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地区中小城镇停车系统规划
2014-10-16陈天明
陈天明
(广州至信交通顾问有限公司)
1 前言
随着佛山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城镇小汽车的数量急剧增长,小汽车拥有量与停车泊位的供需矛盾逐渐突出,已经引起政府部门对停车难问题高度重视,陆续开展了顺德等地区的停车专项规划。目前,佛山地区的停车难问题主要集中在城镇中心区,而外围的村庄潜在的停车空间充足,这与广州等一线特大城市呈现出来的停车难问题有较大差异。为了合理配置停车资源,应对佛山地区中小城镇日益蔓延的停车难问题,研究基于供需平衡的停车系统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规划方法
佛山地区中小城镇的中心镇区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停车难问题,有条件的市政道路,特别是商业中心、饮食服务行业周边的市政道路,基本都划设了路边停车位,大量的道路资源被停车占用。且停车难的问题有向外围村居蔓延的趋势。但是中心城区内道路交通量较小,道路建设较为超前,虽然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资源,尚未造成大面积的道路交通拥堵,具有明显的中小城镇的特点,不能照搬广州等一线特大城市的停车系统规划方法。佛山地区中小城镇的停车系统规划要未雨绸缪,在停车现状特点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小汽车保有量的发展趋势,合理预测未来停车供需的缺口,并采取合理的停车发展策略,引导配建停车、公共停车和路边停车的科学发展,并且提高停车泊位的使用效率,确保能缓解近期的中心镇区的停车难,又能应对远期停车难问题向外围村居蔓延。
2.1 停车现状分析
(1)停车供需情况
以顺德北部三镇为例,将现状停车场分为配建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和路边停车场三类,采用地毯式逐寸土地摸查的方法,统计得到现状配建停车泊位约3.35万,公共停车泊位约0.34万,路边停车泊位 0.92万,供应泊位总量约4.61万。而顺德北部三镇的小汽车保有量约5.37万,取小汽车停车泊位需求量是保有量的1.3倍,计算得到小汽车的需求泊位总量约6.98万,停车泊位缺口为2.37万,供需比约为66%,这意味着还有34%的停车需求只能停放在路边、街巷和边角余地,缺乏合法的停车泊位。
(2)泊位构成情况
合理的停车泊位构成应该是配建停车场占80%~85%,公共停车场占10% ~15%,路边停车场约占5%。从现状泊位构成看,配建停车泊位占73%,公共停车泊位占7%,路边停车泊位占20%,泊位构成不太合理。路边停车比重过高,反映出现状停车过于依赖路边泊位,随着小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中心城区可供停车的道路资源潜力有限,必然导致停车难问题向更大的范围蔓延。同时,公共停车比重过低,难以发挥在城市停车格局中应有的作用。
(3)停车问卷调查情况
上班、回家、公务所占比重较大,占整个出行比重的78%,这是因为佛山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居民拥有机动车数量较大,上班、回家、公务、购物等产生了大量的停车需求。加上城市规模较小,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的距离不是太远,很多工薪阶层大都回家吃饭或休息,使得回家所引起的停车需求增大。由于上班、回家、公务和购物等停车需求的高峰时段各不相同,由于停车管理水平不高,没有对停车泊位的时空资源进行共享利用,导致停车泊位结构性不足,往往出现“有位无车停,有车无位停”的现象。
停车收费是影响居民选择停车场的首要因素,目前采用路边停车基本免费的政策,使得居民对于停车费非常敏感。而步行距离也是影响居民选择停车场的重要因素,停车者大多宁愿用步行距离来交换停车费用。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路边停车场的使用比路外停车场更加便捷,居民倾向于使用路边停车,停车高峰时段路边停车现象尤为突出。因此,居民过于依赖路边停车,导致大量的配建停车泊位被空置,出现“停车难”的假象,形成了恶性循环。
图1
2.2 停车需求预测
(1)小汽车拥有量预测
顺德北部三镇2010年的人口普查的结果为6.65万,近十年来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81%,预测得到2015年和2020年的人口分别为8.03万和9.68万。现状千人小汽车拥有率为81辆/千人(现状顺德为89辆/千人,佛山为95辆/千人,广州为104辆/千人,上海为60辆/千人),预测2015年和2020年的千人拥车率分别为100辆/千人和120辆/千人,进而预测得到2015年和2020年的小汽车保有量为8.02万和11.61万。
(2)停车供需缺口预测
按照国际惯例,取小汽车停车泊位需求量是保有量的1.3倍,并考虑北部三镇对周边镇街、城市小汽车的正向吸引,须乘以3% ~5%的修正系数,得到2015年和2020年的停车泊位需求分别为10.83万和15.67万。
北部三镇停车泊位现状的自然年增长率为10%左右(广州为8.5%),按此趋势预测未来的停车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顺德北部三镇2015年和2020年的停车供需缺口分别为4.09万和4.81万。经测算,当停车泊位的年增长率达到14.58%时,2020年才能达到停车泊位的供需平衡。
2.3 停车发展策略
通过大力增加各类停车泊位的供给,要形成顺德区停车以配建停车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路边停车为必要补充、供需和谐的静态交通格局。为了实现停车发展的目标,制定四大停车策略具体如下:
2.3.1 配建停车供应策略
由于顺德北部三镇早期缺乏停车规划,较多住宅、商业、办公设施配建停车严重不足,有些甚至根本不建设专门的停车场,历史欠账较多。具体的策略如下。
(1)中心镇区和外围村居差别化的停车供应。从路网剩余容量和公交设施水平角度考虑,中心镇区配建应适度从紧,宜采用配建指标的下限,外围村居则要尽量满足停车需求,宜采用配建指标的上限。
(2)严格执行经批准的停车配建标准,确保新开发项目能完全消化自身的停车需求,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特别是在老城区的改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停车配建标准,以逐步解决停车位历史欠账问题。
2.3.2 公共停车供应策略
顺德北部三镇的公共停车场的规模较小,多位于公园、剧院、社区等周边零碎的空地,根本无法发挥公共停车的作用。具体的策略如下。
(1)结合综合性商业、服务和活动中心、CBD地区、交通换乘枢纽公共停车需求较大的区域,科学规划规模合理的公共停车场,提供便捷的公共停车服务。
(2)需完善公共停车场相关的鼓励政策和实施机制,吸引多方资金投入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培育停车产业的市场氛围。
2.3.3 路边停车供应策略
顺德北部三镇现状过于依赖路边停车,尤其是中心镇区,几乎所有具备条件的道路都设置了路边停车泊位,免费便捷的路边停车是居民最常用的停车方式。具体的策略如下。
(1)近期为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在不影响道路交通运作的情况下,可在新城区和外围村居的主要道路增设路边停车泊位。
(2)远期随着路外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停车供应的提高,逐步控制路边停车位,降低路边停车场的比例,形成了合理的停车结构。
2.3.4 停车效率调节策略
顺德北部三镇出现中心镇区停车难问题,主要是因为既有的停车泊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需要逐步建立合理的停车收费制度、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提高停车泊位使用效率,实现停车系统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体政策如下。
(1)中心城区要发挥停车收费制度在调节小汽车交通需求中的作用,逐步实行停车收费政策,把握路边停车比路外公共停车收费高,路外公共停车比配建停车收费高的原则,将路边停车需求引导向路外公共停车和配建停车需求转移。
(2)鼓励各类停车场对外开放,白天居住区的泊位供办公车辆停放,夜间办公区的泊位供居住车辆停放,以合理利用办公和居住在停车时间上的互补性。
(3)鼓励进行停车管理技术创新,促进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应用,逐步完善重点商业区的停车诱导系统,提高已建成的停车设施的使用效率。
2.4 公共停车规划
2.4.1 布局原则
公共停车场规划是停车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结合各城镇供需关系的具体情况,规划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公共停车场,具体原则如下。
(1)应重点布置在综合性商业设施、活动和服务中心、交通换乘枢纽周边、改造潜力小且历史欠账多的建成区等;
(2)力求符合“就近、分散、方便”原则,停车场形式因地制宜,在建筑密度高的中心区优先考虑立体停车库形式;
(3)主要控制公共停车规模,停车面积宜为0.64~0.72 m2/人,确保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
(4)遵循“远近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规划公共停车场实施的可行性,使停车场建设既能满足近期要求,又能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2.4.2 布局要点
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布局方案是由众多的点位组成,如果选点科学合理,能够大大提高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具体布局要点如下。
(1)改造潜力小且历史欠账多的建成区等地区,可结合“三旧改造”进行综合开发,通过配套相关的优惠政策,增设公共停车场。
(2)在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社会停车场库用地,确保规划的公共停车场用地不会被挪作其它用途,失去实施的条件。
(3)落实商业设施、医院以及文化娱乐用地等兼容设置的公共停车场,在满足其自身的停车需求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部分公共停车泊位,满足社会停车的需求。
(4)结合各城镇的近期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计划,利用公园等客流较为密集的区域,利用规划的公共绿地建设地面绿化停车场或地下公共停车场。
(5)充分利用现状路边的空地,近期地块尚未开发的时候设置地面临时停车场,远期结合地块开发合建公共停车场。
(6)中心城区的中小学较多,应该在学校门口周边设置合理的公共停车泊位,避免上学和放学期间,家长接送学生的车辆聚集在学校门口周边的道路上,影响正常的道路交通。
(7)结合轨道交通车站设置公共停车场,引导居民采用小汽车换乘轨道交通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为轨道交通输送客流。
(8)结合长途客运站以及公交总站设置公共停车场,打造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交通中心,也有利于站场设施用地的集约利用。
2.5 路边停车规划
2.5.1 布置方式
路边停车场是利用城市道路空间进行停车的场所,原则上主要承担临时性短暂停车功能,主要设置在支路、交通负荷度较小的次干道上以及有隔离带的非机动车道上,其规模主要由停车需求、道路形式、道路交通流量和交通管理情况等因素决定。目前顺德北部三镇现状路边停车场的布置方式主要包括设置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三种形式,每种形式的设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灵活进行设置。
(1)机动车道的布置方式。当道路机动车交通量不饱和,并确保双向两车道的基本通行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在机动车道上布置路边停车场,包括双侧路边划线泊位、单侧路边划线泊位、港湾式划线泊位等形式,这种设置形式尤其适用于取消了非机动车道的道路。
(2)非机动车道的布置方式。当道路的非动车车流量不大,而且道路条件良好,可以划设宽敞的非机动车道时,可以占用非机动车道设置路边停车场,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外围村居非机动车道较为宽敞的道路。
(3)人行道的布置方式。当行人流量不大,且人行道上有足够的空间设置路边绿化停车泊位时,而且可以设置,主要适用于外围村居人行道较为宽敞的道路。
2.5.2 布置要点
路边停车规划应考虑道路周边的停车需求,尤其是现状自发形成的路边停车路段,应以增加供应满足需求为主,这是投入规模小且产出效果较佳的方法,具体布置要点如下。
(1)中心镇区有条件的道路都基本设置了路边停车泊位,需要挖掘路边停车的潜力,尤其是利用新城区的宽敞道路,结合周边的开发合理设置。
(2)外围村居停车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整体停车秩序较差,缺乏正规的停车泊位,可利用各村居的进村道路、村内较宽的街巷设置路边停车泊位,要求尽量不影响村内道路交通。
3 结论
在佛山地区中小城镇停车现状调查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基于供需平衡的停车系统规划,提出了较为实用的公共停车场和路边停车场的规划选址方案,顺德北部三镇共规划公共停车泊位约1.58万个,用地面积约51.98万m2,路边停车泊位约1.94万个,并从供需关系、泊位构成和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等方面建立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从整体上把握各类停车设施的规模,确保规划成果的科学性。规划成果可操作性强,已经作为顺德区停车系统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供需平衡的停车系统规划方法比较适用于交通拥堵情况尚不算严重,用地条件较为宽裕的佛山地区中小城镇,属于未雨绸缪的满足需求的措施。对于广州和深圳等大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严重,而且用地条件极为紧张,应该对停车需求从源头上进行控制,采取包括车辆限牌、提高停车费用设置开征车辆拥堵费等措施,以达到动态的供需平衡状态。
[1]张超颖.城市中心区停车规划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2011.
[2]李小荣,戚静,杨远祥.城市中心区停车规划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8):183-188.
[3]吕峰,洪亮平.基于需求管理的城市停车规划对策研究[J].华中建筑,2010,(4):62-65.
[4]王锦阳.苏南中小城市停车规划关键问题研究——以江阴市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5]孟庆涛.城市公共停车规划及空间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6]邵正刚.杭州市中心区路边停车规划与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7]彭敏.北京市路内停车规划与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