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练习促进数学知识有效形成

2014-10-13林志勇

江西教育C 2014年7期
关键词:教师应数学知识小学生

林志勇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对小学生系统完整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检验和真实反馈。

刚刚步入正规学习的小学生,其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都处在一个成长与发展的初始阶段,对数学新知识,不可能短时间就了解和掌握。而数学练习,恰恰是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对数学练习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不但能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思考问题,还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同时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提高,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可见,对数学练习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设计,是促进数学知识有效形成的前提。

一、练习内容应灵活多样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在进行练习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这些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持续学习的动机。如在进行 “乘法口诀”练习时,做“数手指”的游戏,让学生伸出他们的左右手,然后迅速告诉他们一共有多少根手指头。学生一开始都觉得又有趣又好奇,以为教师会“魔法”,慢慢的,有的同学找到了“窍门”:老师,你用的是5的乘法规律!这时,我并没有立刻回应,而是问其他同学:他说的对吗?然后让学生结成小组,进行游戏互动,去亲自验证这个说法。诸如此类的游戏练习法,还有连连看、抢金牌、走迷宫等,都能使学生思维“活”起来,思想“动”起来。

二、练习内容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小学生“学以致用”。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科,因此,设计数学练习应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以生活实践作为小学生认知和发展的“活水”,使练习发挥其“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功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个“帮我来装修”的练习内容,先是引导他们想象,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然后给学生模拟一个生活场景:老师的新房子买好了,客厅需要装修,客厅长3.5米,宽1.8米,高2.9米。你能用数学知识算一下客厅地面需要多少块地板砖?墙壁粉刷需要多少涂料?窗帘买多长多宽才合适?学生在对这些实际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过程中,会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感悟到数学的真正价值,意识到数学学习不是简单地做题练习,而是真实的、有活力的现实应用。

三、练习内容应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始终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练习活动中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个具有差异的个体,要实现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就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练习设计时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数学练习的层次感。在“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中,我设计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三道题,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并鼓励他们答完一题后还可以继续选择解答。(1)一共有42支铅笔,要分给5位同学,一位同学平均能得到几支铅笔?(2)森林餐厅开业了,小动物们都来餐厅吃饭,来了31个小动物,可是餐厅只有6张桌子,每张桌子只能坐5个人,小动物们怎么坐?(3)班里组织同学们去划船,全班一共37个同学,一条船只能乘6个人,你来安排一下,需要几条船?这种练习设计,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还使他们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能放下思想负担进行轻松快乐的练习,并让每个层次、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带给他们的自信和喜悦。

四、练习内容应突出知识的系统性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十分显著的系统性,在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应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与结合,为学生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练习网络,提高小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在讲完涉及工程问题的数学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如下练习:A地到B地小汽车行驶2小时走完全程的1/3,按此计算,如果想走完全程,小汽车还要跑几个小时?在这样的一道练习题中,不再是单纯的距程问题,而是包含着分数应用、工程问题、倍比关系等多个内容、多个层次的知识面,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经过思考探索会得出十几种的不同解法:2÷1/3-2;1÷1/3×2-2;(1-1/3)÷1/3×2……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的智力、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达到了优化练习、高效练习的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练习的功效就是要加深小学生对现实问题中蕴含的数学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数学练习观、关注数学练习功效、关注班级学习实际,不断地创新数学练习形式,以促进数学知识的有效形成和良性发展。(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刘 林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数学知识小学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