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态批评角度赏析《醉汉》

2014-10-13王利琳

考试周刊 2014年69期
关键词:生态批评醉汉成长

王利琳

摘 要: 人类的文学艺术迄今为止所表现的,无外乎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状态,因此,我们全都可以运用一种生态学的眼光加以透视、加以评判。本文从生态的角度赏析了《醉汉》,揭示了生态意识和生态秩序对拉里的成长轨迹的影响。

关键词: 生态批评 《醉汉》 成长

一、作品介绍

《醉汉》是爱尔兰作家弗兰克·奥康纳的作品,作品讲述了一个滑稽的人物角色颠倒的故事。小男孩拉里生活在下层社会,拉里的邻居也过着大同小异的日子:男人们干低薪的粗活,女人们带孩子,做家务,搬弄口舌,成天担心醉酒的丈夫们因为酗酒而耽误做活。拉里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男人,因为经济拮据,他不可能天天有钱买酒喝,偶尔有机会喝酒就必然喝得酩酊大醉,这让妻子很不满意,因为那意味着又得耽误赚钱养家糊口了。只要妻子不在家,她必然就会交代小拉里当爸爸的“守护天使”,务必要监督爸爸走正道,绝对不能让爸爸沾上一滴酒。在一次参加朋友的葬礼时,妻子最担心的丈夫没有喝酒,反倒是“守护天使”拉里禁不住酒精的诱惑,把自己灌得叫叫嚷嚷、醉态蹒跚。社区里的妇人们对着父子俩指指点点,嘲弄嚼舌。父子一改以往的角色,搭档回家,叫妻子大吃一惊,随后,妻子竟荒唐地赞扬了儿子拉里,赞扬儿子成了“小男子汉”,勇敢地阻止了父亲酗酒。

二、生态批评

生态批评是一个言人人殊的话语体,大多数人认同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的定义:“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从文学理论批评的角度看,生态批评是继女性批评、后殖民批评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渐渐形成的又一批评派别。人类的文学艺术迄今为止所表现的,无外乎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状态,因此,我们全都可以运用一种生态学的眼光加以透视、加以评判,期待中的生态批评空间应该是更广阔、更恢弘的。人类文化与自然世界密切相关,人类文化影响自然世界同时被自然世界影响。生态批评研究的主题是自然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生态批评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文学重审人类文化,进行文化批判,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正如乔纳森·莱文所说:“我们的社会文化的所有方面,共同决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独一无二的方式。”不研究这些,我们就无法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只能表达一些肤浅的忧虑。

三、从生态角度来赏析《醉汉》

作品中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生态环境秩序和人类行为意识的群体性对小男孩拉里的成长轨迹的影响。拉里家所处的阶社区位于哪种状态的生态环境?拉里家的家境怎样,处于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链的哪一个范围?邻里之间的日常生活状态怎样?拉里的父母平时都喜好结交怎样的朋友?拉里每天耳濡目染的都是些什么行为事件?让我们一一解析。

拉里的父亲省下好几年的钱,才足够买一身崭新的蓝哔叽衣服,顺带戴一顶圆呢帽:He could keep steady for months,even for years,at a stretch,and while he did he was as good as gold.寥寥几句,作者就勾勒出了一个底层家庭的状态。买一套廉价的衣服,需要在尽量压缩开支的情况下,积攒好几年的余钱。每天辛苦劳作,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如果父亲喝点小酒,那么将分文不剩。父亲有时候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会拿出纸笔,精确地计算禁酒主义者每周能省下多少开支:Being a natural optimist he sometimes continued his calculation through the whole span of his prospective existence and the total was breathtaking.He would die worth hundreds.这是对于一个贫苦家庭的悲情而幽默的描写。父亲是天生的optimist,竟然有闲心计算可能的储蓄,甚至把自己的预期寿命算上,最后得出一笔巨款,父亲的人生几十年可以存储的巨款足以让人兴奋得喘不过气来。作者用breathtaking这个词,表明对于拉里家来说,这着实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一大笔钱,以致惊讶得喘不过气。那么,到底是多大一笔巨款呢?事实上,这笔可能的巨款只有区区几百元,“hundreds”这个词对读者的心灵造成一种瞬间的心理失落冲击,巨大的希望和聊胜于无的现实,让读者在作者略带嘲讽的悲情幽默下面,看到社会最底层人民在生死线上的痛苦挣扎。拉里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生长的,这样的家庭只能在哪种社会生态环境中存在呢?只能是贫民集中的地方。这里的人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没有意识思考怎样改变这种凄惨的命运,这就是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链底层的生存状态。

流动销货员杜利先生的离世,对拉里的父亲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父亲甚至不顾家庭举步维艰的生计状态,愿意少挣半天的钱,特意很庄重地跟杜利先生做最后的告别,送别杜利先生在人间的最后一程。为什么呢?在拉里的邻里当中,杜利先生是唯一一个能称得上知识分子的人,唯一一个知识渊博而能够在邻里面前有声有色地高谈阔论的人。父亲非常崇拜杜利先生,觉得他无所不知。可是,杜利先生给父亲带来的高谈阔论,到底对父亲的道德价值有多深远的熏陶呢?some bit of information;what dirty work was behind the latest scene at the Corporation——这就是学识渊博的杜利先生每天能给大家带来的奇闻趣谈。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些小道消息,或者是市政当局的肮脏丑闻而已。作者又一次以一种嘲讽而悲情的笔调向我们呈现了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这是一群没落、失意、麻木不仁的人,每天的乐趣除了干活,就是喝酒,唯一的所谓文化人,也只是津津乐道地传播毫无价值的小道消息。从生态学上说,物种、群体都有聚集性和相互影响性。拉里生活在这样一个氛围里,他的思维方式、人生的奋斗目标,能够保持自身“出淤泥而不染”吗?很显然,读者心里对于拉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会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有一种隐隐的担忧。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在拉里的身上会慢慢得到印证。endprint

拉里的母亲,跟周围的家庭妇女一样,在操持家务抚育子女的同时,还要做零工帮衬家用,指望丈夫一个人,是养不了家的。拉里的父亲决定送别杜利先生的最后一程,母亲担心之极,担心父亲又开始“醉汉发展过程”:By the time he had taken the first he already realized that he had made a fool of himself,took a second to forget it and a third to forget that he couldnt forget,and at last came home reeling drunk.这就是父亲的“醉汉发展过程”。一个贫穷家庭的落寞父亲,你认为会对他的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呢?拉里的母亲为了阻止丈夫喝酒,要么亲自守护,要么把这个重任交给拉里。在母亲眼中,拉里是家里真正的男子汉,能够担当得起守护父亲、监督父亲不喝酒的重任,于是母亲派拉里跟随父亲。

父亲带着拉里去参加杜利先生的最后送别仪式,父亲穿得非常隆重,穿上了那身攒了好几年才买回来的蓝色哔叽衣服。眼看老友被送进墓穴,他内心产生了一种类似欢愉的感觉,有种尽了义务的轻松感。接下来,父亲对于酒精的欲望升了起来,于是他带着拉里去酒店。当拉里要严格执行妈妈交代的重任而多次劝说他回家时,他买来柠檬水,讨好自己的儿子。喝了好几杯柠檬水以后,拉里的心理防线逐渐被父亲击破。实际上,长久地耳濡目染父亲的生存状态,拉里的内心早就受到了父亲的同化,因此他面对父亲的破戒,并没有遵守母亲的嘱咐。喝了父亲买的柠檬水以后,拉里开始打起父亲那杯酒的主意来。他心里犹豫着,要是容忍父亲喝了酒,就会耽误好几天的做工,为了维持生计,母亲又得把家里唯一值钱的那个闹钟送到当铺去换钱。拉里最终没能禁得住啤酒的诱惑,偷偷地喝掉了父亲那杯酒,喝酒以后,拉里的感觉相当美妙:But the wonderful thing about porter was the way it made you stand aside,or rather float aloft like a cherub rolling on a cloud.拉里感觉好极了,超脱躯壳,飘飘然,就像腾云驾雾的六翼天使。原来,喝酒能给人带来这么愉悦的享受。正是长期处于这种生存圈子,在环境主义实践的精神影响下,拉里表面是妈妈眼中的正派有担当的男子汉,实际上,他已经变成了父亲的翻版。在回家的路上,拉里醉醺醺地,跟以往的父亲一样,遭到村妇的指点和嘲笑;拉里也像父亲一样,粗鲁地回骂那些嘲笑指点他们的邻居。拉里的妈妈还一厢情愿地赞扬自己的儿子是小勇士,是爸爸的守护天使;她并没有意识到,儿子的成长轨迹已经深深地打上了父亲的烙印。父亲并没有把拉里灌醉,是拉里自己忍不住酒精的诱惑,把自己灌醉了。

四、结语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拉里的成长变化就是这种由他所处的生存环境的生态秩序造就的。酗酒粗鲁的父亲,喋喋抱怨的母亲,闲逛饶舌的邻居,辛苦的劳作,微薄的收入,组成了这种毫无尊严的社会生态,在这种社会秩序里,人们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就像生态圈的生物链一样,每一代人传承给自己后代子孙的仍然是绝望、贫穷、空虚和麻木。

参考文献:

[1]C.Brooks,R.P.Warren.Understanding Fiction.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

[2]陈大为.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小说《力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孟宪印,高全喜.《红字》的生态批评解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批评醉汉成长
醉汉
以为他是我
读者的不同思维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平庸的星期三》中的生态意蕴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自然生态观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