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学困生转化的思考
2014-10-15刘红霞
刘红霞
摘 要:如何让学困生走出困境,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学习、生活,茁壮成长是本人最大的心愿。因此,构建和谐的学校、使社会,家庭各方面融会贯通,学困生才能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和谐校园才会锦上添花。
关键词:学困生 “爱” “心” 转化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195-02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学校是宣传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谈职责义不容辞,论作用举足轻重。和谐的学校才能成为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是每一名教师用“心”施教,“爱”的奉献的成果,用“心”施教,用“爱”点燃希望之火的特别是每个班里的那些学困生,?这里我要讲的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和生理并无缺陷,但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小学生。大量事实证明,每所学校的每一个班里几乎有十分之一的学困生。
1 聚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因素
1.1 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教学的失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爱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可有的老师对学困生缺乏爱心。表现出我教我的,你学你的,你不用功毁掉的是你的前程,与我有多大利害关系?对学困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2)缺乏公正。有的老师从心里讨厌学困生,认为他们总给自己找麻烦,给集体摸黑、拉后腿,因此许多活动不让他们参加。排座位时也在墙角里,老师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出了问题不问青红皂白,就一阵批评,其效果无异于在学生伤口上撒盐,使学生越来越落后。
(3)缺乏信心。有的老师总是戴着墨镜看学困生,认为他们,不可救药,“朽木不可雕也”“他要能变好,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这类话常挂在嘴边。
(4)缺乏方法。有的老师对学困生的落后很着急痛心。但教育方法不当,要么“过严”—— 滥用体罚,要么“放宽”—— 放任自流,一味迁就,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理,不懂教育艺术,造成师生对立的恶果,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
1.2 家庭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童年时代有谁带路,周围世界中那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着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番话十分深刻的揭示了家庭早期教育在一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正如户梭说到:“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
1.3 社会因素
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健康的音像制品、书籍、报刊、赌博、游戏、网吧等。
(2)不良的社会风气。诸如贪污腐败,拉关系走后门,讲排场,摆阔气,“金钱万能论”等腐朽思想的侵蚀,毒害着孩子的心灵。
(3)不良的伙伴,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结交品行不端,行为不轨的伙伴,这对学生的心灵起到消极作用,埋下了不爱学习的祸根。
1.4 内部因素—— 个人因素
学困生的个人因素有自卑心理、难以发展、学习落后、自暴自弃;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走向误区、禁地;自控能力差,不能持之以恒,体味不到苦尽甜来,半途而废;理解能力有限,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接受等。
造成小学生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于某一后进生来说,总有一个关键的因素,教育者要善于分析,捕捉机会,以便“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会“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2 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关心和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矫正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2.1 特别重视学校教育
2.1.1 尊重学困生的自尊心
凡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备受方方面面打击后的学困生的自尊心更强,学困生不但有自尊心,而且非常敏感,这和我们常说的“病人心多”是一个道理。老师的微笑、爱抚,哪怕是叫他发一回作业、拿钥匙开一回门,他们都会感到莫大的荣耀。相反,“你是倒数第一”“你尽给我惹祸”等,刺激性语言会使他们对老师产生怨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想帮助学困生,必须首先尊重学困生。
2.1.2 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动机是推动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动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以实现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去从事某中活动,以满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的动力。学困生学习上困难大一些,但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不差,他们当中有的擅长组织工作,有的擅长文体活动,有的社会交往能力强等。教師应根据其特点,利用他们的特长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的积极向上。
2.1.3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要以“情”激“情”,以“心”换“心”。学困生尤其受到他人的冷落、歧视,觉得前途渺茫,于是无所是从,最容易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教师尤其要关心他们,亲近他们,和他们交朋友。要多为他们办实事,使学生从一件件具体的事实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以此以“心”换“心”。
(2)要理解尊重,不要动不动训人。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更强烈,他们最反感教师的冷眼和讽刺,最不愿与自己看不起的人打交道。因此,每当学生萌发缺点错误时,绝不能大声训斥,而是循循善诱,促膝谈心,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其制定改正错误的措施,找到努力的方向。
(3)鼓励学困生与他人合作。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叫做《天堂和地狱》。据说,有一个天真的小孩子不知天堂和地狱为何物,便去请教一位哲学家。哲学家把孩子领到一个很深很深的池子旁。小孩子看到,池子旁坐着一群瘦古嶙峋的老人,老人用很长很长的勺子在池中舀肉汤喝,从汤中吸收营养以维持生命。哲学家告诉孩子:这便是地狱。紧接?孩子又跟随哲学家来到另一个地方。同样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的勺子,所不同的是,这里老人们个个红光满面,神采飞扬。哲学家说,这就是天堂。同样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是人,但天堂与地狱有天壤之别,差异何在呢?原来,地狱里的人老死不相往来,自己舀汤自己喝,费时费力,营养不足,精神疲惫。天堂则相反你舀汤给我喝,我舀汤给你喝。省时省力,营养充分,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天堂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际关系使人精神愉悦。故事告诉我们:地狱充满自私,天堂充满友爱。可见与他人合作收获颇丰。所以经常鼓励学困生多与他人合作。
(4)树立学困生能成才的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用辨证的观念对待学困生。首先坚持发展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学困生也在发展变化,分析其过去和现在,预测未来,教师正确的对待学困生的过去和现在,引导未来的路。其次,坚持全面的观点。凡事没有绝对,学困生有落后的一面,也有进步的一面。因此纠其不足,用其长处。最后,坚持发展的观点。学困生并非永远停止不前,学困生也有很强的可塑性,也有成长的可能,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俯首甘为孺子牛”,坚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笑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从而充分挖掘学困生的潜力,树立成才的信心。
2.2 重视家庭教育—— 学困生家访工作
只有学校教育孤掌难鸣,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家庭教育的协助。教师应该经常家访,特别是那些学困生,应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多方磋商,首先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以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其次,大力倡导社会特别关注和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和流动人口家庭的生活及子女的教育成长情况。再次,积极倡导家庭关系要和谐民主,特别是作为父母的要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在子女教育中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用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去熏陶自己的子女,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2.3 净化社会(社区)环境重视社会教育
(1)各类大众传媒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建设创造良好舆论氛围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从电视、报刊、图书,音像制品到电子出版物,要向小学生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努力成为广大小学生开阔眼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
(2)鼓励学生看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优秀文化作品,为他们提供更多优秀的影片、歌曲、图书、展演作品,使他们在学习娱乐中受到先进思想和文化熏陶。
(3)进一步净化小学生成长环境。继续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科学的出版物。加强对社区内网吧、电子游戏厅、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录象厅等社区文化场所的管理。以杜绝消极因素影响造成小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
总之,人非草本,学困生都有一颗鲜活的心。如果每个老师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一定能激活他们泯灭的良知,点燃他们的心灵之光,使星星之火燃烧全身,放射出灼人的光芒。
综上所述,就可发现学困生成为在班级中需要倍加呵護的对象,表现特征上挖掘其形成的原因,找到症结,就要“对症下药”—— 转化对策的综合运用才会使其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参考文献
[1] 刘芳主.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与修养[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