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4-10-16许尔凤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年1期
关键词:酚酸全血稳定型

庞 洲,查 赣,许尔凤

0 引言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并有可能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防治的重点。其发病机制主要为粥样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腔阻塞。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化合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2],近年来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内皮功能的影响,笔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4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3],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患者住院期间不行PCI治疗。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73.4±7.3)岁,病程1~7年,平均(3.8±2.8)年;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61~83岁,平均(73.8±7.5)岁,冠心病病程1~8年,平均(3.6±2.2)年。入选患者排除血压未控制(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重度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钙拮抗剂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 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当日或次日清晨及治疗后采集空腹肘静脉血4 mL,编号后分成2份,加入EDTA抗凝管中,其中一份应用普利生LBY-N6型椎板式血液粘度计测定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另一份2 5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应用硝酸还原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1.4 疗效判断[4]显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80%;有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50% ~80%;无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50%或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O与ET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NO与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明显升高,ET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介于劳累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表现,如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与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和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并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患者血脂水平较高,高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使红细胞脂质双分子层成分发生异常,红细胞脂质双分子层胆固醇与卵磷脂比值升高[5],红细胞流动性减弱,变形能力减弱,当红细胞通过粥样斑块所在的血管时,发生微循环障碍,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提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聚集能力增加[6-7]。另一方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粥样斑块处于不稳定状态,其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也易发生脂质沉积,加之粥样斑块纤维冒内存在炎症反应,易导致血小板激活,引起血栓形成。这些变化在心肌缺氧时加重,并形成恶性循环。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O与ET水平比较

丹参是临床上常用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脑血栓等各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8]。近年来研究证实,丹参多酚酸盐的主要成分-丹酚酸B镁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氧自由基,调节血脂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9]。本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有所改善,体内炎症反应降低,因此,患者血液粘度降低,红细胞变形性增加,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丹参多酚酸盐可以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推测可能与丹参多酚酸盐改善微循环、抗血栓、抗氧化等功能有关。

本研究还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与ET水平进行了比较。NO和ET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2个重要指标。其中NO主要起到舒张血管的作用,ET主要起到收缩血管的作用,正常情况下,NO与ET在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互相保持着动态平衡,维持血管的基础张力,当这种平衡被破坏,可以影响血管张力,并最终导致内皮损伤。研究表明,NO水平降低是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重要表现之一[10-13]。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O与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明显升高,ET水平明显降低,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均得到了有效的调节,而观察组血清NO明显高于对照组,ET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丹参多酚酸盐在调节和保护内皮细胞方面具有更好的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2周,其总有效率达95.2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对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丹参多酚酸盐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对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因此,该药物更适合老年患者的治疗。综上所述,丹参多酚酸盐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患者微循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1]权峥嵘.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87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2(1):109.

[2]曲哲,刘艳杰.脑心通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1,12(6):1155-1156.

[3]徐蓉,邱凌,汪思阳,等.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3(13):4672-4673.

[4]周宗水.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3(11):4675-4676.

[5]毕朝武,陈智龙,毕朝芳.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41(41):65-66.

[6]康善平,黄金龙,周永喜.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12(4):18-19.

[7]黄荫浩,吴翔,陆齐,等.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8(5):1192-1193.

[8]郭一民,颜程光,王俊谊.补元益心汤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1(5):1053-1055.

[9]苏轮,刘冰,陈昕,等.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60 例[J].中医杂志,2009,6(3):247.

[10]李宇琛,张华瑞,陈营清.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2010,2(1):71-72.

[11]姚鹏,张精勇,马玉民.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48 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2(1):29.

[12]刘志勇,吴宁,李武雄.小剂量马普替林辅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2(1):96.

[13]徐国良,徐卉,曹鸿雁,等.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0,10(4):1960-1962.

猜你喜欢

酚酸全血稳定型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