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一体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策略
2014-10-13段晓宁
摘 要:“五年一贯制”作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自始至终将会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困境,在主要的实践操作中将面临种种矛盾。本文从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主要特点出发,结合目前浙江省五年一贯制试点现状,分析了构建五年一贯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旨在做好“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 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从2012年起浙江省启动实施“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该试点主要以设区市为单位开展,一般由市属高职院校与当地若干所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共同组织实施,并允许部分行业性省属高职院校联合省内若干所同类中职学校参加试点。同时,方案还规定部分办学特色鲜明、质量较高的民办中职学校也可以参与,旨在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深入实施,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
一、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主要特点
“五年一贯制”作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可追溯到1999年。那时在全国范围内就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实践中江苏省较为典型。其他省份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开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文凭学历教育。
而浙江省“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起点,以培养专科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分段负责、共同实施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教育形式,采用“三二分段”方式。
在招生对象、学制、专业设置及教学实践等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首先,五年一贯制高职生比普高上来的学生早三年接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训练的培养,为今后的综合技能的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次,五年一贯制学生在校时间长,有充裕的教学课时,为职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再次,五年一贯制在专业设置上定位在一些特殊行业的相关专业上,行业性较强;最后,中高职学校之间资源的优势也给五年一贯制办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试点,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建立中高职相衔接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五年一贯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根据教学质量保障的需要建立的有组织、有制度、有标准、有秩序规范的有机体。“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新类型,必然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困境,在主要的实践操作中将面临诸多矛盾。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质量是社会对“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认可程度的重要因素,必须牢牢把握住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五年一贯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从人才培养层次方面来说,要凸显高层次应用型;专业知识上,理论要达到专科水平,并具有高级技艺;能力结构上,特别强调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所谓质量保障体系是指学校以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内外体制因素为背景,以教学和管理为基础,以教学评价为手段,把五年一贯制教学和管理严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该包括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保障,内部质量保障是有效途径,外部保障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源泉。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目标就决定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价与之相适应。任何稳定有序的教学过程必须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上,否则都是盲目、混乱,这种培养方式最终也不会取得成功,更不会被社会所认可。所以,构建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构建五年一贯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托。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对五年一贯制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环节和工作状态的质量进行判别。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素看,主要包括质量目标定位与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过程、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和选用、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和设施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发展的主题,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发展中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生命力。
构建五年一贯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管道。它的完善有利于及时获取对工作中的各种信息并及时给予整改。五年一贯制的教学效果如何,中高职学校是否达到了分段教学培养目标,都需要大量的信息反馈。而从目前的试点看,对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高职学校间的交流较少,缺乏强有力的反馈制度。信息的采集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实现的途径较多,但大部门来自于学生教学信息员的信息回馈,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所以,高职院校要与合作的中职学校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保证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可靠性和全面性至关重要。信息的收集为教学和管理提供了正确的依据,也为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了必要条件。其重要作用在于决策者准确把握系统运行状况,总结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回馈到相应部门提出改进措施,而这一切需要完善的一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三、五年一贯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五年一贯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牢固树立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观,积极探索出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完善管理体系。
要建立健全五年一贯制教学质量长效保障机制。首先要完善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培养方式和管理体制,建立符合五年一贯制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自身发展规律的完整体系。要把教学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监控、评价考核等机制落到实处。作为新职业教育试点的五年一贯制,要建立健全省市联动协调机制,在省教育厅的统筹协调下,以设区市为单位开展,负责工作方案的制订,设区市教育局负责市域范围内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的衔接、试点中职学校与试点专业的确定、招生计划的落实以及试点工作的督促检查等。各试点学校要高度重视,成立学校工作小组,建立相关工作制度。除此之外,还得建立健全高职和中职互动合作机制以及校企、校政长效合作机制。根据试点学校的发展实际,要制定及完善相关制度,优化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环境,加强领导意识,落实高职和中职学校的阶段性管理责任,推进中高职衔接发展的管理机制;对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牵头的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中职学校的交流,以便针对五年一贯制学生制订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是其发展的依靠力量,要加强合作的中高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联合培养、双向流动和共享机制等途径,提升中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素质。endprint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主导作用,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勾画了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的蓝图,是开展试点的基础,应着眼于中高职培养“一体化”。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在学院教务处指导下,各专业系牵头组织,会同相关中职学校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要求,在充分开展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五年制学生培养的特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当方案确定后,专业和课程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它的科学性及优劣程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关于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主要涉及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等,而课程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与核心问题,应该按照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由高职院校牵头,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和内容,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实施路径。在课程内容上要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逐步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强化教学过程监控力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是做得较为不足的地方之一,教学过程监控是实现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做好此项工作,需要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要规范中高职阶段的教学环节,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教学督导小组,学院要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高职教学督导部门必须定期对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并检查,主要检查五年制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教学组织情况以及教学质量等;中等职业学校要认真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动接受联办高等职业院校的指导和监督。每学期对专业主干课程中的1~2门课程进行抽考,抽考课程由学院教务处负责组织考试试卷命题、印刷、运送、保管、传递、监考、阅卷等工作及各环节的保密工作;其余课程的考核工作同样必须进行,由各中职学校自行组织;要求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命题,注重考核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逐步使教学与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EB/OL].2013-04-03、http://www.zjedu.gov.cn/gb/articles/2013-04-03/news20130403110051.html
[2]涂传敏.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3,4.
[3]夏玲,徐晓芳.构建五年制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若干思路[J].职教论坛.2007,3.
[4]张永华.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8.
※基金项目:2012年浙江省绍兴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五年一贯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绍市财行[2013]31号)阶段性成果,主持人:段晓宁。(作者单位:浙江农商贸职业学院教务处)
责任编辑:邓 振endprint