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静化在大学校园道路系统中的应用

2014-10-16韩宝睿张冰洁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交通道路

张 帅,韩宝睿,张冰洁

(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速发展,大学校园打破其原有的封闭性,越来越多的人流、车流涌进大学校园,作为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校内道路交通愈发混乱,交通事故频发。造成此种现象,从校园本身来说,老校区规划之初,校园道路过窄,无法满足现代校园交通需求。另一方面,社会车辆车速较快,数量较多,不文明驾驶给校园人文环境带来极大破坏。面对校园道路交通体系诸多问题,以安宁舒适的稳静化交通理念及措施急需引入到校园道路交通体系的规划与建设中来。

1 交通稳静化技术

交通稳静化理念最早起源于荷兰,在德国英国等欧美国家有了长足发展。为便于统一认识,美国交通工程学会ITE(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在佛罗里达的会议上对交通稳静化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通过系统的物理设施、政策法律、技术标准等措施,减少机动车使用的负面影响,改变驾驶员的不良驾驶习惯,从而改善行人和非机动车环境,以达到交通安全,环境宜人等目的。

根据交通稳静化的目的,可以将控制措施分为三类:速度控制、流量控制及组合控制。见表1。

表1 稳静化措施种类涵义

2 校园道路交通问题

(1)校园道路的“城市道路化”。

对于校园道路来说,道路提供了师生上下课步行交通、非机动车交通、部分机动车交通等多方式活动空间。对于大学生来说,日常大部分时间活动通过校园道路,校园交通承载了多种功能,这些不同的功能同样重要。校园道路的特殊性在于既是生活道路也是交通道路,就不可避免的存在机动车与非机动交织的矛盾,机动车与步行抢道的矛盾,校园车速较高所带来的不安全的矛盾。与城市道路不同,校园道路没有明确的主次干道及非隔离等具体路权划分准则,导致机动车与师生步行生活空间的冲突与矛盾。如何解决校园交通的矛盾,创建更安全、舒适、顺畅的校园交通环境,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校园道路暴露的有形的矛盾,究其深层次原因,更有校园交通规划与建设中的“无形”的问题。

(2)校园规划建设因素。

民国时期大学规划设计主要为欧美风格,突出功能分区,理念较为超前,但是也无法预测到现代交通快速发展给校园带来的冲击,代表为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建国以后,高等教育调整与改革,兴建了大批高等院校,此时,校园规划与设计全盘苏化,欧美大学按功能分区的风格基本消失,这一时期大学多模仿苏联大学,形式较为单一,以棋盘式道路将校园进行均质划分,地块之中为建筑物,外围布置绿地。校园空间缺少合围关系。造成校园道路功能不清、路权划分不明、主次道路不明显的缺陷。且车辆的停放也未得到合理规划,乱停车的现象严重。建筑前的广场、建筑间的绿地、主干道两旁都停满各种机动与非机动车辆,不仅占据了校园内公共空间,甚至还占据了消防通道。这些状况给校园交通系统造成极大的压力。

(3)新时期大学规模扩大,功能区分散。

新时期大学的扩建与新建给高等院校带来巨大变化,居住区与教学区、运动场等距离较远,由此产生非机动车交通如自行车、电动车在寝室与教室间穿梭。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人流与机动车混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交通,加剧了校园道路交通危险形势。同时汽车出入教学区、生活区,超速行驶也给校园带来不安全,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4)学生安全意识不强,校园安全管理不够。

学生自身因素与校园管理因素也是造成校园交通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大学生安全意识观念淡薄,校园内骑行速度较快,不文明骑车,手机不离身,注意力分散都是造成不安全的隐患。此外,校园管理方面,大部分校园道路缺乏安全保护措施,安全标志标牌缺失,安全教育开展不足,没有真正把校园交通安全作为实际措施施行。

3 大学校园中应用稳静化的必要性

现代大学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在校学生规模日益庞大,进入校园的车辆越来越多,人与车的矛盾不断激化,由此引发的校园交通混乱、不安全等因素给校园的环境、资源、时效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这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印证。为解决这个矛盾,在我国目前开展的大学校园建设和在绿色校园交通体系的构建中,引入交通稳静化理论与措施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3.1 稳静化理论符合校园交通发展

(1)校园道路的安全性。

交通稳静化以物理措施强制车辆进行减速,或限制车辆通行,将速度控制在较低水平。校园内车辆保持较低的速度是校园安全的保障,交通稳静化从技术上保证了校园交通安全。通过扭道路曲线形,设置隔离花坛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交通局面。

(2)校园环境的生态性。

通过稳静化措施改变驾驶行为,确保师生的安全需求及空间需求,改善校园师生的生活质量。校内道路交通条件与宿舍条件、校内绿化等都影响到师生校内生活质量。交通稳静化措施可以改善校园交通安全,通过在路边及交叉口处设置园林绿化、花坛等措施提升师生生活质量与校园生态环境质量。这不仅改善了道路的环境质量也阻止重型车辆进入,既避免不必要的车流驶过不合适的路线的同时也限制车辆造成的噪声、大气等交通污染。

(3)行人交通的舒适性。

稳静化措施使交通流畅,减少不必要交通量。通过设置封闭措施,禁止社会及大型车辆进入。封闭措施能保证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在区域内部形成无车区,极大保证师生安全,没有噪音及尾气污染,创造了极大的舒适性。但是也影响大型特殊车辆的使用。设置可活动的封闭设施,如大型立体花坛,既美观又不影响特殊车辆的使用。

3.2 交通稳静化突出大学校园交通道路特点

构建良好和谐的校园交通环境,需要从精神与物质环境两方面入手,而校园道路系统既是校园物质环境的体现者也是校园精神环境的重要载体。稳静化的校园交通环境,净化了交通污染,提升了师生的生活品质,创建和谐的校园道路交通体系。

(1)校园道路特性。

相比于城市道路,校园内道路机动车数量、交通流量均比城市道路低的多。即使是校园主干道路也仅相当于城市支路的交通量。但与车辆数较少相反,校内以步行为主的人流量大大超过城市道路。尤其在教学区与生活区内,上下课以及就餐的学生数量十分庞大,此时若机动车要通过这些道路,将产生交织矛盾,也不易通过。因此,校园内交通主要以步行及非机动车为主。主要因为大学校园的规划与景观布设都不适宜机动车穿越,且上下课,学生穿越与各教学楼之间,需要一个较为安全的道路空间。教学区与生活区是大学最重要的场所,是进行学术创作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灵魂所在。

(2)实现大学校园道路特性复合。

新建或改建的校园道路宽阔平坦,校园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观。但是硬质宽阔的校园道路使得原本文化生活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显得呆板,干枯的视觉让人感受不到任何文化氛围。更多的偏向与城市道路的功能而忽视了其固有的文化元素,失去了人文气息。在稳静化措施中,绿化,园林化应该成为校园道路的一部分,设置花坛,曲折型道路,这在欧美大学中已普遍盛行。此外,绿化校园道路,也提升了校园环境,营造舒适和谐的校园氛围。

4 大学校园功能区划与稳静化设置

大学功能区划是在校园规划的总体布局中,将其按照建筑用途不同,将活动性质相同或者相近的场所安排在一个相对集中的范围内,各区通过道路、绿化带、广场进行隔离。早在民国初期校园规划中已有所体现,将教学区、主功能区、生活区等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以清华大学及金陵女子师范学院为代表。此类院校多数为用地性质相近或相似的封闭运行体系。二现代大学更强调通过轴线或环线串联不同用地性质,这就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等级的校园道路。根据校园相同功能的特点,一般将学校校园划分为生活区、教学区、主功能区,针对不同的功能分区对校园道路进行分级,确定道路等级,将稳静化措施与各个功能区进行详细设计研究。

4.1 校园主功能区

校园主功能区是校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理解为公共活动场所,主要包括大型室外体育场与体育馆、游泳馆、会议室等构成校园主功能区。与之相对应的担负着校园主要交通功能的道路称之为校园级主干道。主功能区设施通常安排在校园级主干路两侧,校园级主干道是校园交通的动脉,构成校园道路网的骨干,直接连接校园对外交通。将校园级主干道路段功能定位为:(1)服务对象为全出行方式;(2)道路交通通畅安全;(3)限制汽车速度,保证人车共行;(4)保证特殊车辆(消防、救护等)的畅通需求;(5)对外的景观道路功能,提升学校形象;(6)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鉴于校园及主干道功能定位,推荐主要稳静化措施:减速路拱、凸起人行道、纹理路面,既不影响大型特种车辆通行又不影响美观。减速路拱是一种设置于道路很短面上的凸起或者平台,根据物理性状的不同将上部为拱形的称为减速丘,顶部为平台的称为减速台,两侧采取渐变式设计,不影响路面排水。一般材料为砖或者有纹理的地砖建成,德国部分城市设置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德国部分城市减速带设置指标

减速路拱较为容易实施,具有较强可操作性;方便非机动车通过,对于降低车速较为有效。但对于驾驶员来说,降低了行车舒适度,降低了大型特种车辆的行车速度,对消防、救护等车辆有影响。但对间距及细部尺寸设计要结合实际正确设置,如果设计不当,则会引起噪声和空气污染。

表3 路拱间距

凸起人行道是特殊的减速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人行横道标线,渠划行人交通。使驾驶员提前发现过街行人。纹理路面通常用带有颜色或者图案的地砖铺成,应用于整个交叉口或者整条人行道,可以提前引起注意,降低车速,但容易造成汽车噪声,也给残障人员带来不便。

4.2 校园教学办公区

教学办公区作为校园的主体,担负着日常的教学办公功能。教学办公区主要由教学楼、办公楼、科技实验楼、信息中心、展览馆等建筑组成。教学区主要为师生提供上课教学,科研场所,为了给师生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氛围,教学区内应尽量避免机动车进入。与之对应的是校园级次干路,校园级次干路功能:(1)主要服务对象上要为步行;(2)限制小汽车进入,或限制其速度但要保证大型车辆的通行需求。

主要措施:在入口处设置封闭措施。包括全封闭与半封闭措施。

封闭措施是指在路段上设置障碍物,达到禁止部分或者全部车辆通过的措施。其优点是能够保证行人和自行车通过;完全切断机动车流,极大地提高了行人和自行车的安全。但是全封闭措施下小汽车需要绕行。

半封闭是指在直向道路上设置障碍物,使得其中一个方向的行驶车辆无法通行。设置半封闭的道路在两个方向上都设有自行车道,对以减少车流量非常有效。

图1 全封闭措施

4.3 校园学生生活区

学生生活区是学生日常活动和休息的重要场所,一般包括宿舍、浴室、食堂、学校超市以及部分体育活动设施等。生活区,师生生活的主要场所,需要营造一种恬静的生活氛围。校园级支路功能定位为生活区稳静化措施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营造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消除噪音及空气污染影响。主要措施就与其他功能区有所区别,如路面窄化、曲折车道、封闭等措施。

大多在道路断面设置安全岛、花坛或者延伸绿化带将道路断面较其他断面窄化的一种稳静化方式。若在此处设置人行道标线,较其他地段较为安全。兼有降低车速减少交通量的作用。

曲折车行道可以通过物理方法与非物理方法进行设置是通过改变道路线形,将道路进行锯齿状设置,强制车辆减速通过曲折路段。另一方面可通过设置两侧路边停车,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也可设置封闭与半封闭措施。但需注意设置可活动封闭措施,如花坛等,尽量减少对特殊车辆进入生活区产生影响。

5 结语

交通稳静化的理念与措施有助于构建安全、生态与舒适的校园交通环境。本文从校园交通问题入手,同时结合校园道路交通自身特点,以及校园不同功能分区的需求为出发点,选择具体的稳静化措施。然而,本文对校园功能分区以及稳静化在各功能区的具体设置研究较为浅显,对不同等级与功能的校园道路稳静化措施细部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

[1]刘慧娟.大学校园交通系统初探——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0.10.

[2]崔玲,阴帅可.大学校园精神环境的营造[J].山西建筑,2004,30(21):15-16.

[3]汤天培.马健霄.廖晓强.交通稳静化在城市住宅区的应用[J].森林工程,2010,26(6).

[4]卡门哈斯克劳等著,文明的街道——交通稳静化指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邹庆.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组织与规划研究[D].江苏大学,2007.10.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交通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繁忙的交通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小小交通劝导员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