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一路歌
2014-10-16吴道政
吴道政
摘 要:在“研学后教”的课堂改革中,小组长的培养相当关键,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小组的进退,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和整个课堂合作的氛围和质量。本文重点探讨了培养优秀小组长的策略。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组长;合作
“研学后教”课堂中,小组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小组长,是小组顺利实施合作学习的必备条件。小组长的作用是巨大且毋庸置疑的,组长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小组的进退,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和整个课堂合作的氛围和质量。因此,“研学后教”课堂管理很关键的就是培养优秀的小组长。那么,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小组长呢?下面,笔者结合平日的观察和课堂实践探索,谈一谈优秀小组长的培养。
一、慧眼选拔组长
笔者认为,要培养优秀的小组长,首先要确定小组长的人选。小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一是学习不一定很优秀,但责任心要强;二是能管住自己,有助人为乐的精神;三是善于倾听自己小组成员的发言,听取其他组成员的意见;四是要懂得组织自己小组成员进行学习,鼓励同学多发言。
二、耐心培养组长
选好小组长后,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和指导。在培养小组长时,应当力求做到:
第一,使小组长明确小组活动的规则,如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各角色的职责,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对学”“群学”“展示”等基本流程和规则,并经常提醒小组成员这些规则,使这些规则得到强化并内化。
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否则,就容易造成摆样子、走过场现象,给人以假、浮的印象。
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在交流过程中对组内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应带头起表率作用。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教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在这里,要特别注重对组长的四种能力的培养:一是组织能力。组长要能够承担起小组一起学习、探讨的活动,让各类活动在正确轨道上完成教师的目标。二是协调能力。对于组内出现的异议和意见的分歧,要能够采用正确方法疏导缓解。三是小组内的向心力。向心力是一个学生人格魅力的最好展示,要让组员乐于围绕在自己周围,顺利完成组内工作。四是沟通能力。对于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主动与别组或者教师进行沟通,及时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大胆放权给组长
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要注意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并放权给小组长,让他们大胆主动地进行小组管理。在我们初三(5)班,平时评选优秀组员活动、德育评分等均是由各小组长独立完成的,每个小组长手中有两张评价表格,一是《南村镇侨联中学教学德育实时反馈表》,二是《初三(5)班第( )周常规检查表》。小组长每天记录本小组组内成员的表现,并坚持每周评价一次,对表现好的加德育分、上光荣榜,对表现不好的首先由小组长在小组范围内进行帮助,其次针对个别学生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其进行谈话、教育。实践表明,通过小组长和全体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部分表现不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四、定期召开会议
小组初建时,笔者经常召开小组长会,等小组走上正轨后,组长会改成两周一次。记得第一次开小组长会议的时候,小组长大多对组员充满抱怨和不满,看到这种情况,笔者提了一个问题:作为小组长,你该为自己的组员做些什么,才能够让组员对你信服?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思考。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抱怨少了,帮助多了。态度转变了,小组成员更容易接受了,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召开小组长会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在课堂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在小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笔者会随时调查他们的管理情况,让他们相互之间交流管理的方法。因为小组长的性格各异,其管理能力也有强弱,有的办法多,有的办法少,召开组长会可以取长补短。
在培养了一段时间后,又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组长们都反映,有些小组内的组员难管、不听组长的话,如听讲不认真,组员不合作,作业完不成等。对于这些问题,笔者首先引导小组长仔细分析这些同学难管理的地方,因人而异,让各小组长自已选,能管了谁就要谁,这叫各尽其能。就是让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做小组长,体验一下当组长的难处,达到理解对方的目的。建立组员评价机制,通过对组员在学习情况、日常表现、作业情况这三项建立一个评价表。这也作为评选“优秀组员”的首要条件。一周一公布组员在组内的表现情况,使组员在组内随时了解自己的表现,并加以整改。对名次在后面的组员,由小组长和班主任与其交流谈心,促使其进步。
小组长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个中滋味或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它考验的是教师的综合素质。“一路走来一路歌”,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将“研学后教”课堂改革推向一个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