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2014-10-16林晓辉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创造自然

林晓辉

摘 要: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美的敏感性,而且更是学生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认真研究分析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并总结了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尝试性教学的经验,以期为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自然;节奏;创造

我国音乐教育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对学生音乐情感的激发,忽视学生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在八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和使用灵活自然的教学方法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2010年1月,笔者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音乐教师学校音乐新体系培训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从此走进了笔者的音乐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触碰自然,挖掘学生周围最贴近的音乐元素

奥尔夫强调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元素性”音乐教育入手,强调利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和音高元素,通过人类最根本、最自然也是最古老的音乐实践形式唤起他们身上潜在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他们自发的要求。

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中,笔者非常注重学生对音乐的自然体现,首先培养学生用灵敏的耳朵挖掘自己周围的音乐。例如:在新湘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课本中,第三课的活动“做做敲敲”,笔者和学生一起在课前准备了很多日常生活中能发出各种声响的物体,让学生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声,仔细听辨它们的音高、长短、音色等,聆听之后探索哪两种声音合在一起比较好听,哪两种声音和在一起不容易让人接受。从而让他们对这些物体按照音色感觉进行分类,再说说这些声音可以模仿大自然中的哪些声响。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做到了认真倾听,不仅培养了注意力、观察力,而且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体会情感,身体是学生表演的道具

音乐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感情的表达也是非常敏感的。在学习歌曲时,笔者让他们根据歌词内容找出歌曲中关键的情感词语,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表情或肢体动作解释这些感情词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根据学生表演引导学生将这些动作按照逻辑编排完整;用不同形式让全班每个学生都体验动作和感情的连接。在小组表演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表演得惟妙惟肖。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得到激励,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

三、节奏第一,从朗诵中寻找节奏

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个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但旋律却离不开节奏的“支撑”。因此,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通过节奏与语言和动作的结合对儿童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奥尔夫教学实践的一大特色。所谓节奏与语言的结合,即语言节奏朗诵。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实际教材,把节奏训练作为音乐课的重点教学内容,用朗诵语感作为节奏的切入点,让节奏自然流露在学生的唇齿之间。例如:二年级《音乐》下册中歌曲《老爷爷赶鹅》这一课中,朗诵是个很重要的环节。根据以前学过的节奏知识把节奏写下来,再运用柯达伊音阶手势,学生就完全可以将旋律准确地唱出来。

四、激发灵感,每个学生都是音乐的创造者

奥尔夫体系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创作法”,即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及范例帮助儿童集体创作、协助创作。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模仿—即兴—创造四步环节:探索是让学生通过动作发现产生音响的可能性;模仿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即兴是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记忆逐渐扩展,形成“雏形”;创造是将各个阶段所学的技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独创的“作品”。在四环节中,即兴和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笔者在教学当中很注重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而表现的练习过程就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过程。

五、平等交流,师生共建和谐课堂

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组织教学的方式很注重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其中集体教学是指给儿童创设一个自由、宽松、便于交流和共享的音乐学习环境。想要创设这样的环境,教师首先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角色,转变成为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的一员,将自己的肢体动作、语言方式、思维转换等各方面转换到学生的年龄范围之内,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究、共同学习、共同分享。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学生本能的表现力,而学生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相信通过广大音乐教师不断地学习、实践、创新,在不久的将来,音乐课堂将会呈现学生不断表演与创新的新面貌。

参考文献:

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创造自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