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看懂医院化验单的基本常识(三)

2014-10-16熊旭东尹成伟

科学生活 2014年10期
关键词:尿糖血尿尿蛋白

熊旭东+尹成伟

尿常规是临床上三大常规检验中的一项,作为排泄物检查,尿液反映了机体的代谢状况,是很多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会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出现有形成分。尿常规异常多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征兆。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尿常规检查时留取的尿液标本一般应尽量取新鲜晨尿,因为夜间饮水较少,肾脏排到尿液中的多种成分都储存在膀胱内并进行浓缩,易于检出异常;随机留取的尿液应以留取中段尿为好。取尿液时应不少于10mL。女性留取尿液标本时应避开月经期,以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影响检查结果。取尿液后应尽快送检,时间过长会因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情况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一、白细胞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可有少量白细胞,由于一些疾病白细胞会大量出现在尿液中。

参考值

目前,大多数医院尿常规检测都通过镜检和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来检测。离心沉淀后的,男性:0~2个/HP;女性:0~5个/HP(HP为显微镜高倍视野)。尿液自动分析仪测量,定性尿白细胞以阳性“+”表示,正常为阴性“-”。

异常释疑

正常尿液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一般每高倍镜视野下的离心尿白细胞为1~2个,仍属正常。如每高倍视野超过3个白细胞,则称为镜下脓尿。镜下脓尿提示尿道有化脓性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或尿道炎、肾结核等;肾小球肾炎时,尿内白细胞也可轻度增多。女性取尿液时要注意避免白带混入尿液造成白细胞增多。

预防及建议

女性由于尿道较短,尿道口接近肛门,较容易出现尿路感染,所以,女性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出现尿路感染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做正规全面的治疗,防止尿路感染慢性化。对于尿路感染者要多饮水,每天1500~2000mL以上,饮水可增加尿量,对感染的泌尿道有“冲洗”和清洁作用。忌烟酒。宜吃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忌食韭菜、葱、蒜、胡椒、生姜等辛辣的刺激性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有利于炎症消退和泌尿道上皮细胞的修复。选择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功效的食物,如菊花、荠菜、马兰头、冬瓜等。忌食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兔肉和其他油腻食物,以免炎症加剧。

二、红细胞

尿红细胞,即尿液中出现的红细胞。尿红细胞增多提示泌尿系统(肾脏、膀胱或输尿管)出血,血液进入尿液。这种尿标本也称作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显微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即肉眼就可以看出尿液为血色;当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5个时,尿外观并无血色,被称为显微镜下血尿。

参考值

尿红细胞正常时小于5个/HP。当尿红细胞>10个时,尿潜血会出现阳性“+”。如果经过离心沉淀后的尿液在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有5个以上的红细胞,就称为血尿。在高倍镜下,发现10个红细胞就计为“+”,20个计为“++”,30个计为“+++”,40个计为“++++”,也就是说加号越多,说明尿液中红细胞越多。

异常释疑

常见的血尿原因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需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统结核、肿瘤、外伤等也可出现血尿。如单纯出现大量血尿则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性大。

预防及建议

尿检出现红细胞多提示泌尿系统出现问题,建议去医院用位相显微镜区分一下是均一性血尿还是非均一性血尿。肾性血尿由于经过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红细胞多有变形而表现为非均一性血尿,一旦考虑肾性血尿,建议及早进行肾脏穿刺检查,以明确肾病类型,及时治疗。

平时养成多饮水习惯,少抽烟或不抽烟,少吃刺激性食物,积极治疗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等疾病。在平时生活工作中,不能经常憋尿,感觉有尿意,即要去排尿,以减少尿液在膀胱的停留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对于血尿,要及时发现,及早诊断,及时治疗,确诊有困难的,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三、蛋白质

尿蛋白质即尿蛋白,人体正常状态下尿液里没有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质。如果肾脏滤过功能出现问题,会导致血液中的蛋白质进入了尿液而随尿液一起排出形成蛋白尿。

参考值

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水平值小于0.15g,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大于0.15g/24h,即尿蛋白阳性,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根据尿检浊度反应估计尿蛋白的含量如下:

尿蛋白(-):尿蛋白含量<0.1g/24h;

尿蛋白(±~+):尿蛋白含量0.2~1.0g/24h;

尿蛋白(+~++):尿蛋白含量1.0~2.0g/24h;

尿蛋白(++~+++):尿蛋白含量>3.0g/24h。

异常释疑

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0.15g,如此微量的蛋白质通过普通的检测方法不能发现,故尿蛋白检查结果为阴性。超出此范围则可检出,称为蛋白尿。由于尿蛋白试验只是测定一次尿的结果,易受尿液浓缩及稀释程度的影响,常常不能准确反映蛋白尿的程度。人体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过冷、过热及在应激状态时,尿蛋白的排出量均可增多,称为一过性蛋白尿,在几小时或数天后即可恢复正常。一旦发现尿蛋白阳性,需反复检测,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当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常蛋白时,如急性溶血时的血红蛋白、肌肉损伤时的肌红蛋白、急性白血病的溶酶增高等也可引起蛋白尿。青少年会出现站立位状态下的蛋白尿增多情况,卧位时则会消失。

预防及建议

尿液中如果混入大量红细胞及白细胞时尿蛋白可能会出现阳性结果,此时,可能是尿路感染或尿路结石而不是肾脏病变引起,在进行相应治疗后,尿蛋白可能就会消失。预防蛋白尿要重视每年的体检,控制体重,避免咸、油腻饮食,少吃动物内脏和海鲜,合理应用抗生素、镇痛药及利尿除湿中药,避免长期接触过于潮湿的环境、化学溶剂和重金属。endprint

四、葡萄糖

主要是指尿中的葡萄糖。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葡萄糖,一般方法测不出来。当血糖超过8.88mmol/L时,葡萄糖从尿中排出增加,这就形成了尿糖,临床上称此时的血糖水平为肾糖阈。尿葡萄糖的改变在观察糖尿病病情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这在患者肾糖阈正常时才有观察意义,如果由于肾动脉出现硬化导致肾糖阈发生变化,则不适于用尿糖观察病情。

参考值

正常人尿糖(0.56~5.0mmol/24h)甚少,一般方法测不出来,所以正常人尿葡萄糖定性试验为阴性。只有当血糖超过8.88mmol/L(160mg/dl)时,葡萄糖才能较多地从尿中排出,形成尿糖。

异常释疑

通常,当血液流经肾脏时,其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管内,在肾小管内的葡萄糖绝大多数又被重吸收,尿中仅有微量的葡萄糖,用普通方法检测不出来。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有限的,当血糖超过肾糖阈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就不能被肾小管全部吸收,剩余部分则随尿液排出而形成尿糖。血糖越高尿糖也越多,血糖高于肾糖阈即出现糖尿,低于肾糖阈即无糖尿。健康人在餐后血糖也不会超过8.88mmol/L。由于早期无任何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空腹时一般不会出现尿糖,故必须检查餐后2小时尿糖,此时血糖浓度最高,尿糖阳性率也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出现尿糖阳性多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腺垂体功能亢进等。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出现尿糖阳性,称为血糖增高性糖尿;肾脏疾病由于肾小管吸收功能障碍,肾糖阈降低,在血糖没有达到糖尿病程度时即出现尿糖,称之为肾性尿糖。肾性尿糖的特点是尿糖升高而不伴高血糖,无论在空腹或饭后任何一次尿标本均会有糖,肾性尿糖不意味着患有糖尿病。大量进食糖类(碳水化合物)、输注大量葡萄糖液体及颅脑外伤、急性心肌梗死等应激状态下也会出现暂时性血糖升高导致尿糖阳性。此外,还有15%~25%的正常孕妇在妊娠后几个月里,可出现尿糖,尤其以初产妇多见,这是由于妊娠期肾糖阈降低所致,必须加以鉴别。

预防及建议

部分肾脏病病人或者老年人因肾小球滤过率低,肾糖阈可增高,所以此时血糖升高,但尿糖还一直是阴性。因此,老年人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需进一步检查血糖。如果检查前服用维生素C、中药大黄、黄连等,尿检时,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要注意鉴别。尿糖作为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一个指标,可以衡量血糖控制的效果,但糖尿病肾病晚期,肾小球滤过下降而肾小管功能正常,尿糖可能正常,但血糖不一定控制理想,所以,要以血糖监测为准。

预防糖尿病要做到多运动,每个星期至少运动2~3次;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多食用全谷类食物,以代替精粮,因为高纤维食物能有效保持血糖稳定。要多吃各种新鲜水果、蔬菜,因为水果、蔬菜富含人体所需的纤维素以及维生素,通过健康饮食以及多运动来改变肥胖的状态。

(摘自《你也看得懂化验单》,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尿糖血尿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血糖正常而尿糖不正常是怎么回事?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空腹血糖与餐后段间尿糖定量测定法在社区糖尿病筛查中的运用价值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尿糖与糖尿病
糖友检测尿糖有用吗?
祝您健康处方(10)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