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文教师的启蒙人生

2014-10-14孙立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国文三毛陈老师

孙立

穿过逼仄的筒子楼道,透过清浅的白玻璃窗,望见读小学的表弟手握细细的水笔蹙眉写作的认真劲儿,不免想起了当年的自己。表弟身旁,满头白发的小学班主任顾老师将食指放在嘴边,用熟悉的动作示意我,学习仍在继续。

以爱、智、真为底色的国文启蒙之路一直在继续。

爱的启蒙

我的同龄人,接受的已然是“lilei+hanmeimei”式的英文启蒙教育,少了周先生笔下充满童趣的“书屋”启蒙,也没有长长的戒尺,记得真切的倒是在顾老师手把手之下,描的那几个大红“心”字。不忘初心,方知有爱。

告别童蒙,来到了月湖边的宁波第二中学。国文郭老师来自遥远的黑龙江,因着时代的巨变,嫁给了前去支边的南方丈夫,随后又带着女儿辗转来到了宁波。在南方深秋遇到郭老师的时候,正是她作为一名国文教师最骄傲的岁月:风姿绰约,自信不凡。彼时的少年我,也正处骄傲而不自知的年龄。事后想想,以骄傲对抗骄傲,或许该有火星碰撞地球的激烈;然而幸运的是,自负的我获得了来自老师的全部溺爱。这是怎样的美好际遇!教师以严厉的要求来表达自己的爱,学生以骄傲的写作赢得求学阶段全部的虚荣。

郭老师从不当面表扬自己的爱徒,批语向来也只是“结构仍可精熟”“用语稍欠活泼”的鞭策之句;然而,隔壁班总是偷偷传来这样的声音,“郭老师今天又读了你的文章”。一来二去,隔壁班的女生也不免对这一个所谓“才子”起了好奇之心。小楷彩笺出现在书桌中,在表达自己对文学梦想的几许痴迷同时,又不免夹杂着懵懂的青春情感。

“你对我说要平等,可你还是无意中把我‘小看了,认为我孩子气,这是你思想上的偏见。所有的中学生,就我看来都应该有一点孩子气。”在质朴的文字之下,一个“孩子气”的女孩仿佛就在眼前,可是,当年那个故作老成的小男生的执拗,在映射之下不也无处遁形了吗?

女孩还写道:“你不喜欢,可我爱三毛,我读得懂她,可以丢弃普通人的眼光和思想去看她。你有你喜爱的文学家、思想家,但我在爱三毛的同时也劝告你,要读懂一个人,就必须相信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国文启蒙的途路中,有着师生同行,更有同伴,在攀爬各自钟情的文学谷堆之后,不忘坐在稻草之上叽叽喳喳,讲述着三毛的衷情,余秋雨的潇洒,余华、格非的特立独行……

自此明白,爱不同的文学,也是倾慕不同的人生,也似乎是完成了爱国文的启蒙。

智的启蒙

离别月湖,来到了枝繁叶茂的菁菁效实园。底蕴深厚的百年中山厅之侧,有着参天的银杏树。深浅不一的灿烂黄叶,仿佛在提示我,多元的校园极易蕴蓄多姿多彩的文学人生。

文科班的少年们总是在托马斯·曼的小说封皮下,夹带着自创的手写小说。他们在课间交换手稿与碟片,塞林格、菲茨杰拉德、加缪、萨特、格拉斯、毛姆、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尔克斯……这些神秘的名字只能在交换者紧抿的嘴唇下依稀辨出。“存在主义”“达达主义”“垮掉的一代”,这些当时先锋的名词居然能在校园里广为流传,熠熠生辉。

高中同学、多年好友在近日的朋友圈如是写道:“出差途中听到李宗盛的《匆匆》,想起高中时代的一个传奇少年。高三,最后一排的他的课桌永远有一件宝物,便是那本厚厚的歌词集。每一首歌词都是他自己用潇洒的钢笔字写下,印象中那些词不输林夕、黄伟文。”

效实园里有着如此摇曳多姿的传奇,大略是要归功于这里有若干个怀着理想主义情怀的大智慧的老师的。她们纵容学生热爱张楚,热爱窦唯,甚至欣赏学生幼稚的反叛。她们用“文章里糅合着大交错、大跳跃,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让人惊奇而又赞叹”这样的语言形容今日看来显稚嫩的作品。审视这些坚持做自己的老师,不知是要感谢那个时代的宽容,还是该责备如今的自我沉沦。

在这样的日子里晃荡了三年,终究是挨过了焦灼的七月。

高考后的第二天,在银杏依稀的效实园里,隔着一张课桌,就着酷暑下的蝉声,和高三神交一年的黄老师聊了一整个上午。在作别中学生涯的瞬间,这差不多是文学该“为人生”还是该“为文学”的校园论争的总结。是的,虽然对于现代思想史并无清晰认识,但是敢于信口开河,不怕暴露浅薄无知,就是时代给予我们的自信和财富。

还记得黄老师在笔记本最后写给我的几句叮嘱:远去他乡,火车票最好买上铺,干净;到了学校,记得带一块床帏,你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原来,不仅是面对多元的智慧,还有爱与纯真伴随着我们的青葱岁月。

真的启蒙

爱与智的总和,便是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真实人生。

听从黄老师的叮嘱,在从杭州开往武汉的晃荡的上铺,我学会用坦诚面对社会呈现的全部真实。这种晃荡的感觉,对一个初出远门的大一新生来说,是无法预料会持续到何时的。直到,我第一次来到了班主任陈老师的家。生活的诸多细节都早已被我们一一淡忘,但我确实无法掩藏自己第一次进入陈老师家门时的感受。那是一首手抄在门背后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面对普希金,我仿佛再次闻到了家乡的咸腥海风。

倒未必是生活欺骗了谁,而是突然意识到,大学生活不该全是幻彩迷离本身,沉淀其下的对生活的执著,也许才是象牙塔的意义。

在陈老师的鼓励之下,我开始了杂文的写作。还记得在《秋歌之微》一文中对许巍《在别处》专辑歌词的拼接,“没有人会留意,这个城市的秋天,阳光正带走衰老的今天,爱情像鲜花它总不开放,为何我总对你一往情深,不知不觉奔向死亡,在漫无目的的路上,我从来都是这样,没有方向,在这路的尽头,会不会是另一个世界,这样的夜晚,我还在路上。”在方向未明的追寻中,我唯一明确的,就是要坚持“在路上”。也许就是因这夜晚独行的劲头,从游离的状态到进入了校文学社编辑《摇篮》,甚而有了主编《第四世界》,参与独立创刊、发行的小小骄傲。

其实,我坚持的,是真实地表达自己,表达真实的自己。

今日的国文启蒙

“在路上”,说来潇洒,行来艰难。或许,行走的长度,可以弥补一点欠缺的宽度。

我曾经这样向学生坦诚我做老师的全部动机:“教师职业,既意味着一种稳定的生活状态,也可以影响青年人在选择自己梦想时,想得开阔一点,走得稳当一点。”说这话的时候,我心里是存有一点点启蒙野心的。回头看来,爱与智的启蒙,最终引导我陪同学生一起走向求真的启蒙之路。

陪伴学生是一种姿态,内心深处,总是喜欢这样的激励:“说实话,我很喜欢这门课。它并没有告诉我如何拿高分,也没有告诉我如何考上好大学从而有个好前程进而‘成功,但它让我开始思考,思考我身边出现过且熟得不能再熟、但我却一直以为本该如此的一些现象,思考某个人,思考这个社会的种种。”这大概是我继续“在路上”的全部动力。

猜你喜欢

国文三毛陈老师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打麦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犟牛“三毛”
我和“三毛”比童年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认字”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