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同学们诚实地写自己的话
2014-10-13廖星明
廖星明
一、感受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文是“把从客观现实汲取的感性材料,通过头脑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的过程”(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如果学生缺乏对生活、对社会的感知和认识,作文的训练就无异于缘木求鱼、纸上谈兵。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把视线投向家庭、社区、社会,让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体验发生在身边的变化。通过勤看勤听、勤想勤记,积累身边的事,眼前的景,熟悉的人,难忘的物,形成日后的习作素材。写文章就是写生活,从内容入手,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学生写起文章来,就用不着为组材而咬着笔杆苦思冥想了。
在日常的练笔中,我大多是布置非命题作文。常常通过谈话开阔学生思路,启发他们从平时的积累中选择作文题材。这样,生活的回忆最容易激发,联想也得到唤醒。同学们再也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了,过去写起作文来“抄一点,编一点,凑一篇”的怪现象逐渐消失。
二、抒写真文,文章生气恃真情
巴金在总结这辈子写作经验时,把“写真话”作为人生与写作的座右铭,这对我们是一个深刻的启迪。《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为了让学生从真实、丰富的材料入手,书写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不弄虚作假,不自欺欺人,逐渐培养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良好的文风,开学第一篇习作便力求学生写好两个“真”字。
一是写真体验。平时作文指导,我们不少教师着眼点只放在指导学生成文上,要求具体生动,中心突出,以成人的角度和眼光来对待学生的练习作文,忽视小作者的真实感受,置作文内容的真实性不顾。而学生为了满足教师的要求,赢得表扬,就把别人的趣闻轶事当做自己的经历,或者硬生生编出一番假话来应对。一次布置学生写有趣的事,有从未去过农村的学生竟然把放牛捉蟹的事写得头头是道,没到过北京居然“在天安门前幸福地跳舞”。我在批语栏只问了一句:“是真的吗?”为倡导学生写真求实,我向他们努力推荐好文章的同时,还力求写好每一篇下水文,以身作则,拒绝假文。
二是抒真感情。“言为心声”,充满感情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学生文中的抒情往往过于夸张、造作,口号式的表白和决心让人读来厌倦乏味。为克服这种弊病,我让学生每日收看央视的《焦点访谈》或《实话实说》,用日记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及思索。此外,我还通过多种途径,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唤发学生的真情;创设条件,让其尽情地将自己的喜好、爱怜、憎恨、厌恶,大胆地流露于笔端。
在批改和讲评作文时,我也认真遵循一个“真”,重点关注作文内容和情感的真实。对那些矫揉造作的抒情语句,该删则删,该减则减,虚伪的纠正为实实在在的,把学生引向“我手写我心”的境界。
三、引发创新,借得东风翔九天
儿童时代是幻想的时代。他们常常想到自己上天入地,太空揽月,或成了卡通中的偶像,神奇无比,或是仙子下凡,可爱可亲……把这些奇思妙想写出来,是儿童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的需要,也是训练作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教师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和宽容,有助于学生挑战自我,挑战传统,敢于尝试,敢于幻想,敢于表达。在这种创新精神的指导下,同学们尽情与大自然亲密交流,自由畅游想象的天空,与师长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一次参观完动物园后,我布置了一个练笔,让同学们写写有趣的动物。结果有几位学生反其道而行之,写了猴子的眼泪,长颈鹿的孤苦,狮子的愤怒。习作未见一“趣”字,却新意迭出,有血有肉。
在作文教学中,我适当地安排学生续写课文、改编寓言,写写童话故事、科幻小品,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于是,在同学们的笔下开始有了多样的题材,独特的表达。学了古诗,就写一篇想象丰富的记叙文;知道了我们的地球上战火不断,就联名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看完了《西游记》,就兴致勃勃地写起了《西游续记》,俨然一派大家风范。“小荷才露尖尖角”,班上四五位学生的作文还在有关的报刊上得以发表。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程序化的指导是徒劳的,脱离生活的作文是乏味的。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为他们创造投身实践的机会,培育创新的温床,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思想,自由自在地写作。这样,学生就一定可以写出真实的、富有生命力的文章来。(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铁路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