营造一种精神、一种思想,用校园文化景观激发广大师生的爱校热情,以其内储的价值观念激励人、感染人、熏陶人,影响人的行为和思想,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三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保障机制

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保障机制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和改进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保证校园文化有效运行,发挥作用,需要加强物质保障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

一是强化物质保障机制。经费和物质保障机制是学校改革发展、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大学校园文化有序运行和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纳入学校经费预算中,加大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改善条件,确保常规性活动经费、大型宣传活动经费、专项活动经费、实践活动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的使用,还要确保考察调研、表彰奖励所需经费,保障校园文化活动的运行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凝聚。

二是采取激励保障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采取科学而合理的激励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职能部门、群团组织的积极性,引领他们自觉地参与不同层面、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如颁发荣誉证书、奖品、奖金等形式,形成榜样激励机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广大师生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喜人局面。

三是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制度建设是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必要的保障机制,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品位。特色应用型高校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工作机制和评估机制,实现各项规章制度在内容形式上配套,在思想内涵上协调,在价值观、道德观念导向上一致,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才能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学校教学、生活和文化活动处于良好的态势,创造出一种稳定、持久并富有创新机制与活力的校园文化形态。

总之,特色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遵行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自觉运用多学科、多层次、多渠道的育人形式,在校园文化的运行机制、建设机制和保障机制中不断开拓出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更具特色和操作性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内容、新载体,全面实现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万美容,徐振玉,明月.大学校园文化机制及其建构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

[2]易琳,房居清.试析高校校园文化的系统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运行机制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