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主推技术(二)
2014-10-16全国畜牧总站体系建设与推广处
一、生鲜乳质量控制技术
1.饮水与饲料质量控制技术。
(1)饲料与饲草质量控制技术。饲料与饲草(含青、黄贮饲草)是奶牛的主要食物,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牛奶的质量。奶牛混合精料中违规使用添加剂,饲料饲草中污染物超标、霉变腐败是影响牛奶质量的重要因素。
优质与发霉牧草的外观比较。饲料与饲草的霉变主要由霉菌滋生引起,霉菌产生霉菌毒素,是奶牛饲料与饲草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霉菌主要包括:黄曲霉菌、寄生曲菌、疣孢青霉菌、轮孢镰刀菌、禾谷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等,以黄曲霉菌为主。
饲料中不得随意添加法规许可外的添加物质:以谷物类为主的奶牛混合精料禁止使用动物源性饲料原料;蛋白类、维生素类、矿物类浓缩预混饲料严禁添加非法添加物,中草药添加也要严格控制。
通过添加防霉制剂防止饲料霉变:饲料用防霉剂能降低饲料中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贮存期营养成分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贮存时间。防霉剂主要成分包括季铵盐衍生物、卡松、表面活性剂、增效剂等。
草捆防霉技术:苜蓿、羊草等刈割后不能直接打捆,要晾晒到适宜的水分含量时再打捆贮运。对水分含量达标的草捆进行塑料膜密封贮运,既方便运输和贮存,又利于防霉保质,应广泛推广运用。对于较高水分的干草一般不宜打捆。必须打捆时,应采用一些技术措施比如添加防霉剂等。
青贮饲料的防霉技术:青贮饲料的防霉主要是提高青贮的质量,必要时加入防霉制剂。在制作青贮饲料时,注意以下要点。一是适时收割秸秆,防止受霜冻。二是秸秆水分不应太高,一般在60%~70%较好。三是将秸秆切碎,长度在1.0~2.0厘米较好。四是存放时充分压紧,每立方米存放700~800千克较好。
(2)饲料与饲草中的污染物控制。重金属污染在生鲜乳生产中日益受到重视,牛奶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来源于饲草料中的汞、砷、铬、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污染。世界上主要奶业发达国家对生鲜乳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都有限制,我国对几种主要污染物的限量见表1。大部分生鲜奶中的污染物是通过采食饲料和饲草而来,而饲草饲料中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土壤和农作物农药的残留、非法或超标使用各类添加剂。使用未受污染的饲草饲料,按标准使用各类饲料添加剂,减少奶牛饲料添加剂特别是阿散酸、洛克沙生等的使用,是降低生鲜奶中污染物的有效手段。
(3)饮用水质量控制技术。饮水是生鲜乳污染的又一重要环节。按照国家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建设标准,标准化奶牛场奶牛饮水质量应符合NY5027—2008《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强制奶牛场奶牛饮水执行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随着人们对生鲜奶质量要求的提高,奶牛场奶牛饮水采用此标准是大势所趋,也是保障生鲜乳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表1 我国对无公害生鲜乳中污染物的限量规定
2.奶牛群体质量控制技术。
(1)牛场综合管理。生鲜乳的质量受牛群健康状况、牛场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等的影响。加强牛场综合管理,提高牛群整体健康水平,减少人畜交互感染利于提高生产水平,提高生鲜乳的质量。
一是合理选择牛场建设地址、科学布局、合理安排牛位和建造牛床、提高饲喂水平,为牛群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奶牛福利,提高奶牛群体健康水平,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既可以减少治疗疾病的药物残留,还可有效提高奶牛生产水平。
二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降低各类代谢疾病的发生,降低奶牛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可使牛奶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三是加强牛场卫生综合治理,及时清除粪污,可减少场区空气中细菌及微生物的污染。加强牛场蚊、蝇、鼠的灭杀,以减少各种病菌的传播,减少病菌进入牛奶中。
四是对牛场工作人员特别是挤奶操作人员和饲养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持有健康证的才能上岗。人员的体检除常规检查以外,还要专门检查布病和结核病。
五是积极参与DHI,充分利用DHI测定的乳成分和体细胞数据加强牛场管理,监控牛奶质量,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2)兽药残留控制。牛奶中的兽药残留是生鲜乳质量控制的又一重要环节。兽药残留指奶牛健康状况受到威胁后,使用兽药进行治疗,药物经泌乳进入鲜奶中的药物原型以及有毒的代谢物和药物杂质。
药物残留控制的技术方案。一,按规定使用药物。二,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禁止人药做兽医用药;在病牛治疗过程中不使用国家规定禁用药物。三,对抗生素类药物专柜存放登记管理,严格按规定用药。《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鲜乳抗生素残留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农办医〔2010〕17号)中的《奶牛常用抗生素产品清单》明确了各种抗生素药物的用法用量和弃奶期,规定了主要抗生素药物的弃奶期为3日。弃奶期满后,还要对病牛生产的鲜奶进行药物残留检验,符合规定后方可用作为商品原料奶。
3.安全挤奶技术。安全挤奶技术就是控制挤奶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的规范性技术。全面推进机械化挤奶替代手工挤奶,是保障生鲜乳质量的重要环节。手工挤奶劳动强度高,操作技术难以规范,工作效率低下,清洁卫生难度大,是造成坏奶的直接原因之一。
我国目前使用的机械挤奶设备主要有两种类型:移动式和固定式。移动式主要指手推挤奶车;固定式主要指有专用固定输奶管道、有固定挤奶牛位的设备(包括并列式、单列式、转盘式),如图1、图2所示。随着奶牛场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固定挤奶设备得到广泛运用。固定式挤奶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工作效率高;二是便于清洁;三是便于牛场管理;四是具有封闭的牛奶流通环境,减少二次污染。使用机械挤奶时主要有两个技术要领,一是设备的洁净,二是挤奶操作的规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化奶牛场挤奶及设备管理与维护技术要点操作,控制挤奶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1)加强设施设备管理。奶牛场应配备与奶牛存栏量相配套的挤奶机械;挤奶厅布局方便操作和卫生管理;挤奶厅干净整洁无积粪,挤奶区、贮奶室墙面与地面做防水防滑处理;挤奶器内衬等橡胶件及时更新并做好记录,奶罐要保持经常性关闭;输奶管、计量罐、奶杯和其他管状物要保持清洁并加强维护,贮奶罐保持经常性关闭;完全使用机器挤奶,输奶管道化。
(2)加强工作人员管理。建立完善的挤奶卫生操作制度,挤奶工人和管理人员工作服干净,挤奶过程中挤奶工手和胳膊要保持干净。
(3)加强挤奶过程的管理。挤奶前后两次药浴,一头牛用一块毛巾(或一张纸巾)擦干乳房与乳头;将前三把奶挤到带有网状栅栏的容器中,观察牛奶的颜色和形态,对生产牛奶颜色和形态不合要求的奶牛、生产非正常生鲜乳(包括初乳、含抗生素乳等)的奶牛要下架单独挤奶并设单独贮奶容器。
(4)加强挤奶记录工作。按检修规程及时检修挤奶设备,检修情况要记录。
4.生鲜乳管理技术。
(1)严禁在鲜奶中非法使用添加物。在牛奶中使用添加物,主要目的是增加牛奶重量、提高蛋白质,或者是为了牛奶保鲜。如水、三聚氰胺等;保鲜如甲醛、过氧化氢、硫氰酸盐、纳他霉素、苯甲酸盐、二氧化氯等。
在生鲜乳中人为添加其他物质,严重影响质量安全,这种做法是严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坚决取缔。根据国家对生鲜乳的相关规定,为控制生鲜乳质量,严禁在其中添加任何物质(包括水)。
(2)存贮与运输的污染控制。加强牛奶的存贮与运输管理,防止牛奶遭受二次污染是生鲜乳质量控制的又一重要环节。做好输奶管、贮奶桶、贮奶罐、运输罐的清洗,保持设施设备的洁净是存贮与运输环节污染控制的关键。
◎图1 良种奶牛繁育场并列式挤奶台
◎图2 奶牛养殖示范园区转盘式挤奶台
(3)加强收奶站的监督管理。2008年以来,国家已连续4年开展生鲜乳专项治理,不断强化奶站监管,坚决取缔不合格奶站,清理非法收购黑窝点,规范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市场秩序,持续加强奶站监管,农业部于2008年11月公布了《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农业部第15号令),部分省市制定了适合本地的收奶站管理办法,比如《四川省收奶站管理规范》,标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与2008年以前相比,奶站的设施设备、卫生条件、检测手段等明显改善,管理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数量逐步减少。据统计,2011年全国收奶站有1.3万个,比2008年减少6890个,减幅已达34%。
收奶站和乳品加工厂都要严格执行国家《生乳》(GB19301—2010)和《生鲜乳收购标准》(GB/T6914—86),对生鲜乳进行分级管理,一级牛奶(牛奶中菌落总数小于50万个/毫升)达到90%以上,生鲜乳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生鲜乳的收购、销售、检测记录和交接单要保存完整,做到信息可查、流向清楚、质量可追溯、责任能追究。
◎图3 一体式DHI测定仪器
二、DHI应用技术
奶牛DHI应用技术为奶牛场提供了完整的生产性能记录体系,对牛场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DHI测定可以促进和完善奶牛生产记录体系,准确地了解牛群的实际情况,提供有效的量化管理牛群工具,这种量化能够针对每一个体牛只展开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通过调控饲料营养水平和改善管理,生产出达到理想成分指标和卫生指标的牛奶,真正地提高牛群的生产水平。如果没有DHI测定就不能建立起完善的奶牛生产记录体系,而没有完整的奶牛生产性能记录,管理牛群只能凭经验和感觉,难免出现偏差,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此外,特别对一部分没有生产性能谱系记录的奶牛养殖户,通过DHI测定能逐渐完善奶牛生产记录,科学制定牛场管理计划,为牛群的科学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奶牛DHI测定的基本要求。DHI测定的对象是泌乳牛产后6天至干奶期的全过程。参测牛场应积极配合开展工作,首先应提供准确的牛只信息,其次每月要把登记的泌乳牛奶采样送到测定站。
(1)奶牛场的选择。参加测定的牛场应严格选择,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有参测的积极性,能及时配合开展牛群调查和测定工作;一般要求奶牛场具备200头以上的生产规模;应采用挤奶厅机械挤奶,并安装有流量计,或带搅拌和计量功能的采样装置;应具备完好的牛只标识(牛籍图和耳号)、系谱和繁殖记录,记录有牛只的出生日期、父号、母号、外祖父号、外祖母号、近期分娩日期和留犊情况(若留养的还需填写犊牛号、性别、出生重)等信息。
(2)基础数据收集。新参加测定的牛场应整理参测奶牛的以下资料:牛号、出生日期、父母号、本胎产犊日期、胎次、本胎次与配公牛号、留犊牛号(母犊)。基础数据应在第一次采样测定前,报送测定中心。已进入DHI体系的牛场:应收集每月采样日的个体产奶量报表、采样单、牛群变化明细,包括头胎牛明细、经产牛明细、干奶牛明细、淘汰牛明细。牛群信息需在测定前随样品同时送达测定中心。
(3)现场数据和样品采集。参测奶牛为产后6天至干乳前6天这一阶段的泌乳牛,每头泌乳牛每个月应测定1次,2次测定的间隔时间为30天±3天。对每头泌乳牛大约测定10次,因为奶牛基本上一年一胎,连续泌乳10个月,最后两个月是干奶期。
2.测定与报告。奶牛DHI测定的主要指标包括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乳糖率等,通过对上述指标及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就可形成一份详细的DHI测定报告。DHI反馈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报告、问题诊断和技术指导等方面。在报告中根据奶牛的生理特点和生物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到20多个信息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管理者准确掌握牛群当前的生产状况,了解牛场的管理水平,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3.DHI报告的解读。
(1)泌乳天数的应用。依据测定报告分析泌乳天数、日产奶量、校正产奶量及繁殖状况,有利于制订繁殖配种计划。若近期内分娩的牛数比正常多,泌乳天数应该下降,牛群整体日产奶量、月产奶量水平应是上升;反之,日产奶量、月产奶量水平将会下降。
(2)乳脂率、乳蛋白率的应用。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之间的关系:脂蛋白比是指荷斯坦牛乳脂率与乳蛋白率的比值,正常情况下应为1.12~1.30。这一数据可用于检查个体牛只、不同饲喂组别和不同泌乳阶段牛只的状况。高产牛的脂蛋白比偏小,特别是处于泌乳30~60天的牛只,其原因可能是:干奶牛日粮差,产犊时膘情差,泌乳早期碳水化合物缺乏,饲料蛋白含量低等。
(3)体细胞数的应用。牛奶体细胞通常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等组成。正常情况下,牛奶中的体细胞数一般在20万~30万个/毫升;第一胎次奶牛的理想体细胞数在15万个/毫升以内,第二胎次奶牛的理想体细胞数在25万个/毫升以内,第三胎次奶牛的理想体细胞数在30万个/毫升以内。正常情况下,体细胞数在泌乳早期较低,而后渐上升。体细胞数与奶损失的关系见表2。影响体细胞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病原微生物对乳腺组织感染、应激、环境、气候、泌乳天数、遗传、胎次等,其中致病菌影响最大,也就是乳房炎。
(4)尿素氮(MUN)应用。牛奶尿素氮的平均值大多数在10~18毫克/分升范围内,在养牛成本中饲料约占60%,而蛋白料是饲料中最贵的一种。测定牛奶尿素氮能反映奶牛瘤胃中蛋白代谢的有效性,根据尿素氮的高低改进饲料配方能提高饲料蛋白利用效率,降低饲养成本。
牛奶尿素氮过高与繁殖率低下有很大的关系。据报道,夏季产犊母牛在产后第一次配种前30天的尿素氮大于16毫克/分升时,其不孕率是冬季产犊且尿素氮值低的母牛的10倍以上。
(5)高峰奶量、产奶高峰日应用。高峰产奶量是指个体牛只在某一胎次中最高的日产奶量,高峰日是指产后泌乳量最高的泌乳天数。高峰日到来的早晚和高峰日产奶量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到本胎次的产奶量。
(6)泌乳持续力的应用。泌乳持续力(%)=测定日产奶量/上一次测定日产奶量×100。泌乳持续能力随着胎次和泌乳阶段而变化,一般头胎牛产奶量下降的幅度比二胎以上的要小。影响泌乳持续力两大因素是遗传和营养,泌乳持续力高,可能预示着前期的生产性能表现不充分,应补足前期的营养不良。泌乳持续力低,表明目前饲养配方可能没有满足奶牛产奶需要,或者乳房受感染、挤奶程序、挤奶设备等其他方面存在问题。
(7)测定日产奶量的应用。测定日产奶量,是精确衡量每头牛产奶能力的指标。通过计量每头牛的产奶量,区分高产牛与低产牛,进行分群饲养,即按照产奶量的高低给予不同的营养需要。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因饲养水平高于产奶需要而造成的浪费和可能导致的疾病,也可避免因饲养水平低于产奶需要而造成的低产,从而给牛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8)前次个体产奶量的应用。通过比较本月和上月产奶量的变化情况,可以检验饲养管理是否得到改进,饲料配方是否合理。如果管理有改进、配方合理,本月产奶量就会比上月产奶量增加,否则就会下降;若两次的产奶量波动较大,可从以下原因查找:饲料配方过渡时,是否给予牛只足够的适应时间(应为1~2周),这可能会发生在干奶配方到产奶配方过渡或变更牛群的过程中;母牛产犊时膘情是否过肥,如果牛只过肥产后食欲时好时坏,会造成产奶量剧烈波动;是否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若长期饲喂会造成酸中毒及蹄病,产奶量会受到影响;是否有充足的槽位,如果槽位不充足,牛只之间相互争抢槽位,也会影响产奶量。
表2 体细胞数与奶损失的关系 千克
(9)干奶牛管理的应用。干奶时间过长,说明牛群在繁殖方面存在问题;过短则说明牛场存在影响奶牛干奶的问题,将会影响到下一胎次的产奶量。这是校正牛只膘情的最后环节,这一时期瘤胃修复因泌乳期高精料日粮引起的损伤,也对上次泌乳所引起的乳房损伤进行自我修复。
(10)泌乳曲线的应用。平均泌乳曲线的特点:高产奶牛的产奶峰值也高;一般奶牛的高峰出现在第二次采样时;产奶高峰过后,所有牛只的产奶量逐渐下降;产奶量下降平均0.07千克/天,每月下降6%~8%;头胎牛的持久力要好于经产牛。持久力(%)=(前次产奶量-本次产奶量)/前次产奶量×100×(30/两次测定间隔时间)-100。
(11)牛群遗传改良的应用。DHI测定数据是进行种公牛个体遗传评定的重要依据,只有准确可靠的性能记录,才能保证不断选育出真正高遗传素质的优秀种公牛用于牛群遗传改良。对于奶牛场而言,可以根据奶牛个体(或群体)各经济性状的表现,本着保留优点、改进缺陷的原则,选择配种公牛,做好选配工作,从而提高育种工作的成效。(注:本栏目稿件由全国畜牧总站体系建设与推广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