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刍议

2014-10-17顾明孙冬梅

吉林农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

顾明 孙冬梅

摘要: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而梨树县四化同步相对滞后,特别是农业现代化,突出表现出基础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相对于城镇化来说,农业现代化是根本前提,没有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城镇化的建设不可能全面实现。只有正确分析、确立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才能使更多农民进入城镇,享受城市文明,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即使是仍然留在农村的人口,也可以通过农业生产关系的再变革,农业生产方式的再创新,以农业工人的身份从事生产,不但会有较高的收入,也可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实现在农村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高品质生活。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业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6

1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的具体措施

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基础,需要优先发展,梨树县在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应当抓好三个方式转变、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这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以利于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

1.1抓好三个方式转变工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生产方式转变实现了农事操作的全程机械化,就目前阶段而言,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生产方式转变上集中体现了农业机械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在节本增效的同时,最大程度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必定会走出来,涌入城镇务工或创业,为城镇化发展解决了人口资源不足问题。

经营方式转变,通过 “自愿、互助、协商、合作”的原则将农民组织起来的新型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促进了城市资本下乡,涌现出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全面开展土地集约经营,这一转变体现了农村的经营服务现代化,使农村的生产过程变得有组织、有程序、有计划。老弱病残可以通过合作轻松种地,外出务工或创业人员可以将土地托管,合作社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不改变土地使用属性,不改变农民土地收益的情况下,突显了组织合作的优越性,少数人就可以经营大面积生产,从而解放大量生产力,促进农村分工分业的形成,加速农村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流转。

生活方式转变是在前两个方式转变的基础上,实现了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市区的根本性改变,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农民的生活和消费意识发生转变,所体现出的是生活意识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转变是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土地依托合作社托管的情况下,逐步脱离农村,走向城镇,为城镇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2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的重要基础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手段,我县的产业化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推进:一是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化企业,增加周边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通过产业化发展,有效地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将农民不断从土地中分化出来,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二是推进农业企业集聚发展,加速周边土地流转速度,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异地流转逐步实现市民化;三是加速企业产品认证,推进品牌创建,增加企业发展实力,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只有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才能带来农村经济繁荣,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有利于城镇农副产品加工及轻工业的发展,为城镇居民生活供应最基本生活保障,丰富城镇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

1.3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的有效保障

新农村建设是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乡(镇)所在地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以及道路的硬化工程,对乡(镇)的公益性设施进行更新或维护,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迁移到小城镇,缓解人多地少矛盾,实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能力,促进农村市场的消费,促进农村劳动力当地就业,解除外出务工之忧,使小城镇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2对发展农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的建议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所以我们必须从国情、从实际出发,科学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2.1确定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坚持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2把乡(镇)政府所在地作为城镇化的重点

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发展空间大,城镇化成本相对较低,集中项目开发落实,集中精力优化布局,引导一些产业从大中城市向乡(镇)政府所在地转移。

2.3充分尊重和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把保障农民权益放在城镇化的首要位置,把发展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切入点,让农民享受和市民一样的服务和待遇。

2.4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就业能力

一方面应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多途径加强职业培训,切实增强农民的技能和就业能力,提高他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能力。

2.5努力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利益的纽带,将农户与农户、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

作者简介:顾明,大专学历,梨树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村政策调研、农业技术推广、基层体系建设等。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