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氨酚烷胺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2例分析
2014-10-16潘小玲陈红芳
潘小玲,陈红芳
0 引言
复方氨酚烷胺(商品名:快克、仁和可立克、感康、康必得等)为目前广泛使用的治疗感冒的甲类非处方类药(OTC),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此类药物说明书所述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乏力、恶心、上腹不适、口干、食欲缺乏和皮疹等[1],但实际临床应用中,其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现将本科室近3年来收治的12例服用复方氨酚烷胺所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归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2例,男9例,占75%,女3例,占25%;年龄51~78岁,平均65.8岁。发病前均有通过药店自行购买、服用复方氨酚烷胺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既往史及家族史中均否认锥体外系疾病或精神疾病史。同时,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1例男性患者5年间先后发生发作性锥体外系反应共4次,3例男性患者2年间先后出现发作性锥体外系反应各2次,追问病史,每次发作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复方氨酚烷胺用药史。见表1。
1.2 临床表现 12例患者中,10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如头面部、口角、肢体抽动,头颈扭动等;查体:神志清,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神经反射、肌力、脑膜刺激征等基本正常。其余2例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如胡言乱语、幻觉、谵妄、亢奋、行为异常等,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反射、肌力等基本正常。
1.3 辅助检查 所有病例入院后均行脑电图、头颅MRI检查、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电解质等检查,排除脑血管病、颅内感染、代谢性脑病等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异常反应。其中12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其中3例可见轻、中度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θ波弥漫性活动,余9例未见明显异常;12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4例提示颅内散在腔隙灶,8例未见明显异常,均未发现与症状相关的责任病灶;2例患者肾功能检查提示肌酐轻度升高(分别为 148 μmol/L、154 μmol/L),其余患者肾功能正常;所有患者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电解质检测均在正常范围内。
表1 12例入组患者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结果
1.4 处理 入院后,予停用复方氨酚烷胺,给予适当补液对症处理,临床症状明显者予氟哌利多针/片对症治疗,10例患者均在入院后1周内症状缓解,2例患者在1~2周时症状缓解。3例脑电图异常患者出院半个月后门诊复查脑电图均已恢复正常。
2 讨论
复方氨酚烷胺为复方制剂,内含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人工牛黄、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其中以盐酸金刚烷胺为主药,临床上常见的药物中金刚烷胺含量多为100 mg/片。盐酸金刚烷胺为一种对称的三环状胺,可以抑制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并影响病毒的脱壳,抑制其繁殖,起到治疗和预防病毒性感染作用[1]。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治疗剂量与产生不良作用的剂量很接近。同时,进入人体后主要经肾脏排泄,对于高龄或肾功能不全患者,其半衰期可大大延长。在既往文献报道中,样本为普通成年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多见超剂量用药时[2],而本组12例患者中,年龄普遍偏高,9例患者年龄超过65岁,其中5例患者按照说明书要求“1片/次,2次/d”服药3~5 d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见老年患者即使按照说明书服用,金刚烷胺日摄入量200 mg/d,仍可能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同时笔者观察发现,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按常规剂量服用3 d后,同样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因此,对于老年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或者减量使用。
在既往文献所报道的复方氨酚烷胺药品不良反应中,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约占68.25%[2],其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锥体外系反应,本组病例中,有10例患者因锥体外系反应而就诊。其机制与金刚烷胺的另一作用相关。金刚烷胺进入脑组织后,作用于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神经末梢,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或延缓多巴胺的代谢,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3]。而在非帕金森病患者中,金刚烷胺的应用可导致脑内多巴胺含量突然增加,引起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系统失衡,进而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同时,超量服用者,可进一步引起边缘系统多巴胺突然增加,临床可表现为精神异常[4-6]。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与剂量呈正相关,停药后短时间内可恢复。12例患者中,6例患者予补液对症处理,2~3 d后患者症状缓解,4例患者在4~6 d内症状缓解,包括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而服药时间较长或短时间内超量服用的2例患者,予小剂量氟哌利多针对症处理后,1周后症状基本缓解。
12例患者收入院后,均完善了脑电图检查,其中3例患者脑电图结果提示不同程度异常,9例未见明显异常。3例异常的脑电图均表现为不同程度θ波弥漫性活动,这与文献报道的复方氨酚烷胺中毒性脑病脑电图变化相似[7],随访可发现这种改变为一过性。
从表1可以看出,12例患者中,10例患者存在过量或过长时间服用该类药品,究其原因,笔者考虑如下几个方面:①此类药物为非处方药,普通群众通常会认为其“安全无毒害”,因而其购买及服用具有随意性,存在随意增加服用次数或单次服药剂量可能性,尤其是该类药品通常为“1片/次,2次/d”,而不是常规的“1 片/次,3 次/d”;②药房药师及基层医师对此类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足,因而对购买者用药指导不足。
同时,在复方氨酚烷胺及盐酸金刚烷胺说明书中均有说明,服药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其中可能的原因为乙醇进入体内后可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在本组12例患者中,3例为女性,无饮酒史;9例为男性,其中7例在服药期间有饮酒。这也许可以解释,在既往文献报道复方氨酚烷胺常见不良反应中,并无明显性别差异[3],但在本组患者中,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不排除与男性患者饮酒习惯相关。
在本组12例患者中,1例男性患者5年间先后发生发作性锥体外系反应共4次,前3次均在基层医院拟“脑血管意外”对症治疗症状缓解,至第4次服药后,出现类似症状至我院就诊,才得以明确诊断。追问病史此前每次发作均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复方氨酚烷胺用药史,指导用药后,随访至今未再发。另外3例男性患者亦存在类似误诊经历,可见非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尤其是基层医院医师,更应对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引起足够重视,以做到正确识别和处理。
综上所述,尽管复方氨酚烷胺为非处方药物,但仍应该加强该类药物监管,提高患者对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不能过量服用,也不能过长时间服药,同时,服药期间不能饮酒;对于年龄超过65岁或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剂量应减少。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上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诊;各级临床医师对此类不良反应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识别。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07.
[2]王芳,白在贤.复方氨酚烷胺致60例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药事组织,2011,20(22):80-81.
[3]牛林琳.帕金森病临床药物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7):242.
[4]杨晓敏.OTC抗感冒药致精神障碍33例文献分析[J].海峡医学,2007,19(12):147-148.
[5]丛燕.复方氨酚烷胺致精神症状3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163.
[6]施炜.复方氨酚烷胺致畸形中毒性精神障碍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2):144.
[7]汪峰,邢智慧.复方氨酚烷胺中毒的脑电图表现一例报告[J].北京医学,2004,26(6):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