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9 m急倾斜厚煤层Z型通风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

2014-10-16董长吉翟永胜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放顶分段底板

董长吉, 翟永胜

(1.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22;2.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长沟峪煤矿,北京 102451)

随着煤矿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许多矿区赋存条件“优越”的煤层储量越来越少,致使矿区内部分矿井的开采对象不得不由条件相对“优越”的煤层转向复杂的急倾斜煤层。急倾斜煤层的主要开采方法有倒台阶采煤法、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俯伪斜分段密集采煤法、巷道放顶煤采煤法和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法[1]。由于该类煤层成煤过程复杂以及煤层赋存独特,开采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4]。煤层大于10 m、赋存变化不大的煤层,采用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5-6]。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方法,具有安全性高、资源回收率高、工序组织简单、工作面作业条件好和工人劳动强度低等特点[7]。目前,我国7~9 m急倾斜厚煤层赋存较多,但开采难度较大,缺乏开采经验[8-9]。针对该类煤层特点,长沟峪煤矿工作面采用Z型通风、整体组合悬移支架支护顶板及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的方法。该采煤方法实施的关键是进风巷道掘进位置、回风巷道的留设方法和分段高度的确定,而顶板压力及其变化是影响进风巷道掘进、回风巷道留设与工作面支护稳定的主要因素。笔者结合该采煤方法巷道布置特点,沿工作面走向与倾斜方向对煤层顶板压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特点,以此提高进风巷道与回风巷道的稳定性,发挥支架的优势,有效地控制顶板,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同时为该类煤层开采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1 工作面概况与开采方法

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长沟峪煤矿15槽开采块段煤层平均厚度为7 m,平均倾角为55°,煤层走向长60 m,采用Z型通风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方法。工作面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面布置Fig.1 Working face layout

由图1所示,工作面沿垂直煤层走向直线水平布置,沿煤层走向推进,采用七组整体组合悬移支架支护顶板,单一支架有效支护面积为2.600 m×0.960 m=2.496 m2。随着工作面回采,沿煤层底板留设回风巷道,以构成工作面Z型全风压通风系统。

2 测点布置与数据分析

2.1 测点布置

沿煤层顶板掘进运输巷道,至开切眼位置后安装工作面支架,与联络巷道构成通风系统。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沿煤层底板留回风巷道。由于工作面采用分段放顶煤工艺,致使回风巷道受采动影响较大,而回风巷道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故在运输巷道、工作面和回风巷道均布置测点,观测压力变化情况。测点布置方法如图2所示。

图2 测点布置Fig.2 Arrangement of measuring place

2.2 数据分析

研究煤层较厚,煤层开采对顶底板压力变化影响较大。工作面回采初期,由于推进距离较短,底板侧向回风巷道压力变化无实际意义,故而选择回采中期压力数据进行分析。运输巷道、工作面和回风巷道压力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巷道与工作面压力曲线Fig.3 Pressure curves for airway and working face

根据压力曲线可知,运输巷道近工作面约10 m范围内顶板压力变化较大,说明受采动影响较大,而10 m以外压力趋于稳定。由于矿山压力作用,顶煤基本松散,降低了其对煤层顶板的支撑作用,故运输巷道压力主要来源煤层顶板;工作面支架压力较稳定,主要来源于上部煤层压力。回风巷道因采用沿空留巷工艺及柔性掩护支架支护,受采动影响范围较运输巷道小。

3 数值模拟

3.1 数值模型

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Z型通风工作面进行数值模拟,煤层及顶底板相关参数见表1。

表1 煤层及顶底板参数Table 1 Parameters of coal seam and roof and floor

利用COMSOL软件自带的建模工具建立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选用三角形网格,并对梯形巷道周围进行细化处理。模型及网格分布见图4。

图4 模型与网络划分Fig.4 Model schematic plot and grid layout plan

3.2 结果分析

模型两侧及下端为固定约束,根据矿压观测结果进行加载。运输巷道、回风巷道与工作面支架应力云图及应力等值线如图6、7所示。

图5 巷道应力云图Fig.5 Tunnel stress nephogram

图6 巷道应力等值线Fig.6 Tunnel stress contour

由图5、6可以看出,煤层底板侧回风巷道压力较大,距离工作面8 m且靠近煤层底板处为应力增高区域;煤层顶板侧巷道应力集中范围为工作面上方近顶板侧6 m;位于工作面上方11 m处顶板垮断,与实际开采情况相符合;距离工作面上方14 m范围煤层受应力作用较为松散,可放性较好。

4 结论

采用现场观测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7~9 m急倾斜厚煤层Z型通风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得到如下结论:

(1)运输巷道受采动影响较回风巷道大,在工作面回采推进过程中应对运输巷道与回采巷道距离工作面12 m范围进行加强支护。

(2)由于煤层倾角较大,回风巷道压力主要来自煤层底板,压力集中范围应为工作面上方6 m。

(3)距离工作面上方0~14 m范围煤层较松散,可放性较好,故分段放煤高度取14 m,能够有效提高回采效率。

[1]侯殿军.大倾角煤层开采方法概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4-10.

[2]KOLESNIKOV V G,KHAPILOVA N S,NESCOROMNAVA E A.Numerical study on an applicable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 for soft extra-thick coal seams in Thailand[J].Engineering,2012,11(4):739-745.

[3]张小兵,王忠强,张 伟,等.急倾斜煤层可采工艺性评价及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3):381-385.

[4]刘金海,冯 涛,王卫军,等.急倾斜煤层顶煤可放性识别的距离判别方法及应用[J].煤炭学报,2008(6):601-605.

[5]XIN YAJUN,GOU PANFENG,GE FUDONG.Analysis of stability of support and surrounding rock in mining top coal of inclined coal sea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Technology,2014,24(1):63-68.

[6]高召宁,石平五.急倾斜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岩移规律[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1(4):316-318.

[7]张继忠,孙广义,翟永胜.急倾斜煤层“Z”型通风沿空留巷水平分段放顶煤工艺技术[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2):161-164.

[8]谢东海,冯 涛,赵伏军.我国急倾斜煤层开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4):211-213.

[9]KOLESNIKOV V G,KHAPILOVA N S,NESCOROMNAYA E A.Influence of an angle of an inclination of an inhomogeneous coal seam on distribution of stresses near the working[J].Tr Inst Prikl Mat Mekh,2002(7):134-139.

猜你喜欢

放顶分段底板
深部综采放顶煤开采工作面降温浅析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分段计算时间
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旋转开采理论分析与实践
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旋转开采理论分析与实践
板上叠球
地下室底板防水卷材施工质量控制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分析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放顶煤液压支架尾梁装置设计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