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地方民族音乐 纳入特色校本课程

2014-10-15赵春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14期

赵春艳

摘 要:新课改要求校本课程纳入中小学常规教学,根据地域特点我校进行实践开发,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历经十年时间,把地方各种文化编制成效本教材,其中《民族音乐与舞蹈》独立成册,走入常规校本教学的课堂中,体会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感受编制教材的成功喜悦,掌握地方民族音乐的特点,弘扬并创新地方民族音乐文化。

关键词:激发学生兴趣 教材开发编制实施 拓展创新 热爱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251-02

地方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地各民族都有着丰富灿烂的地方音乐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音乐文化事业也空前繁荣。长期以来,普遍认为传承和发扬地方音乐文化的任务是高等专业院校的教育任务,这种传承的方式只是大范围的地域特色文化,却很难涉及到某一个具体地方的音乐文化,因此,传承和发扬地方民族音乐文化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承德—— 这个既古老又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有着她丰厚的历史文化,不论是承德市里的“辟暑山庄”,还是双滦区的的“双塔山”、“滦河水”、“鼎盛王朝”,都有怡人的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也让所有的人产生了遐想—— 让地方文化得以宣传,让这种天然的艺术得以传承,让她用不同的艺术手段陶冶人们的情操,是我们现代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河北省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要求下,我校以承德独有的文化底蕴,挖掘地方民族音乐,纳入特色校本课程,是我们教师当前的使命。

1 挖掘地方音乐文化,让地方音乐走入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对地方音乐学习的兴趣

音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在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校本教材中,我国民族音乐作品也在半数以上。但是,教材中所选编的音乐作品大都离学生的实际较远,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并不是太感兴趣。通过理性思考后认为,同样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在不违背教材编写意图的情况下何不选择当地民族音乐作品作为教学范例。

在教学《汉族音乐》这一单元时,我增加学生创编的《记心里》、的演唱,《我爱承德我爱家》、《双滦双滦我爱你》民歌赏析一课,以视频《避暑山庄》、《双塔山》《滦河水》的风景画面作为背景向学生介绍了家乡的优秀音乐文化,让学生在观赏家乡美丽如画的山水时聆听纯朴动人的汉族民歌,邀请各族人民来避暑山庄观光旅游,通过一组家乡民歌欣赏后学生顿时情绪高涨,意欲学唱地方民歌,这样安排教学内容既不影响教材编写意图,也能加深学生对承德地区民歌的清纯和明快的印象。

通过教学承德民歌后,在学生中掀起了学唱家乡民歌的热潮,把饱含乡土气息和厚重文化底蕴的地方音乐文化潜移默化的植根于在了学生的心里,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去其所以没有感受到家乡音乐的魅力,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启发学生回到家乡去向更多的身边人学习。

学生通过校本课程学习本民族本地方音乐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感觉会像学习母语一样亲近而且容易领会,更能表现出地方音乐文化所独有的情感和韵味儿,在一个拥有优秀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地方,音乐教学如果舍弃了地方元素,岂不是舍近求远,得不偿失?教学中应不失时机的展示本地优秀音乐文化的魅力,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本地音乐的纯美,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来,不仅促进了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都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2 加强校本教材开发,实践地方音乐走进校本课堂

新课改要求把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这一指导思想对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具有划时代的促进作用,学校应站在拯救地方优秀音乐文化的历史高度加快校本教材开发和利用,不能把这一重任只看成是政府和专业院校的事情,要把此项工作任务责无旁贷的担负起来,落实到学校的课程计划之中,成为校本课程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积淀厚重,包罗万象,在继承的过程中需要去粗取精,去其糟粕,既要不失传统又要符合文明,对民歌中低俗的歌词要进行提炼,使其符合中小学生演唱。我编撰《即兴歌曲》校园专辑是中小学校开展地方民歌教学很好的教材,其中《小螺号》、《我的小白马》、等等,都是学生喜闻好唱的歌曲。学校还可把所在地的优秀民歌加以整理,按照体裁和难易程度编辑成册,作为不同年段的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还应制定传承地方文化的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弘扬地方文化的教育评价体系,让民族智慧的结晶世代相传,永放光彩。

3 落实校本教材编制,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常规教学

为了落实新课改要求,把校本课程落到实处,我校动员全体教师发挥自己的潜能,查阅相关资料,挖掘地方民族文化。经过不断的考究与推敲,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历经两年的时间,编写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校本教材共五本,其中一册为《民族音乐与舞蹈》,教材内容分為几单元,民族乐器、民族歌曲、民族舞蹈等,已正式在我校校本课程中纳入常规教学。

4 加强校本教材实施,引导学生课上积极思考,课下积极参与,自己创编民间歌谣,使民族音乐得以拓展

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断指导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地方民族音乐的特点创编乐曲和民谣,学生自创的配乐民谣朗朗上口。其中的《我爱滦河我爱家》、《滦江梅》《滦河韵文新篇》展示如下:

我爱滦河我爱家

原作者 白子怡 指导 王小鹰

我爱滦河我爱家

满蒙回汉四奇葩

尊重友爱处处敬

勤学向上时尚花

滦水悠悠映双塔

劝学兴贤人人夸

各族儿女齐奋斗

共同建设我中华

滦江梅

原作者 张静 刘龙生 指导 王小鹰

看得见千百年风雪落日与流霞

看得见岁月的变迁滦河与双塔

辽宋明清你来我往推动历史

千古奇峰屹立山巅鬼斧神夸

穹览寺钟鼓声传到滦江书院外

劝学兴贤人才辈出在为你喝彩

古战场风云叱咤已灰飞烟灭

君臣荡舟滦水悠悠赏月观花

穹览寺下梅花村

寒梅御雪冰铸魂

傲骨千秋香如故

滦河韵文新编

原作者 冯晨 刘佳欣 指导 王小鹰

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

劝学对兴贤,滦河对双塔。

云对雨,夏对冬,晚照对晴空。

辽宋明清史,书院溢光华。

仁对义,塞对通,卓越对平庸。

尊重处处敬,友爱路畅通。

中对外,圣对贤,举止对观瞻。

勤学炼品性,向上肯登攀。

满对蒙,回对汉,塞北对江南。

山村对海岛,旷野对平原。

明对暗,户对窗,大海对长江。

历代传佳话,梦想滦水长。

5 应用社会资源,挖掘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编制适合学校流传的歌曲,让地方音乐扎根于学生心理

为弘扬地方文化,除了利用自有资源外,还要请领导词曲作家根据地方音乐文化编制歌曲。学生情不自禁唱自己的歌,潜移默化的让地发音乐文化扎根于学生心理,久已流传。歌词如下:

永远的家园

王德书 词 白朝晖 曲

奔腾的滦河水,巍峨的双塔山,

美丽的校园就在这山水间。

真爱把我们的理想点燃,

进步使我们的羽翼丰满,

成才使我们师生共同的心愿。

啊,承德三中,啊,承德三中,

你是一只金色的摇篮,

你是一只金色的摇篮。

奔腾的滦河水,巍峨的双塔山,

欢乐的校园就在这山水间。

真爱把我们的一生温暖,

进步使我们的梦想实现,

成材是祖国人民殷切的期盼。

啊,承德三中,啊,承德三中,

你是学习永远的家园,

你是学习永远的家园。

我们一起走向明天

梁长柏 李贺 作词

滦河的梦里浪花闪闪,

百年的故事在岸上流传。

劝学习兴贤哺育我成长,

这里是我们梦想的摇篮。

哈里里哈里里

这里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书院的风里阳光灿烂,

悠扬的歌声在云间飞旋,

劝学兴贤哺育我成长,

这里是我们梦想的摇篮。

亲爱的故乡可爱的校园,

你是我力量的源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伙伴,

我们一起走向明天。

6 学习地方民族乐器,加强乐队培养

在挖掘地方音乐文化的同时,地方民族乐器也成为校本课程的一大亮点,音乐教师就地方乐器特点,在校本课程中开发民族乐器知识的讲解与训练,把竖笛教学编入校本教材并有效实施,《竖笛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在我市的“十二五”计划课题中历经三年顺利结题,使我我校竖笛乐队这一特色得以彰显。

我校在开发、实践、利用校本教材的过程中,组织竖笛乐队,吹奏适合竖笛演奏的乐曲,40人的合奏队吹奏的《龙的传人》和《我们一起走想明天》分别获奖,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增光添彩。

7 开展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在《民族音乐与舞蹈》教學过程中,除了按教学计划进行常规教学外,还不断钻研、探索、创新,开展各种与地方民族音乐相关的文化艺术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创新能力,也推动了地方民族音乐的发展。2013年举办地方《多彩民族》的大型文化艺术节获省级二等奖。

总之,利用各种资源挖掘地方民族文化,让学生热爱地方民族音乐,使地方民族音乐得以弘扬和发展,是我们新课改下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会继续努力,为地方民族音乐再创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芳芳.海南普通学校校本课程中地方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党宇娜.少数民族音乐与音乐校本课程开发[J].艺术探索,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