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园寒无色,林中一枝春

2014-10-17陈金龙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梅林电话语文

陈金龙

梅园寒无色,林中一枝春。

柔姿映水色,美妍最惊魂。

多情雪伴舞,才觉春已深。

赤怀寻芳踪,诚真最感人。

我觉得这几行文字最能道出我对吴琳老师的印象。

众所周知,对一个人来说,如果感觉自己小时候取的名字听起来不够好,长大了就可以再想一个,让大家叫起来方便,听起来好听。如果名字能印实自己的性情和喜好,表达自己的学养和追求就更妙了。“梅林”这个名字,有些时候听起来就比吴琳更容易被大家记住。在我看来,她就是一个愿意、乐意为他人着想的、有气节、有追求、有涵养、有分寸的语文老师、教研员和好朋友。对她而言,以“梅”字入名,贴切,适合。

对认识与不认识梅林的小语同行来说,都可能或多或少对她有一些了解:文思敏捷,能言善辩,治学严谨,见多识广。但对我而言,我不仅知道她,而且认识她,自认为跟她的关系还很不错。我真有幸!

为什么说认识她就是荣幸的呢?因为,作为一个中年男人,能认识一个优雅动人、举止得体、温柔大方的女士,本身就是幸运的。更何况她还是同行,你还可以有机会去接近她,了解她,受她感染,向她学习。你说,谁又不会感到荣幸又幸福呢?

眼中,她是柔美的梅林

认识梅林,大约是在一个不很冷的冬季。就在中原大地上一座历史古城——郑州。因为我们共同参加全国第八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获奖青年教师教学观摩

活动,她做主持,我当点评老师。

会上,我在准备发言稿,没有抬头。但是,她一张嘴,那天籁一般的声音一下子惊住了我:温润如玉,亲切动人,入耳,入心。于是,我放下了评课稿,用余光看着坐在身边的梅林老师,乌发披肩,眉目秀美;温柔安详,顾盼生辉;衣着时尚,举止得体……虽说从未这样近地注视过身边的美丽女士,但对她,真奇怪,一点不陌生,真像多年未见的朋友。

就这样,我们认识了。她的温柔和美丽,也就这样一直印在心里。一直到去年年底,在北京又一次见到了她,她依然那样美丽,好像一点也没有改变。一脸幸福,花样灿烂。在眼中,她就是柔美的“梅林”。

耳畔,她是多才的梅林

听别人说,梅林老师有几样教学之外的“绝活”:绘画,书法,英语,打字。对于个人才艺,我也曾多次在我的朋友圈里吹嘘自己:我是“书法界”画画还可以的;在“绘画界”小学语文教得还是可以的;在“小学语文界”我的饭菜做得是好吃的。当然,朋友们从未当真过。一笑过后,冲我说一句:在朋友圈里,你是最会吹牛的。我们都笑作一团。

然而,对于梅林老师,她可不吹牛,她是有真功夫的,真的了不得。我亲眼见到:在一次活动上,她不但做主持人,还要做所有现场课的即兴点评。她坐在后台听课席上,我正准备上课,她先冲我莞尔一笑,很得体地跟我寒暄了几句,就埋头打起字来。我低头一看,只见她的手指上下挥舞,不停地敲击键盘,那速度,从未见识过,太神奇了!在她的指间,一个个符号在跳动,一段段文字在呈现:课堂上老师的话、学生的话,甚至于一些教师、学生的表情、动作都详细记录在案。我在想:这哪里是听课记录,这就是最详尽的课堂实录,拿这些东西去点评,谁会不服气呢。“未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这背后,梅林老师究竟下过多少功夫,我不得而知,在她面前我感到汗颜,自愧不如。

于是,我在想,她那传说中的多种才艺该是多么让人期待和羡慕啊!在耳畔,在眼里,她就是这样一个多才的“梅林”。

心底,她是赤诚的梅林

真正结识梅林,还是去年冬天的北京之行,让我真正有机会认识了吴琳老师。

受单位的指派,我要到外地学习考察“第二课堂”的开设情况。我无意中拨通了吴琳老师的电话,电话那头我可以清楚地听出那边的忙碌,此时我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冒失和唐突。谁料想,吴老师很快处理完自己的手头工作,就跟我攀谈起来。我只能长话短说,直奔主题。当得知我的一些想法时,她思考了片刻,十分诚恳地告诉我:那你就来北京吧。我抽出时间陪你去几所我们这里很有特点的学校。来的时候提前给我打个电话。

寥寥数语,我如释重负,同时又心生感激,油然而生的还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和幸福。什么是热情?什么是坦诚?什么是友谊?我想,此时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

如约而至,我只身来到北京,在吴琳老师周密的安排下,我先后有幸结识了一师附小、清华附小、前门小学、革新里小学的校领导和老师,前前后后近一个礼拜的参观、学习、拍照、访谈。无论到任何一个地点,她都尽可能亲自陪同,一路介绍,一路推荐。在她的心里,每一所学校都有无尽的宝藏,希望我能带走更多的收获。虽说当时是北京最冷的季节,但无论身与心,我都一直暖暖的。这种暖,就是久违的那种只有纯洁友谊、真诚帮助才会带来的感动。

之后,回到单位,我又相继收到有关“第二课堂”的来自北京的书籍、音像资料。每一次拿笔签收邮件,每一次都是满满的幸福和感动,这些都来自同一个人——梅林。在我的心里:她就是那么简单,那么热情赤诚,那么真诚的一个朋友。

最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次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备课。

接到市里的赛课任务,为了辅导青年教师参赛,我成立了备课组,亲自“操刀”夜以继日地和青年教师一起备课,编写教学设计。眼看参赛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想来想去,对教学中大胆引入课外资源的环节我还是拿不准。不知怎么,那天晚上忽然想到梅林老师,为什么不听听她的意见呢?想到这儿,我就拨通了她的电话。梅林老师认真倾听了我的请求,对我说:“请把教案发过来吧!”我迅速通过QQ把写好的教案发给了她。那时已经半夜了,想想说什么也要等到第二天再跟她联系了。而就在一个小时之后,伴随着“叮咚”一声铃响,我的QQ上忽然跳出梅林的几个字:“休息了吗?”我兴奋地再次拨通了她的电话。立刻,她娓娓动听的声音流入耳际,我努力抑制住激动的心情,飞快地记录着她的每一句话,集中全部精力倾听她的建议。她说,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课后练习要求学生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这是让学生体会“诗”与“文”的相同与不同,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这样的练习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是承载着一定的训练任务的,体现着编者的设计意图。而我们的教学设计却抛开编者的这一意图,另起炉灶,增添了许多课外资料,把原本的“改写”变成让学生“写诗”。她说,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目标明确,教师心中不但要有学生,还要有全局,不能想当然,为了所谓“出彩”而随意为之。不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也不会真正“出彩”。

听了她的一番话,有种醍醐灌顶之感。平时,我也这样跟老师们说,可要把这样的教学理念变成具体的教学行为,落实在教学实践之中,又常常捉襟见肘,为了追求创新,追求“亮点”,往往忽略了最简单、最本真的东西。

当我们挂断电话,已是第二天的凌晨了。她嘱咐我早点休息,我却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那以后,我们交流的话题除了有关语文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还有彼此对人生的追求,对未来的思考等。我们的友谊也在一步步前行。

于是,当我获得成功,心情大好的时候,我就会拨通她的电话,一诉缘由,请她在电话一头分享我的喜悦;当从微信朋友圈中得知她辛苦不堪、身心疲惫时,我也会发去短信,送她一份快乐的好心情。

“岁月不欺我,唯有自心知。我送三春暖,人还东风迟。未等桃花谢,鸿雁晚归时。不觉西楼上,依窗青衫湿。”

“我辈生来为仙客,不恋俗尘梧桐枝。自知迟早清风去,谁念春风得意时。”

这就是我眼里,耳里,心里的梅林,她就是我的朋友——吴琳老师。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猜你喜欢

梅林电话语文
意外的面试电话
吃梅子
安娜表哥
望“梅”止渴
电话求助 等
春天的电话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