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2014-10-15陈钧
陈钧
摘 要:2岁儿童情绪发展的明显特征是易感性和易变性,他们的情绪非常外露,极易受环境的影响。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迈入社会的第一步,环境的改变,使幼儿产生各种焦虑,至使哭闹、烦躁等紧张情绪层出不穷。但幼儿的焦虑表现并不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孩子表现出来的状况也有所不同。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分析当教师所采取措施非但没有减轻幼儿的焦虑,反而加重幼儿哭闹情绪的真正原因,梳理如何给予不同焦虑表现的幼儿以不同的对待,以期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关键词:爱 托班 分离焦虑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128-02
九月用热情迎接着每一个新生入园,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哭闹声,它也成为了孩子们最焦虑和教师们最不安的季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特别的一面,教师要细心观察他们,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分析焦虑的类型,并寻找其中的原因,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期让不同特殊情感需要的幼儿得到相应的照顾和满足。
1 聚焦案例
1.1 压力山大型
压力山大型幼儿在入园初期明显表现是紧张、无措、封闭自我,他们会小心观察着环境的变化,但却不愿意与人交流。
情境描述:乐乐从早上来园以后就一直躲在门背后,不管老师怎么说都不肯加入到集体当中来,嘴里还不时地说着:“爷爷吃好饭会来接的!乐乐乖的,爷爷会来的!”
教师策略:老师希望乐乐尽快融入集体之中,于是逐一介绍小朋友让乐乐认识,乐乐看到这么多的小朋友更加紧张,低着头不理小朋友。当老师拉着她的手到小朋友中间坐下来时,乐乐很勉强的坐下,但时不时东张西望,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一上午都在极度紧张中度过。
1.2 歇斯底里型
歇斯底里型幼儿一般性格比较外向、倔强,他们往往会通过大哭大闹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情境描述:还没走进幼儿园,远远的就听到轩轩歇斯底里的哭声,老师赶忙上去迎接,但是轩轩似乎什么也听不见,闭着眼睛嚎啕大哭,嘴里不停的叫着:“我要外婆,我要外婆。”
教师策略:老师去帮她擦眼泪,她执拗的把头转开了。当老师试着去抱她时,她竟然拼命的挣扎起来,不管不顾地赖到地上嚎啕大哭。老师只好强行地将轩轩抱到小朋友中间,此时轩轩哭得更加的大声,推开椅子往门口冲出去,老师立即冲过去抱住她,不停地安慰说:“外婆会来接你的,老师和你玩好不好,老师喜欢你。”但无论老师怎么说,轩轩只是歇斯底里的哭。
1.3 情有独钟型
情有独钟型幼儿特点是缺乏安全感,表现出对某一事物或某人的特殊依恋情绪。
情境描述:马语晗一直抱着她的娃娃,眼泪汪汪的看着老师和小朋友,不参加游戏,不喝水,不吃饭,拒绝一切活动。
教师策略:老师想把马语晗的娃娃放到置物筐里,对她说:“来,现在老师和小朋友来当你的娃娃,我们一起玩好吗?”没想到她什么都不听,立刻哇哇大哭,并不停地大喊大叫:“我要我的娃娃,我要我的娃娃,我不要跟你们一起玩!”
2 案例反思
聚焦案例,不难发现这些现象就像九月份发生在托班幼儿身上的一个缩影,很多老师都碰到过类似的情景,或许我们将这定义为“正常过渡期”而将它熟视无睹,但当教师采取的一系列的策略非但没有减轻幼儿的焦虑,反而加重幼儿哭闹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剖开现象分析一下内在原因呢?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三个原因.
2.1 主观代替观察
三个案例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案例中教师表现出来的主观判断,她们以自己以往的经验处理目前的状况,主观的认为只要让幼儿尽快融入集体,自然会适应幼儿园。由此以主观判断代替观察,不分所以强加处理,虽然在表面上幼儿和小朋友坐在了一起,但是教师一厢情愿行为,更加加重了幼儿的焦虑症状。
2.2 同一代替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特别的一面,由于他们的家庭背景、自身个性、以往经验不同,导致他们分离焦虑的表现大相径庭,案例中的教师根本没有走进孩子、分析不同类别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这种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同一个策略取而代之的行为,使得幼儿持续焦虑情绪。
2.3 单一引发无措
聚焦三种场景,不难发现教师的策略非常单一,甚至可以说缺乏相应的策略研究,在面对不同特殊情感需要的幼儿时,教师手足无措,不知应采取哪种针对性的策略,缓冲幼儿的焦虑症状,让他得到相应的照顾和满足。由此可见,若要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研究针对性的策略是迫在眉睫的。
事实证明,抛除教师的经验主义,客观的分析幼儿的焦虑类型,细心观察,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寻找其中的原因,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策略,这样才能让不同特殊情感需要的幼儿得到相应的照顾和满足。
3 策略跟进
3.1 压力山大型—— 亲切的微笑,温情的话语是化解压力的定心剂
压力山大型幼儿一般都是年龄稍大,并比较懂事的幼儿。他焦虑行为的具体表现为:虽然很不情愿,但能上幼儿园,并总是强忍住不哭,他们会小心的观察环境的变化,但很少与同伴接触,一天会无数次重复的自我安慰:“妈妈会来接我的。”由此来自我安慰。对于这一类幼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個策略:
策略1:让幼儿对你“一见钟情”。
发自内心的微笑是具有巨大的能量的。对孩子们来说,老师的微笑是鼓励、是赞许,是宽容。尤其是面对心理压力山大型的幼儿,他们非常敏感,总会很小心的观察周围的变化,当老师的微笑时会立刻被他们捕捉,并直接内化为老师对他们的喜爱,从而对老师“一见钟情”,逐渐减轻他们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
如:情景一中的乐乐,在一次自由活动时,我无意中听到乐乐和耨耨的对话,对我触动非常大。
耨耨说:“我喜欢X老师,她总是笑眯眯的。”
乐乐说小声地说:“我也喜欢X老师。”
我站在他们身后,感动极了。这让我明白,老师的一个微笑,会使这两个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并由此而爱着老师。
策略2:与幼儿形成“统一战线”。
压力山大的幼儿表面上非常的坚强,没有出现哭闹的现象,但是他却很少说话,并不愿意和他人接触,不断反复的诉说:“妈妈会来接我。”说明这类孩子的内心是非常需要安慰,他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可。这时教师不妨与幼儿站在同一战线上,代替幼儿说出他心理的话,比如:“宝贝,你是不是想妈妈了?,我也很想妈妈,我们一起想。”类似于这类亲切的安慰,可以随即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轻易间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信任感。
如:乐乐每次来幼儿园,虽然很不情愿,但总是强忍住不哭,跟爷爷说再见。回到位置上,开始重复的自我安慰的说:“等我饭饭吃好,爷爷马上来接我的。”还不时的问老师“什么时候吃饭,老师我很想吃饭”老师蹲下来亲切的说:“乐乐今天真勇敢,老师也想快点吃饭,瞧,厨房阿姨已经做好饭菜了,放心吧,爷爷说过吃完饭就来了哦。”这时,乐乐满意的点点头,拉着老师的手回到位置上。
原来与幼儿站在同一战线上,轻松的拉近了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巧妙地减轻了他们的紧张情绪。
策略3:和幼儿进行“亲密接触”。
压力山大型的幼儿虽然抗拒与人接触,经常性的封闭自己,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游戏,增加与这一类型幼儿接触的机会,比如拉拉手、摸摸头、碰一碰、抱一抱等肢体接触性游戏会让幼儿体验到妈妈般温柔的情感,在无形中拉近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产生温暖感和安全感,缓解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如:在游戏“碰一碰”中,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和跟老师和同伴进行身体上的接触,鼻子碰鼻子,脸碰脸,屁股碰屁股等等。刚开始游戏时,乐乐只是坐在凳子上看着大家玩,但每次当大家说到:“屁股碰屁股”的时候,乐乐就会笑起来。在继续游戏的时候,老师故意和乐乐屁股碰屁股,一开始她点难为情,但也不拒绝,次数多了,乐乐慢慢地融入其中,开心地玩了起来。
类似的游戏很多,教师要尽量蹲下身体,与幼儿平视,并用温柔的动作与幼儿进行身体接触,满足幼儿被关心、爱护的需要,让幼儿感到安全、温暖,逐渐稳定情绪,缓解焦虑心理。
3.2 歇斯底里型—— 适当的冷处理,趣味的游戏是平息不良情绪的清新剂
歇斯底里型的幼儿一般性格外向比较倔强,不喜欢别人的关注,只是尽情发泄自己的情趣,他们焦虑行为一般表现为:喜欢自己一个人大声的哭,不要别人的安慰或接近,会将接近自己的人用粗暴的方式赶走。对于这一类幼儿,一般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策略1:冷处理—— 缓冲情绪的平台。
歇斯底里哭闹的孩子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不管不顾外界的因素,只顾着自己哭闹。这时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冷静下,以冷处理的方式给他一个缓冲的平台,让他逐渐接受新的人和新的环境。
如:在情景二中的轩轩,她还没到教室,就能听到他在楼下的哭声了,外婆强抱着来上幼儿园。有一次就穿了身睡衣就来了,让人觉得惊叹。在班里,无论老师怎么哄他都没有用,他還喜欢躺在地上哭闹,力气也很大,我都拉不动他,嘴里不停的喊道“我要回家,我要回家”。闹了很久,还是不见气色,班里其他的孩子也在哭,所以就让他一个人躺在地上冷静下。不间断的也有在观察他,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他自己坐在椅子上了,虽然是看别人玩玩具,但是能安静下来。
这说明,对于歇斯底里的孩子来说,冷处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冷处理期间,给孩子一个缓冲情绪的过程,往往这类孩子非常聪明,渐渐地他们会发现大声哭闹也回不了家,还不如去玩一些感兴趣的游戏。
策略2:游戏法—— 转移注意的法宝。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可以缓解紧张状态,给幼儿带来巨大的快乐。”当这一类别幼儿的情绪稍微稳定下来的时候,会愿意参加一些有趣的,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这时教师可利用游戏来转移他们的注意。
如在《摸摸大口袋》的游戏活动中,大口袋里装了许多各种形状不同的饼干,而这些饼干都是轩轩平时爱吃的,老师请幼儿上来摸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小朋友都很喜欢也很感兴趣,有些小朋友都迫不及待的想要摸,纷纷要挤到上面来。老师请轩轩上来摸,可轩轩却显得很被动,眼睛往大口袋里瞟瞟却不肯上来摸。老师走过去把轩轩带到大口袋旁边,微笑的鼓励轩轩摸一摸。轩轩慢慢的伸进大口袋,老师问他:“你摸到什么了?”轩轩马上说到我摸到了长鼻王,我最喜欢吃长鼻王了,开心的拍起手来。通过游戏转移了轩轩哭闹的情绪,逐渐让她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
3.3 情有独钟型—— 接纳的环境,温馨的依恋物是转移依恋的促进剂
情有独钟型的幼儿由于缺乏安全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总会表现出对某一事物或人的特别依恋,即所谓的恋物型和恋人型,一旦隔绝了他与依恋对象的接触就会在情绪上产生很大的波动,哭闹不休或手足无措。对于这一类幼儿,一般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策略1:允许接触陪伴物。
在刚开学的时候,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让他们能尽快的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让幼儿抱恋物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能给幼儿适当的安全感,让他感到安心,舒适。等他们慢慢适应幼儿园生活后,再鼓励他们,尝试着不抱恋物,或者把恋物统一放置在幼儿园的新家里。
如:在情景三中出现的马语晗,她是典型的恋物型幼儿,当她又抱了一个娃娃来幼儿园。
老师不但没有责备,反而亲切地问:语晗,你的娃娃叫什么名字啊?
马语晗抱着娃娃,轻声回答:“它是会说话的皮皮熊。”
老师故作惊讶地说:真的,我来听听看,它说了什么?哦,皮皮熊跟我说,它很喜欢幼儿园,也很喜欢小朋友。它想跟小朋友一起玩。可以吗?
马语晗眨了眨眼睛,慢慢地抱起娃娃走到了游戏场地。
可以发现马语晗从不愿意参加游戏,到能够抱着娃娃尝试参加,这是一个过渡,其中的催化剂就是她所依恋的娃娃,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这一依恋物陪伴幼儿走出焦虑。
策略2:逐渐扩大依恋范围。
对于这一类别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扩大依恋范围让孩子逐渐喜欢上老师、小朋友和幼儿园。比如我们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全家福衬上精致的相框,粘贴在教室的主题墙上,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让孩子们喜欢并爱上自己的新家。当孩子们想爸爸妈妈时,可以带他们去看看照片,也可以请孩子们向老师和同伴介绍自己的照片。再如,我们发现,年幼的心理焦虑的孩子更青睐于娃娃家游戏,因为这能带给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我们可以创设足够多的娃娃家,比如小猪家、小兔家、小狗家,吸引幼儿参与其中,在与同伴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支持。
策略3:全家总动员—— 亲子游戏
情有独钟型的幼儿之所以会出现恋人或恋物,是因为陌生的环境会让他们产生恐慌和不安,于是他表现为恋人或恋物。那么如果将这一个陌生的环境变得熟悉,必然会减轻幼儿的依恋情节。开学前全家总动员的“亲子游戏”就有这样的效果。
我们在开学前有为期一周的“半日亲子活动”时间,孩子们可由父母陪伴来幼儿园活动,我们会设计一些游戏让孩子和家长保持身体的接触,使幼儿在感受父母存在的同时,暂时性的脱离父母,与教师和其他幼儿交往,同时运用一些能吸引幼儿游戏的玩具、物质奖励等,增加幼儿与父母分离的时间,帮助幼儿逐步脱离父母,熟悉幼儿园环境,与教师、同伴建立良好的情感聯系,为之后的幼儿园生活“开个好头”。
4 相关思考
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客观的分析幼儿的焦虑类型,细心观察,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策略,这样才能让特殊情感需要的幼儿缓解心理压力。但通过不断的实践,引发我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虽然我们将幼儿分为三种焦虑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但幼儿之间存有差异,有些幼儿会综合的出现两种或多种焦虑的方式,教师切勿“一刀切”,应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判断,重新梳理针对性的策略。(2)教师如要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第一步应有效的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那么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如何梳理是继续研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昕.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J].文教资料,2007(29):133-134.
[2] 钱洁.运用游戏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2(9):17-18.
[3] 潘云霞.忽然不想上幼儿的孩子[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2(9).
[4] 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M].上海市托幼协会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