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分析
2014-10-15银含素陈海林
银含素 陈海林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52500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乳腺癌根治术在临床上应用,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病痛和延长了其生命[1,2]。乳腺癌根治术因其对患者机体与局部创伤较大,因此术中对麻醉的要求较高。我院本次对收治的106例实施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分别给予了全麻与将其联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方式,旨在探讨后者的临床应用优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106例女性患者依据麻醉方式差异予以分组,其中给予全麻的5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3.2±2.1)岁。给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5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4.2±2.1)岁。本次探讨对凝血功能异常、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与心脑血管严重病症者予以排除。两组上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两组术前均行常规禁饮食。术前30min均将阿托品与鲁米那给予肌注。常规检测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1)观察组:在胸3~4椎间隙处给予硬膜外穿刺并置3cm长导管,采用利多卡因检测麻醉平面。利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与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指数为每千克体重分别为0.08mg、3μg、2.0mg、0.5mg。在麻醉诱导进行3min后给予气管插管并进行间歇正压通气处理。将氧浓度设置为100%、呼吸频率调至为12次/min、潮气量为8ml/kg。手术中持续行硬膜外麻醉方式并联合全麻,同时补充8~12ml的0.25%罗哌卡因。吸入1.0%七氟醚作为全麻醉剂,并连续静注3mg/(h·kg)丙泊酚。(2)对照组:仅给予吸入1.5%七氟醚为全麻麻醉剂,同时连续静注4mg/(h·kg)的丙泊酚。再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与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指标为每千克体重分别给予0.08mg、3μg、2.0mg、0.5mg。术中依据患者临床麻醉情况确定追加阿曲库铵与芬太尼维持麻醉。
1.3 观测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麻醉前、后HR、SBP、DBP、SpO2各项指标情况,以及术后两组呼吸恢复、苏醒、拔管时间和不耐受导管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软件为SPSS16.0,计数与计量分别应用%与(±s)表示,采用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呼吸恢复、苏醒、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均2例不耐受导管,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表(±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表(±s)
类别 n 呼吸恢复时间(min)苏醒时间(min)拔管时间(min)不耐受导管(n)观察组 55 182.3±11.2 2.9±0.5 5.1±0.72 0.05对照组 51 189.2±1.31 3.2±0.4 5.5±0.9 2 t 4.370 4 3.394 1 2.564 3 0.19 P<0.05 <0.05 <0.05 <
2.2 两组麻醉后 HR、SBP、DBP、SpO2对比 两组麻醉前 HR、SBP、DBP、SpO2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两组 HR、SBP、DBP、SpO2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后HR、SBP、DBP、SpO2对比表(±s)
表2 两组麻醉后HR、SBP、DBP、SpO2对比表(±s)
类别 n HR(次/min)SBP(kPa)DBP(kPa)SpO2(%)观察组 55 76.34±8.58 15.68±8.47 10.05±1.1096.64±1.21对照组 51 80.85±8.65 20.36±8.54 11.38±1.14 98.86±1.31 t 2.693 3 2.831 0 6.119 9.070 2 P<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苏醒期状况与满意度 两组苏醒期躁动、疼痛与满意度均具显著差异,且观察组状况更理想(P<0.05),见表3。
表3 两组苏醒期状况与满意程度对比〔n(%)〕
3 讨论
3.1 麻醉手术在临床的积极作用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的常见病症之一,有关数据显示发病率在机体恶性肿瘤中已超过7%,绝经期前、后女性为该病的高发群体。手术治疗仍为当前治疗该病的最主要手段。乳腺癌根治术是现代临床中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式[3],但因该手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因此选择理想的麻醉方式不仅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而且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4]。全身麻醉、静脉麻醉与硬膜外阻滞麻醉是当前最主要的几种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最明显的优点在镇痛作用完全,患者舒适;但用药量大,对心血管及呼吸系统影响大,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快并造成患者对疼痛过度应激增加并发症发生几率。而高位连续硬膜外麻醉作为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常用麻醉方法,发挥了较好的麻醉效果,能够较好地完成手术需求[5]。单纯硬膜外麻醉由于阻滞平面高,心交感神经受到抑制,会导致心动过缓,同时,患者由于隔神经、肋间肌受到阻滞,会出现呼吸困难、低氧等症状[6]。
3.2 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作用于乳癌根治术的疗效 乳癌根治术若仅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由于其手术范围广,要求阻滞的脊神经多,有时不易达到手术需要的理想麻醉效果。将其与全麻联合进行麻醉不仅操作简便,且对患者的影响较小,是乳腺癌根治术中首选的麻醉方式[7]。但对存在低血容量和休克、低凝状态以及穿刺点炎症或硬膜外感染者不宜应用该种方式。我院本次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苏醒、拔管时间均明显较优(P<0.05)。由此可说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患者苏醒更快,而术中患者疼痛和躁动发生率较低,这对稳定患者情绪与术后机体康复更为有利。麻醉后观察组患者HR、SBP、DBP、SpO2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稳定(P<0.05),可见,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相对较小,应用更为安全。观察组患者对术中麻醉的满意度高达96.36%,由此可说明该种麻醉方式在临床更受欢迎。
总之,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作用于实施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结合了其安全有效的麻醉优点,更利于患者的预后,该法值得临床采纳。
[1]马沛.乳腺癌根治术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103-104.
[2]刘芳.二种全麻维持方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影响的比较〔J〕.医学信息,2013,9(31):80-81.
[3]于立新.三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实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17(29):138-139.
[4]郑晓宁,王福华.静脉注射曲马多对瑞芬太尼主麻苏醒期不良反应及术后不适的预防作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4):89-91.
[5]王德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用于乳腺癌手术的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7):98-99.
[6]陈莉丽.不同麻醉方法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4(4):12.
[7]杨文华.不同麻醉方式用于乳癌根治术的对比观察评论〔J〕.临床医学,2010,30(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