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教好大学数学
2014-10-16时光刘玉英
时光+刘玉英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工具性学科。由于数学是一门纯理论学科,与实际应用结合较少,所以学生很难对其产生足够的兴趣。这就使得数学这一学科成为高深晦涩的学科。大学数学教师面对专业基础层次各不相同的大学生,如何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变他们对数学的刻板印象,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学习,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要有深厚的数学素养
“有效的教学依赖于教师对所教内容的深层含义是否有坚实的理解。”其实,看似熟悉的数学知识并不简单,真正展现数学知识的内在意蕴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只有“不简单”的教师才能展现出简单而又深刻的数学教学艺术。要想将数学课讲得简单而深刻,教师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现今的教师队伍中,很多人对教材掌握得十分透彻,但是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内涵和底蕴把握得很不够。很多数学问题的产生,都有其实际的应用背景,而很多教师对其知之甚少。国内的数学教材,大多千篇一律,鲜有推陈出新,这种情况限制了教师的眼界和思维。教师往往满足于对现有知识的掌握,没有动力学习接纳新的知识。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还需要有全面把握数学学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教师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二、坚定教好数学课的信念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偏见,认为数学课本身就很难教好,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抱着这样的念头上课,很难把课上好。数学课跟其它任何课程一样,都是有易有难。数学之所以难教,是在于其为纯理论的科学,偏重于逻辑与理论推导,与实际应用结合较少。这样难以引发教与学的兴趣。但同样数学也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逻辑性和严谨性,这是它的一大优势。贯穿一堂课最重要的就是逻辑,而数学课天生就有很强的逻辑性,每个教师都能很容易找到每节课的逻辑。如果能牢牢把握其中的逻辑性,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被一直吸引到学完整个课程。而数学的严谨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不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只要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知识点很容易被掌握。如果上课时能很好地发挥数学的这两个优势,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要有创新意识,完善改进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存在许多错误的做法,这些问题导致学生觉得数学难以理解。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不要使用过于严谨的语言
数学是严谨的科目,不同于英语、文学等学科,教材中对定义、概念、定理等的阐述都非常严谨。但是如果教师在授课中采用了与教材类似的纯数学式的阐述方式,相信学生很难听得懂,反而越发感觉数学枯燥乏味。因此数学教学中的用语,需要尽量口语化,如讲解集合的真包含关系时,教材中的定义是:“若集合B?哿A,存在元素x∈A且x?埸B,则称集合B是A的真子集”,这种表述学生难以很快地理解。如果口语化的表述,如“B中的元素都包含在A中,并且A中含有B没有的元素”便容易理解了。
这里需要注意,数学教材中使用公理化的语言是因为数学的严谨性,但是公理化的后果是失去了易读性。一个复杂的数学概念或定理所揭示的思想并不很难,而公理化的表述使得学生很难领会其中的思想。教师的工作就是简化这个理解过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教学中最好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2.数学教学不能与实际应用脱钩
有些学生学不好数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法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将数学与实际应用结合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这需要教师不仅对学科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对生活中的现象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应用。生活实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基本概念,为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数学教学应注意对关键知识点的及时复习
数学课堂中每节课往往都有很多新的定义和概念,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很好地解释这些概念,而且应该能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地复习较难掌握的概念。因为概念和定义是数学的基石,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那么学习其它部分的数学知识便无从谈起。数学课程教学中往往每节课信息量都非常大,所涉及到的定义与概念学生平时很少接触到,因此他们对不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容易出现偏差;而又由于数学较强的逻辑性,对一个知识点的不理解容易形成连锁反应。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引导学生对关键知识点及时进行复习。
总之,数学作为一门十分有用的基础课程,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与正确对待。要想教好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