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名人学读书

2014-10-14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摘记吴晗书名

良好的学习方法,将会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追踪成功者读书方法的轨迹,不仅是有趣的,而且是富有启迪的。朋友,当你读完以下几位名家的读书方法后,你想怎样把书读得更好呢?

一、“尝试想书”法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法。他在灯下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对着书名闭目静思。他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到了自己手里,应该分做几章几节,哪些部分要重点阐述,哪些部分要简略交代。想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如果文章与猜想的不同,他便找出不同的地方,反复阅读,并与自己的思路作比较,想一想哪种写法更好些。

二、“日积月累”法

革命老前辈徐特立爷爷学《说文》的部首,共有540个字,一年才读完,每天只读两个字。他四十多岁开始学外文,也是采用这种“日积月累”法,每天学一个单词,一年学了365个。凭着这种积少成多的方法、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先后学会了法文、德文和俄文。

三、“见缝插针”法

毛泽东主席自学外语十分刻苦,由于他的湖南口音重,发音不准,有时要练几十遍甚至几百遍。他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天一起床总要花上一个小时学外语,晚上躺在床上还要学一阵子。他还把英文版的《矛盾论》放在身边,抽空就读。旅途中也专心学习外语。由于每天见缝插针地学习,到1950年代,他就能阅读一般英文书刊了。

四、“摘记卡片”法

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擅长以渊博的历史知识和优美的文笔撰写文章,这笔力来自他独特的“摘记卡片”。几十年里,吴晗凡是遇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就摘记在卡片上,并按内容、性质分类保存。他做卡片的经验是:一张卡片只写一个内容,加上题目,注上类别,并写清楚资料来源,即作者、书名、页码等。

五、“标记符号”法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读书时总是喜欢在书上圈圈、点点、画画,画上各种标记符号,以便日后查考。需要随时翻阅的书,他总是放在一个专用的书架上,这样便于寻找。他说:“读过的书得择要在心里储藏起来,使它真正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六、“随便翻翻”法

鲁迅先生在他的一篇题为《随便翻翻》的文章中写道:“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鲁迅的广博也应该说得益于他的“随便翻翻”。即读书须先浏览,选择重点,然后细读。因此,他在年轻时,除了规定的功课外,天文地理,花鸟虫鱼,无所不读。有一名日本科学家和鲁迅接触后,称赞鲁迅“什么都知道”。

猜你喜欢

摘记吴晗书名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中译书名《为什么》)
让学生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出书
完整的书名
“吴晗”与“吴哈”
“吴晗”与“吴哈”
刘伯承同志创办军事学院期间大事摘记(1950年7月-195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